<p class="ql-block">张 辉</p> <p class="ql-block"> 每天忙忙碌碌,我们都差一点忘掉了历史,每天行色匆匆,我们都快忘记了自己。很多人,不知道永强这个地名怎么来的,又是何时开始丢的,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更不清楚永强地名的前前后后。</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块东移的永强,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永强”这个响亮的名字,还是在一天天渐行渐远,不希望在未来,这个维系人们家乡情结的名字,会慢慢地就这样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永强,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有人说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唐宋以来,这里是温州城的东部城郊。永强之名是由永嘉场延续而来,永嘉场又因永嘉盐场而闻名全国。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朝廷在永嘉县设立盐场(产盐的地点设在永强境内),是当时全国十大盐场之一,人们把永强盐场一带称为永嘉场, 因“场”和“强”在温州方言中谐音,故后来人们也习惯称永嘉场为永强。永嘉场秉承“仁山智水”的垂爱,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人的精神,其为“永强”!</p><p class="ql-block"> 永嘉场本身就是个“场”,山环海拥,中间二、三十里平原上,摆开“一百另八爿”地方。它是枕山襟海的地理优势自然地貌完整的“场”、人文环境也自成特色的“场”。永嘉场一带在明朝成为温州文化发展的标杆,也成就了温州历史上第二次文化高峰。“永嘉场”一直叫了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老黄历的永强包括以下地方:</p><p class="ql-block">一都:新田、度山、前黄、白水、渡郎桥、五甲、四甲、前河、三甲、钟桥、后凤、洋新屋、二甲、庄泉、郑岙、南凰岙、岭北洋、司南、携仁、笑客岩、下垟厂、梅头。共22处。</p><p class="ql-block">二都:衙前、英桥、西岸、新城、范公桥、小塘下、萼芳、高原、蟾庄、虹桥、水潭、老城、前街、殿前、南桥、沙园、坛头、孙洋、河渠、双岙、七甲、八甲,共22处。</p><p class="ql-block">三都:西河、上吴、寺后、沙门头、方叉陡门、寺前街、拜圣桥、普门堂、车驾巷、姚家汇、上黄、沧河、沙村、教场头、上朱洋、沙角滩头、计衙、蓝田、宁村、新村、天妃宫埭、筑沙埭、鱼池荡、小陡门,共24处。</p><p class="ql-block">四都:上湾、龙湾陡、金岙、洽桥、快怀岭、杨府庙、新河、水心、待驾桥、五里岩、后垟、东郭、西州、后郑、横浃、北山下、沙岙、山北、营田、上岙、双桥、东林、渔渡桥、上金、后金、后陈、东垣、黄石陡门、青山、上陈、姚家汇、何家桥、双后涨,共23处。</p><p class="ql-block">五都:丁家岙、戏台岙、后垟、御史桥、前岩、茅竹桥、马鞍岭、方山头、苏家浃、下河滨、上河滨、姚界、浃底、河口、北凰岙、都堂岭、南山下、御桥、漳浃桥、瑶溪。共23处。</p><p class="ql-block"> 早在民国期间,既有永强和永强区的地名,永强解放前后属永嘉县。永嘉县志记载:1949年5月,永嘉县全境解放,瓯江以北地置双溪县,治设岩头镇。8月,永嘉县城区及城郊、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直属浙江省人民政府。双溪县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隶浙江省人民政府。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移治枫林镇,翌年6月迁治罗浮龙桥,12月21日迁治温州市九山。1950年5月,梧埏、永强、三溪、藤桥4个区复归永嘉县。1958年8月,永嘉县治由温州九山迁上塘。</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永嘉县管辖的江南片永强、梧埏、藤桥、三溪等四区均改为人民公社委员会。9月1日,经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永强、梧埏、三溪、藤桥4个区和永中、瞿溪2个镇划归温州市管辖。1958年,永强片从永嘉县划出,也成为温州近郊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又改为区公所,人民公社体制下放,管理区合并后的乡称为人民公社,村级称大队。这一年蒲州、状元两乡合并为状元人民公社,划回由梧埏区管辖;永强区公所下辖天河、海滨、白水、永中、龙湾、灵昆六个人民公社;瑞安县的梅头人民公社归塘下区公所管辖。1981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析出温州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3个镇24个公社建置瓯海县,1984年撤销温州市城区,设立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p><p class="ql-block"> 1984年3月,温州市公社改乡工作全面完成。除了永中、白水、灵昆,近郊区管辖的龙湾,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等四个公社改乡后范围不变外(其中永中在1980年即由公社改为镇),天河公社改建了三甲、庄泉、四甲、七甲四个乡;海滨公社改建了永兴、沙蟾、宁城三个乡、近郊区管辖的状元公社复分为状元和蒲州两乡。1984年12月,龙湾区初建立,由温州市近郊区划入状元、蒲州、龙湾三个乡,由瓯海县永中镇划入黄山、黄石两个村,状元、蒲州两乡都改为建制镇;龙湾乡和黄山、黄石两村建立龙湾镇、瑶溪乡、龙水乡一镇两乡。瑶溪乡和龙水乡1987年9月亦先后改为建制镇。当时属瑞安县塘下区管辖的梅头乡在1986年亦改为建制镇。归瓯海县管辖的永兴乡在1986年6月改为建制镇;沙蟾乡、白水乡、灵昆乡在1987年9月改为建制镇,沙蟾改名海滨镇,白水乡改名为永昌镇;三甲乡和七甲乡在1989年8月改为建制镇,三甲乡改名天河镇,七甲乡改名沙城镇。</p><p class="ql-block"> 1992年,开始施行撤区扩镇并乡。当时属瓯海管辖的庄泉乡归并入天河镇,四甲乡归并入沙城镇;宁城乡归并入海滨镇。2001年1月,永兴镇、海滨镇、永昌镇三镇并入永中镇成为永中(大)镇。当时属瑞安市管辖的梅头镇在2000年8月归并入塘下(大)镇,改梅头镇为梅头办事处。</p><p class="ql-block"> 永强与瓯海的深厚渊源,那也是一段美好记忆。1981年3月5日,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向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送呈《关于要求将市郊区建立瓯海县的报告》。省委领导询及建县的定名问题,要求重新考虑,是否有更确切命名。</p><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6日,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郊区建县定名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定名瓯海县为妥。并提出理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温州即属瓯越故地。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封越王勾践的后裔驺摇为东瓯王,建都本市西山一带。东瓯王墓今仍在市郊瓯浦垟,东瓯王庙旧址在城东华盖山脚,过去在府头门有钟楼巍然矗立,上镌有“东瓯名镇”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皆渊源于此。唐初四杰之一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辞海、辞源等辞书中对瓯字注解有两条,一是盆盂一类的瓦器,二是地名,浙江温州的别称。从地理上看,我市位于东经120°40′,北纬80°01′,东临大海,北倚瓯江,正处瓯江入海处。市郊永强、梧埏、三溪等区为瓯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海渔帆,川流不息,具有江南滨海鱼米之乡的自然特色。温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州港具有海岸线长,水深不冻,腹地广阔等优越条件,是全国十个海港口城市之一。最终,定名瓯海县。</p><p class="ql-block">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81)函字191号《关于浙江省设立瓯海县的批复》文件“同意设立瓯海县,以原温州市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3个镇,24个公社为瓯海县的行政区域,瓯海县由温州市领导,县人民政府设立在温州市。”据此1982年2月8日,建立中共瓯海县委,同时组建县人民政府,县址设于温州市区飞霞桥温州市政府第三招待所。一些部委办局在招待所缺少办公地点,在温州市区的许多地方借租办公室安营扎寨,星棋罗布。</p><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21日,温州市同意瓯海县址设在市区西部将军桥,行政中心用地面积400亩。1986年11月21日,此瓯海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建设竣工通过验收。1987年2月,县委、县政府机关迁入。</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的十多年间,永强人和企事业单位要办事,都要坐9路公交车到飞霞桥,再转车跨越温州城区到西部的将军桥,很费时间。</p><p class="ql-block"> 1992年,永强的地名,随着瓯海撤县设区,发生着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民政部1992年3月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一九九一年十月五日《关于要求撤销瓯海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瓯海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县级)。瓯海县改区后,机构不升格,不增加人员编制,原县辖的5个区公所同时撤销。瓯海区辖16个乡、17个镇和1个街道。</p><p class="ql-block">永强的地名,就是在这个文件中规定的包括永强在内的5个区公所的撤销而失去了法条意义上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时隔十来年,温州市区的行政区域又进行了一次调整,下面这个文件里,就没有再出现永强这个历史名称了。</p><p class="ql-block">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1〕8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调整温州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请示》(浙政〔2001〕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同意将永嘉县的七都镇、桥下镇中央涂居委会,温州市瓯海区的临江镇、藤桥镇、上戍乡、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前网、鱼鳞浃、上田、划龙桥4个村,温州市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上蒲州2个村划入温州市鹿城区。鹿城区人民政府驻墨池坊。</p><p class="ql-block">二、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瓯海区的永中镇、天河镇、沙城镇、灵昆镇划入龙湾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p><p class="ql-block">三、将瑞安市的丽岙镇、仙岩镇划入瓯海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兴海路迁至娄桥镇。</p><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后龙湾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p><p class="ql-block"> 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p><p class="ql-block">2015年,灵昆街道划归新成立的洞头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回顾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它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1997年,龙湾区面积61.4平方千米,人口才可怜的8.5万。龙湾建区才短短30多年,那么龙湾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p><p class="ql-block">1962年公社化时期,永新、水心两管理区合并为龙湾人民公社,与状元人民公社于1982年4月同时划入温州市近郊区管辖。1984年12月,划市近郊区的蒲州乡、状元乡、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两村,建立龙湾区。而这个龙湾的区名即来自辖区内的龙湾乡。最早,这里还有一个小村庄龙湾村,位于黄石山偏僻的西北部,也称“罗湾”,“龙湾”是由“罗湾”谐音而来也。没有更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王叔杲的《永昌堡地图说》把永嘉场地理形势作过一段概括。</p><p class="ql-block">“温之龙(山势为龙),自括(括州,今丽水)西驶(来),至海而尽,为永嘉场。</p><p class="ql-block">来龙叠嶂(形容山似来龙,此指括苍山连峰叠嶂,山势险峻),从西南降势,悉为石冈。</p><p class="ql-block">散气铺阳,而聚之二、三都(原永嘉县一二三四都设在永嘉场)之间,又适当海之弓。</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说,兴旺的地气至永嘉场铺散开来,而聚集于二都、三都之间,同时正当海的弯曲处,即在四都,不易散失。</p><p class="ql-block">据此可知,永嘉场是“蟠龙般的海湾”。即为永强。</p><p class="ql-block"> 地名,是人民之间以及对外交往的一种工具。地名的称呼是否正确,地名是否取得恰当,是否符合地方百姓的心理习惯,能否反映地域人文,事关重大,它与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审视。</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温州诞生了永强机场,后来,居然被改为龙湾机场。 </p><p class="ql-block"> 蓝图在绘,未来在来,一座“创新、活力”的大都市核心区的未来之城,正向我们走来。温州湾在腾飞,东站在启动,永强,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这里,是温州城市发展的主角。每当别人问我们是温州哪里人,我们都会说是地道的永强人,这就是文化。</p><p class="ql-block"> 流年岁月,时光会老,永强,永远年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