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中同龄

杨靖华

<p> 2020是我和所有属鼠人的本命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洪灾的袭击,国际社会也天灾人祸,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我们度过了长达四月之久的“鼠洞”生活,一次次的被一些人和事所感动着、泪目着,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伟大而和平的国度里。好在现在一切趋于正常,我国已全面复工复产复课。9月11日我参加了东胜区一中60周年华诞和第36个教师节的庆祝晚会,度过了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师节。受疫情影响,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没有像以前那样盛大而隆重,也没有看到众多校友重返校园的欢聚场面,但在校庆开幕式之后,长达半月之久的各种论坛正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它以另一种形式把校庆引向深入,同事们各个忙得不亦乐乎。等忙完了这阵子,我就要离开一中退休回家了!</p><p>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已在一中度过了24个春秋,亲眼见证了五位优秀校长的执政生涯。李忠英校长的任人唯贤和大胆放权;杨礼宝校长的平易近人、稳中求进;刘月星校长的雷厉风行、果断干练;徐斌校长的严谨治学、书香校园和周旭光校长的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在前几任老校长奠定的基础上,率领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团结一致、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把原来一个很普通的中学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家喻户晓的名校。身为一中人的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每时每刻我都被一中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浓浓的一中情结所感动,让我自强,催我奋进。</p><p> 在一中工作的这24年里,我参加了一中的40、50、60周年的三个大庆活动,碰巧的是我与一中完全同龄,第一次登讲台(实习)也在一中,有着很深的缘份,现在我的职业生涯已走到尽头,要与一中彻底说再见了!在一中我是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领导和同事们却对我很尊重、很友善。早在上学期末,百忙之中的校领导们就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部分教师为即将退休的我们举行了欢送仪式并赠送了礼物,还在党建日专门请我们跟全体党员一起会餐,参加温馨而热烈的庆祝活动。热情可爱的同事们这些日子一见面就和我聊上几句与退休有关的话题,叮嘱我退休后要常回“家”看看。生物组的全体老师还专门为我组织欢送晚宴,还有好多同事在与我约聚,要与我告别。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听着那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心上泛起阵阵涟漪,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不由的又回到了往日学习和工作的岁月之中………</p> <p>这是第36个教师节及东胜区一中建校60周年庆典现场。</p> <p>这是上学期末,学校为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们专门举行的茶话会。会上校领导对我们过去的付出与贡献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推心置腹的给学校留下真诚的建议和良好的祝福。会后周校长还亲自为我们赠送退休纪念品,让我深刻感受到:工作很快乐,退休也光荣。</p> <p>这是现任组长赵哲,组织生物组的全体同仁们为我举办的欢送晚宴。还专门请回了我的高徒——魏佳,她俩现在一个是东胜区的生物教研员,一个是东胜一中生物学科的“掌门人”。想当初,是我将刚刚毕业的她们亲手领进区一中的大门,扶她们“上马”。现在,她们已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了东胜生物领域的一片天,麾下又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她们携青年教师欢送我离开,我没有理由不放心她们。我要衷心的感谢她们!深深的祝福她们!愿她们率领这支年轻而有活力的团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把区一中的生物教学搞得风生水起,再创佳绩!</p> <p>一、求学之路</p><p> 我的最高文凭是本科,还是函授后期本科,这在现在看来很不起眼,可对我来说却来之不易,为了拿到这个本科文凭,我辗转进了三次校门,经历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艰苦学习才取得之,这事如果搁在现在,研究生也读完了,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历程吧</p><p> 1960年9月29日,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初年,我降生在乌审旗一个非常贫困的工人家庭中,在身体和文化的双重“饥饿”中长大的我,小学和初中没能接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没有学到系统的文化知识,直到1977年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回复高考之后,教育才步入正轨,上高中以后我才真正学到了一点传统文化知识。尽管我很努力,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在1979年毕业后参加高考时我还是失利了,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幸亏那年的高考是“一条龙”录取,考不上大学的可以降格录取到中专类学校,于是没有条件复读的我就顺理成章的按分数被伊盟师范学校录取,开始了我第一学历的学习生活。</p><p> 伊盟师范学校虽然是一所中专学校,但为了改变当时伊盟教育严重缺乏中学教师的现状,上级教委决定专门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免费进入伊盟师范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我们这届一共有7个班,包括一个语政班、一个语史班、两个数学班、一个物理班、一个化学班、一个英语班,各专业用的都是大学教材。可能是我高考中化学成绩相对较好的缘故吧,我被化学专业录取,在这里我和同学们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源泉,仅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毕业前夕我被分配到县三中(即现在的区一中)实习一个月后,没等成熟懵懵懂懂的我就被推上了中学讲台。</p> <p>这是我在乌审旗中学的高中毕业照。虽然小学和初中我们是在“知识无用论”的环境中度过的,但高中二年的时光我没有虚度,恶补了缺失的很多知识。感谢乌一中这所62年的老校对我的接纳和教育,感谢乌一中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乌一中所有同学的日夜陪读。</p> <p>这是我在伊盟师范学校的毕业照,感谢以常英老师为首的一批老学究的言传身教,感谢马守田、郝广卿、吕正茂等一批年轻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53班52位同学陪我度过的难忘时光!</p> <p>这是在伊盟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与在校乌审老乡的合影,那时风华正茂的我们现在已年过花甲,各奔东西,有的已今生难见,真是物是人非,岁月无情啊!</p> <p>这是我1981年初夏在伊盟师学校学习的毕业前夕,跟几个室友在东胜百花照相馆的合影。看看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年轻,何等的纯朴!</p> <p>这是二十年后,我们伊盟师范53班同学的聚会纪念照。</p> <p>  1981年9月,我师范毕业顺利的分配到我的母校乌审旗一中任教,跟我昔日的老师们奋战在一起。初出茅庐的我生怕自己在工作中落后,每天早早到校,生火炉、打扫卫生,等老师们来上班时,办公室已是干净整洁、暖气融融了!这一年我教过化学,也教过生物,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想继续学习深造。真是天助我也,1982年6月机会来了,经过考试我获得了一次去伊盟教育学院(当时叫伊盟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学习的机会,虽然学的不是自己的化学专业,而是全新的生物专业,但我也不在乎,只要让我学习就行,免得在那里误人子弟(教生物我是零起点,边学边教,现买现卖)。于是,在告别伊盟师范的一年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园学生生活。</p> <p>这是我在伊盟教育学院学习的全班毕业照,看着这张照片又让我想起了那二年难忘而丰富的学习时光。</p> <p>  伊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伊盟教师进修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伊盟教育的教学需要对部分在职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为各个学区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科任教师。在我们82级的六个班中,生物班和日语班是建校以来首次招生,被录入的学员在日语和生物专业上几乎都是零起点,授课教师也都是从各处临时聘用过来的专业人士,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刚开始我们是按一年期来计划学习的,主要开设与中学生物密切相关的细胞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等大学基础课程,老师用心尽力的教,我们认真刻苦的学,不知不觉一年的时光就流逝了。正当我们照完结业照,准备奔赴教学岗位的时候,学校迎来了一次大的转折。在校领导和连广明老师(我的班主任)等有识之士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学校被自治区正式备案批准为我盟的一所专科院校,改名为伊盟教育学院,这就意味着它可以从事专科教育,学龄可以延长到两至三年,学员的结业证可以被专科毕业证所取代,这对我们这些热爱学习,迷恋文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大好事。于是我们怀揣感恩之心,重新参加了入学考试,以全部过关的好成绩,开启了又一年的学习历程,将专科学校生物专业的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必修课程全部学完,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成为伊盟教育学院的首届合格毕业生,捧着专科毕业证重返母校,成为乌审旗一中第二个合格的生物教师。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母校和各位老师,让我不但圆了大学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深奥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p><p> 在教育学院学习的二年时光即是紧张和艰苦的,又是快乐而丰富的。虽然我们的课程很紧,学业压力很大,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伙食也不是很好,但生活和学习却充满了乐趣,课余时间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弹琴、唱歌、看电影,偶尔还参加一下学校组织的舞会。夏日的傍晚,我们不是漫步在学校前边自然形成的一片绿地上看书、识记,就是聚集在操场上打篮球或排球……那些快乐的时光真叫人终身难忘、流连忘返啊!</p> <p>我们是伊盟教育学院的第一支篮球队和排球队,曾多次代表母校出去参加全盟的大、中专篮球赛和排球赛,且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我在中小学没有参加过这方面的训练,上了大学后就因个子高被吸纳入队,根本算不上主力队员,但能为学校出一点微薄之力我深感荣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我爱上体育,喜欢上了运动,才有了好的身体,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38年过去了,那些昔日在球场上并肩作战的队友们,你们都在哪里?都还好吗?好想你们!</p> <p>这是我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与在伊盟一中上高中的大弟和在伊盟财校上中专的大妹在东胜百花照相馆的一张纪念照。那时的我只有不到40元的工资,却维持着姊妹三人的日常生活,实在不够花,我就在宿舍的火炉上自己做饭,把节省下的钱给弟妹花。</p> <p>这是我们教育学院师生25周年的聚会照。上学时不爱抛头露面的我,那次却被逼着当了一次主持人,体会到了聚会组织工作的艰辛与不易。</p> <p>  1984年7月,从伊盟教育学院生物班毕业以后,我怀揣梦想带着满腔的热情又一次回到母校乌审旗一中任教,真正开始了我的的教学生涯。在这里我成了家,有了孩子,1987年,刚刚度完产假的我由初中部调到高中部任教。为了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夯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边工作边学习,想通过不脱产的函授学习考取本科文凭。可是却一直没有生物专业,直到1992年5月,内师大函授部才开始招考生物专业的学员,于是我很快报名并考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函授后期本科班。每年寒暑假,我顾不得一学期工作的疲惫,撇下年幼的女儿又风尘仆仆的去内师大进行学习了。经过三年的不脱产学习,我顺利的通过了各项考试和考核,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本科文凭。对于学习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年轻的我是非常爱学习的,不光是为了捞文凭而学习,就连平时的各种学习机会我也从来没有放过,一有时间就学习。那时候的教师每年都有教材过关考试,而我每年都是以高分数一次性通过,就连寒暑假的短期培训、研讨会和教学年会等活动我几乎一次也没有落下,虚心向来自全国和全自治区的同行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为我的教学工作不断储备知识,积蓄能量。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已故的奥特更老师,她是我遇到的鄂尔多斯市第一位生物教研员,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授生物系,虽然对汉语不是很精通,但专业功底却非常扎实。她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厚道,工作认真负责,非常敬业。虽然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却没有一点官架子,作为同龄人的她,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与我们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不幸的是在十几年前她已经因病去世了,她的突然离逝让我们非常悲痛和不舍,也是我们鄂尔多斯生物教学领域的一大损失,现在每当想起她,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p> <p>这是我在内师大学习期间与本校师生的合影留念,第三排中间是我。</p> <p>这是我通过学习考试获得的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p> <p>这是我参加第三届生物研讨会年会时的纪念照。</p> <p>这是我在参加第二次生物教学研讨会期间与我们鄂尔多斯与会代表的合影,前排右一就是当时的优秀教研员奥特更老师。</p> <p>2004年,我们东胜区一中与北京师大附中结为友好学校,每年我校都要派教师分期分批去附中学习。这是我校派出的第二批教师与北师大附中部分教师的合影留念。正是在那次学习中,我才认识了用来讲课的投影显微镜,知道了它在实验教学中的巨大威力。</p> <p>这是1998年冬天,我们利用寒假在计算机机房学习电脑操作的情景。</p> <p>这是2000年寒假我又一次踏进母校(教育学院)校园,与师生们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合影留念</p> <p>二、教学生涯</p><p> 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从1981年9月从伊盟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乌审旗一中开始的。刚开始我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后来学校开设生物课,严重缺乏生物教师,我就被安排代起了生物课,通常是一个人代一个年级的生物课,虽然那时中考不考生物科目,学生和家长也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我却教的非常认真,订阅教学资料,经常听别人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备、讲、辅、批、考”一个环节也不少,就连人们普遍不上的实验课我也尽量去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记得在讲述“血液的成分”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看清血液的分层现象,搞清血液的组成成分,我从旗医院托人搞来了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柠檬酸钠),在搞不到新鲜血液的情况下,就让校医抽我自己的血去做演示实验,由于没有储存条件,做完一个年级的演示实验需要在自己身上抽2—3次血,每次400毫升左右。同事看到后都说我傻,不值得那样做,可我却觉得非常有意义,自己很年轻,无偿献血去救人可以,为什么就不能用于培养祖国的花朵呢!</p><p> 通过我的努力和进取,在初中锻炼了两年之后,学校把我调到高中部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与初中相比,高中教学压力明显加大了很多。因为生物学科已经以30分的分值开始参加高考,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可这时的我已有了孩子,学校给每位教师还分了三、四分地要去种,为了让生活更富裕些,我用自家地里产的土豆和玉米在院里还养了猪和鸡,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负担一下子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我就像个陀螺,在家、学校和地里不停的转,从早忙到晚,每天的睡眠不足六小时。最可怜的是我的孩子,由于双方的老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给我带孩子,我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我雇保姆,我就申请学校把我和爱人(我们都在乌一中教书)的课调开,轮流在家备课、批改作业,顺便看孩子,有几节课实在调不开就把年幼的孩子哄睡着了再去上课。那时的冬天很冷,又没有暖气,全凭烧火炉取暖,家里没有大人,炉火太旺又怕小孩煤气中毒,所以离家时火势就很微弱了。为了防止孩子把小被蹬开冻着,我就用两个大枕头将盖在孩子身上的小被两侧压紧。没想到有一次回家出事了,孩子醒来后拼命地哭闹挣扎,最后把头和上半身死死的夹在两个大枕头和被子当中,小脸憋的通红都不会哭了,我赶紧拍打、忙乎了半天才哭出声来,如果再晚回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了,不到六个月我就把她送去托儿所,先是背着骑车去送,天热了,孩子也会坐了,就让铁匠做了小座插在自行车的车把和大梁上面,把还坐不太稳的女儿用衣被围着放入其中,每天接送四趟,风雨无阻。好在那个园长阿姨对这个最小的“学生”疼爱有加,关怀备至,让她两年半后健康顺利的进入了幼儿园,这事要搁现在是万万不能放心的。由于现在社会复杂了,车也多了,初中的孩子好多都要家长接送,而我们的孩子幼儿园毕业就开始背着小书包自己走着去上小学了,放学回家进不了家门,她就爬在鸡窝上写作业,等我们回来她已经完成作业在院里玩耍了!除了有个别不会做的题辅导一下,其余都是靠孩子自己学,不像现在的家长那么累,什么都得管。说实话,我俩虽然都是教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但在自己孩子身上付出的真是太少太少了!</p> <p>这是1990年的三八妇女节乌一中全体女教职工与领导的合影留念。</p> <p>这是1992年正月初八我去内师大读函授时临行前与女儿的合影。谁能想到没过几天,没有妈妈看护的她,竟然敢在正月十五手持“窜天猴”放炮,劣质的花炮没有上天,而是钻到了女儿的袖筒里,新衣服炸坏了倒无所谓,关键是孩子被烧伤,受了不少罪,现在一看到她胳膊上的疤痕我就心疼、自责。</p> <p>这是我在乌一中带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没人看管的女儿跟我一起参与了毕业照的拍摄。时间太久了,他们中的好多人我都叫不起姓名了,我不知道年轻而无教学经验的我,当初是否有过误人子弟的行为?但愿没有,如果有也没法补救了,只能肯求他们原谅了!现在这帮老学生也有很多过起了儿孙绕膝的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愿我们师生在变老的路上,能再续前缘相伴一程!</p> <p>这是我在乌一中所带的第二届高中毕业生62班,也是我第一次带班的唯一一张集体照。其实这不是正规的毕业照,是内师大两位实习生在我班实习期满后,临走时和全体师生的合影留念。令我没想到的是,这张黑乎乎的纪念照竟然成了我们高62班的毕业照,成了无法弥补的缺憾,真不知当时学校是节省经费还是另有隐情!</p><p> 这个班是高二接课(那时高一不开设生物课)时从同事手上中途接的班,没有任何带班经验的我在这里没少碰壁,也没少哭鼻子。一些学生由于留恋前任班主任,把对学校某些领导的怨气撒在了无辜的我身上,处处与我作对。上课不进教室,在操场上踢足球,我要去把他们一个个请回来;学习不主动,我要三番五次的耐心劝导,跟家长沟通,“对症下药”;半夜三更住校生发病,我要丢下年幼的孩子领学生去医院,学生没有钱我得给垫付医药费,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我就要对他们负责。在管理方面我没什么能耐和招数,只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弟妹一样去爱他们,用真诚打动他们,慢慢地他们接受了我,我们成了好朋友,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越来越浓,无论我走在哪里都忘不了他们,他们也视我为大姐,有什么好事总忘不了我。</p> <p>这是2000年我与乌一中高62班学生在十周年聚会时的合影。着装统一,笑容满面,那时的我们虽然事业家庭负担很重,但却依然自信满满,精神抖擞。</p> <p>这是2010年我们62班师生在东胜的20周年聚会照,那时候两任班主任还都在。可是到了2016年我们在薛家湾25周年聚会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任班主任、我的好同学好搭档——杨尔宽老师(前排左四)已经病重不能参加了,一个月后他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的葬礼上来了好多学生和老师,大家对他的英年早逝深感痛惜,纷纷流下悲伤而惋惜的泪。</p> <p>这是我在乌一中带的第三届高中学生,也是我第二次带班。这两年孩子也大点了,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很大,工作起来不要命,经常加班加点,自己编写复习资料,并用铁笔和钢板在蜡纸上一笔一划的刻写出来,再用手动油印机一张一张印出来发给学生去做。夜深人静的夜晚,铁笔落在钢板上“咯吱”作响的声音,让人终身难忘。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为了上好课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有一次为了搞清楚两栖动物的内部结构,我就利用周日带领学生外出采标本,顺便去八一牧场后面的一个水库去抓青蛙,准备回来上解剖课。一个水性好的学生嫌水网不带劲,趁我不注意就跳进两米多深的水库里去抓青蛙,结果其他几个学生也跟着“扑通、扑通”地跳了下去,索性在里面游起泳来,场面一下子失控了,不会游泳的我只好站在岸边一边观察一边喊他们赶快上岸。突然我发现有个学生沉了下去,急得我呼天喊地,幸亏几个水性好的同学把他救了上来,这才没有酿成大祸,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领学生去水库了。</p><p> 在带班方面,有了上一届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我们这个班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很突出,曾多次受到学校和旗教育局的奖励,1994年还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我个人也在次年获得了第一届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荣誉。在二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我和他们朝夕相处,摸爬滚打,学生乐我也乐,学生哭我也哭。记得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有几个体育生文化课考试不合格,学校说不给他们发高中毕业证。于是他们哭着找到了我,同情学生的我又哭着去恳求校长,给他们争取到了补考的机会,他们也很争气,最后补考全部过关,皆大欢喜。我在带班方面没有什么杀手锏,更没什么绝招,有的只是一颗仁爱之心和善良宽厚的品行。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没有虐待、歧视和侮辱过一个学生,总是把他们当自家弟妹或孩子一样对待,因此我与学生们的关系都挺好,多少年过去了,我跟这些学生还是走的很近,有事互相帮衬,经常在一起聚会。我这一生没有什么财富,我最大的财富就是遍布在世界各地和祖国大江南北的那些千千万万的学生们,我因他们骄傲和自豪:他们中间有人民教师、白衣天使、人民警察、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商界精英、个体老板,还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的劳作着,默默的奉献着,为社会和家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p> <p>这是我们71班获市级先进班集体的的文件,奖状已丢失。</p> <p>这是在30年后我和71班部分学生的合影</p> <p>这是我与同事们在罕台庙参加植树造林活动</p> <p>有两个在大学里教书的同行弟子从外地回来了,我们师生又一次聚在一起。</p> <p>这是我领着四个优秀学生去东胜参加全市生物学科知识竞赛,途径成陵参观时的留影,他们是我在乌一中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其中一位叫王科的男生现在已是内蒙医院的权威专家,那个可爱的小女生就是李旭梅,现在她和我是同事,已经成长为我校的一名优秀地理骨干教师了!在教师节期间,多情的她,听说我要退休了,专门给我送来了礼物,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满足。</p> <p> 那时的我真能拼,做起事来不要命,工作、学习、家务三不误。有一年大旱,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旱死了。为了公平的让每份地都能浇到水,学校为每家每户安排了灌溉时间,我家被安排在了晚上12点。我下了晚自习哄孩子睡着后,才扛着铁锹打着手电筒去地理浇水,直到半夜两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休息。</p><p> 孩子一周岁的时候,我意外怀孕,可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容许生二胎的,为了遵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利用课余时间毫不犹豫的去做了人工流产,怕别人知道,也怕耽误工作,我没有请半天假,误一节课,从去到回都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完成的。幸亏那时年轻,身体好,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我就是这样一个不会爱惜自己的“拼命三郎”,正是凭着这股干劲,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乌一中工作的15年间,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旗级先进人物。</p><p> 在所有获得的荣誉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取得经过。那是1995年的3月,校领导把正在备课的我叫到办公室,说根据学校的初选和考核,推举我去市里参加一次讲课大赛,并鼓励我一定要拿荣誉回来。当时我很没底气,也很不自信,不敢答应。但当我看到领导信任的目光后我没敢推脱,忐忑不安的应许了下来。第二天我就踏上征程来到东胜,去市教育局报到后,我们参赛人员就去抽签,通知第三天就去盟(市)一中讲课。记得我当时抽到的是“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课,这节课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只要拿出平时讲课的最佳水平就可以了。可关键问题是我的心理素质太差了,从小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在乌一中教学十几年里,平时也就学科组几个人互相听听课,从来没有经见过大世面,这次要在全市最好的高中给六、七十号人讲课,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一晚上总是想讲课的事,彻夜未眠。第二天起床感觉头晕眼花,口干舌燥,难以吞咽,喝了一大杯水就匆匆去盟一中讲课了。记得那是三楼上一间靠边的教室,走进教室黑压压的都是人,除了座位上学生外,走廊上也坐满了评委老师,我走进教室给大家还礼之后,做了一个深呼吸好像不那么紧张了,就开口讲课。可是,由于严重脱水,口腔里一点唾液也没有,我的舌头就像没有了润滑油的机器,说话变得无比困难,费好大劲才发出声来,慢慢的才恢复正常,好在我备课充分没有再出什么差错,比较顺利的讲完了那节课,午饭后,如释重负的我美美的睡了一个好觉,下午就回到旗里了。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个大信封,打开一看是一张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荣誉证书。可惜的是,来到区一中后,在评职称等反反复复的交送过程中,我那张来之不易的荣誉证书不知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永远的遗失了,现在只有通过档案局里保存的那份当时市教育局发放荣誉证书的文件来证明它的存在了!</p><p> </p> <p>这就是我获得中学“生物学科带头人”的那份文件</p> <p>这是我1995年三八妇女节参加旗级巾帼建功表彰会时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合影留念。</p> <p>这就是我们当年刻写学习资料的钢板、蜡纸和铁笔。刻写的时候,钢板在下,蜡纸平铺于钢板上,手持铁笔在蜡纸上刻写。这可是个技术活,不同于纸上书写,用笔的力度、角度不对就会划破蜡纸,前功尽弃,油印时就会漏墨,印出的资料此处一团黑。另外,刻写时为了防止石蜡受热(体热)融化变薄,刻写起来顺滑些,还要在手下垫块白纸。</p> <p>这是手持油印机,油印时一手推墨,一手翻纸,为了效率更高,我们一般是两人合作。使用油印机要很小心,若推滚的力度和方向掌握不好,就会提前将蜡纸搓烂。一张刻写好的蜡纸一般印上100张左右效果最好,数量太多就会烂掉,要想再印就得再重新刻写,幸亏我们那时的班级不多,不然就更麻烦了!</p> <p>  1996年8月,因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告别了工作15年之久并为之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乌审旗一中,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东胜区一中工作。我与东胜区一中真是有缘,早在1981年毕业前夕,我就以一名师范实习生的身份走进一中校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一中人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不思回报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一心为公、尊师爱生的高尚师德,还有那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印象至深。现在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感到非常幸运。</p><p> 刚开始我担任初中148—151四个班的生物课教学,兼149班的班主任。在教学方面我相对比较轻松,从高中教学转入初中教学,而且没有中考压力,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要改变的也主要是是教材教法,刚开始我入手较深,总爱把一些有关联的高中知识渗透到初中教学中来,出题的时候也偏难,学生反应有些知识难以消化。后来经过几年的揣摩,逐渐适应了初中教学,也得到了学生和校方的肯定。为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宽知识视野,亲近大自然,我和老师们组织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还去东胜区泊江海遗鸥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活动,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遗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捕捉,幸运的是我们在水边捡到了一只刚刚死去的遗鸥,回来后做成了浸制标本,在教育局举办的教具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为后来的学生认识遗鸥提供了可贵的感性材料。</p><p> 那时的泊江海真是美啊:湖水湛蓝,清澈见底,是遗鸥和许多水鸟栖息的天堂,谁知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水干鸟去,变成一片荒地。这个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告诫我们:要合理开发矿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p> <p>这是我领着初中160—163四个班的生物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去泊江海采集标本时的留影。看这些孩子多么神气!他们手持捞网,身背采集箱和标本夹的样子,活像一个个小科学家,还真有点科学探秘的味道哩!</p> <p>这是我来东胜获得的第一个荣誉——东胜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p> <p>  刚到东胜区一中的前三年,我一直从事初中生物的教学工作,说实话,从高中到初中,我的失落感很大,不管平时人们把生物课说得多么重要,只要中考不考那就不重要,家长、学生等各方面都不重视,所以也就没人好好学,教师也没有了教的动力和激情,只是机械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而已。</p> <p>这是我亲手编写的中考资料。2002年听说生物课要加进中考科目,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用不太熟练的打字水平在电脑上把编好的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发给每位学生。可惜后来生物中考又被取消了!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带领学生们参加更多更火的高考和中考,没有把自己的所学知识最大极限的传授给更多更广的学生。听说明年生物实验也要加入中考科目了,可我又一次与之擦肩而过。马上要退休了,搞了这么多年的的实验工作,没能为之出上力,多少感觉有点遗憾!</p> <p>  下面再说说我来东胜区一中带班的事吧! 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调入区一中后,我只有过一次当班主任的经历,虽然只带到初二(由于初三没有生物课了,当个遥控班主任我觉得没啥意思,就主动放弃了),但这个班留给我的记忆却永远无法抹去。我所带的这个班是东胜区一中1996级的初149班,等我从旗里办完调动手续搬家来新学校报道的时候,学校早已开学,初一年级的军训已近尾声,我从刚毕业的代理班主任邵勇老师的手中接过这个班,开始了我在区一中的教书育人工作。虽然之前我在乌一中有过两次带班的经历,积累了一些带班经验,所带班级也获过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但到了东胜,面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初中生我却手忙脚乱,无计可施,显得束手无策。原以为带过高中生,再带初中生那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的事,没想到并非那么简单。首先,市里的学生要比旗里的学生调皮、好动,再者就是初中生的三观还没有形成,他们说小不小,说大又不大,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又不像高中生那样懂事,所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再加上这个班的调皮学生相对较多,我又比较和善不够厉害,压下葫芦起来瓢,每天我尽管跟的很紧,很忙很累,但效果却很一般,代课老师总是反映我班课堂纪律差,逃课人数多,为此我一有时间就跟班听课,可是我不在的时候课堂纪律还是不行。为此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也暗自伤心落泪,经常在睡梦里被学生给气醒,一次次找学生谈话,一次次的家访,又一次次的跑出去找回逃课的学生………整个初一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狼狈不堪的状态中跌跌撞撞走过来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孩子们有时不够懂事,给我制造了许多麻烦,但相处时间久了,他们逐步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也渐渐理解了我的所作所为,他们变了,开始懂得学习了,知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了。在第二年的文艺汇演中,我与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合伙设计了一个模特表演节目,大家从家里拿来旧报纸、废塑料等材料,自己动手做时装,让一组会走模特步的文艺骨干穿上自制的服装去走秀。另外我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勺铲刀叉拿来做道具,让几个小胖子去表演炊事班的那些事。每天放学就在我家门前(我那时住学校宿舍)排练,大家热情很高,积极投入,在正式表演中,我班的这个节目同时获创作和表演特等奖,一改往日落后班级的面貌,成为文体先进班集体。同学们与我的关系也一下拉进了很多,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虽然我没有把他们带到毕业,毕业照里也没有我的身影,但我们彼此都把对方放在了心里,毕业二十多年了,我们还一直来往着,彼此记挂着,2016年的20周年聚会上,我仍然以149班主任的身份出现在人群中。现在,他们的孩子已陆续迈入区一中的大门,我也要离开这个为之奋斗了24年的热土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这里,我们在一中结缘,因一中情而继续书写友谊之情。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与单纯善良的孩子们相处,我们的心永远不会累,也永远不会老。只要你付出了就有回报,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遇到自己的学生,你就会被尊重和优待,一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是幸运的,一生中有过三次带班的经历,而且初、高中都带过。通过当班主任让我跟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让我有条件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更多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投入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收获了更多的友情和幸福。我认为,在学校一定要代课,当老师一定要当班主任,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所以我建议学校要给老师们机会去带班,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小课老师,不要因为他们的课少就不安排他们带班,放心大胆的去锻炼他们吧!如果带的好,本人又愿意,可以一直让他们带到毕业。无课遥控代班的例子不是没有过,郭耀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小课老师带班也是有优势的,除了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外,对学科教学也是有好处的,带班能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学情,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还可以缓解班主任严重不足的压力,让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数英教师也缓一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等教学基础打扎实了再开始带班,这样对教师和学生都是负责的、有好处的,也可以为学校补上班主任短缺这块短板。何乐而不为呢!</p> <p>这是我和我的149班学生在校运会上的合影留念。记得当时有家长还拍下了我们的模特表演,可惜我这里没有。</p> <p>这是二十年后我们149班在校园里和草原上聚会的纪念照。当年那些调皮捣蛋、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现在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送走149班以后,我又在一中代了三届初中生物课,2000年9月,出现了一个令所有一中人都不愿接受的事实:东胜一中的高中部不知什么原因被取消了,所有的高中老师和当时在校的高中生都被“一锅端”去了新成立的市三中,一个开办了40周年的高中,与市一中一样为鄂尔多斯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就这样好端端的失去了高中部,好多人为之伤心难过,流下了痛惜不舍的热泪。在第二年,不服输的一中人,在杨礼宝校长和有关人员的多方努力和奔波筹划下,东山再起,又重新办起了民办高中,现在的4号楼就是当时专门为高中而建的。于是我有幸被调到高中部从事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虽然元气大伤,只招了两个班(文理各一),但大家的热情很高,拿出前所未有的干劲去工作,我像如鱼得水一样,又回到了久别的高中课堂,踌躇满志的打拼了六年,送走了三届毕业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家憋足了劲,想把区一中的高中再轰轰烈烈的搞起来,重现往日风采。可是好景不长,正当我们甩开膀子大展宏图之时,2008年我们的高中部又一次被上级部门勒令叫停。从此之后,东胜区一中由一个全日制完全中学变成了一个只有初中教育的初级中学,失去了高中部的东胜一中就像一只被折翼的雄鹰,跌跌撞撞,在风雨中艰难的飞成了今天这般模样。</p> <p>这是2000年高中被取消后,区一中人拍下的最后一张初、高中教师都在的“全家福”。从这一张张凝重的脸上你不难窥视到人们当时的复杂心情。</p> <p>这是我与一中几位同龄人在校园里的合影留念。现在她们大都离开一中,只有我还恋恋不舍的留在一中,一方面工作着,一方面为他们留守着“阵地”,让他们回来还有“家”的味道,办事有一个熟人引领着会更方便一些,不然看着满校园陌生的面孔,他们会感到盲然和不自在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一个五年过去了,现在我也马上要离开长达40年之久的工作岗位,加入到这支退休大军中了。</p> <p>这是高中部东山再起后的部分高中老师在校园里的合影。</p> <p>这是我在民办高中部,带过的前两届理科毕业班。</p> <p>这是我们高中部的最后一届毕业照(两个理科班)</p> <p>这帮没有被正规高中录取的农村孩子,在区一中学到了系统的高中知识,拿到了高中文凭,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向老师们送上鲜花和纪念品,以此来表达谢意,师生之情永留心间。记得有个烧伤严重残疾的孩子,行动不便,家境贫寒,很自卑,很胆小。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就主动找到他,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励他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并让他当起了生物科代表,使他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工作很负责,学习主动了,成绩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自信,最后还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我们也一直有联系,现在他已通过搞养殖业脱贫致富,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p> <p>这是高中撤走不久后的一次教代会代表的合影。现在这张照片上的好多人已经成长为教育名人调离一中,在更大的舞台上为鄂尔多斯的教育打拼着、奋斗着。</p> <p>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真好!好怀念那块黑板和那个三尺讲台。</p> <p>三、实验工作</p><p> 高中部被撤销后,我又回到了初中部代课。代了两年后,学校生物实验室需要一位专职实验老师,学校征求我的意见,考虑到自己年龄逐渐大了(当年我已50岁),那时的初中生物还没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生物课,干得没啥兴趣和奔头,于是我就接任了这项工作,刚开始我是兼职,边代课边搞实验工作,后来实验室扩充,上级给各校配备了大量的实验仪器,加上地理和数学仪器后,搬上来后满满占据了实验四楼西面半个走廊的地方,原来那个十几平米的小库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渐扩大的学校规模了。于是学校在2015年对生物实验室进行了扩建,学生实验室由一间变成了两间,所有仪器被搬进了新改建的70平米的生物仪器库。这个仪器库的建立是我独自一人花费了一个多月的心血亲手创建的。第一步是打扫卫生,从地面到墙壁,再到55个储物柜,里里外外我整整清理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第二步是摆放,各种仪器的摆放不能像摆家具一样随心所欲,必须按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顺序摆放,既要合理实用,又要美观大方,如果摆放不好就要进行返工,有时候要进行多次反复摆放才能达到满意效果。一些大型仪器在储物柜里摆放不下的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进门的靠墙一侧,那三个冰箱我很容易就把它们推进去了,比较费力的是那七个恒温箱,都是生铁铸造,每个都在五十斤以上,由于空间不足,我只好把它们一个个垒集起来,低处比较容易放上去,高处的两层往上放就很吃力了,好在我个子高力气大,愣是把它们一个个生拉硬扛抬上去摆放好了。就这样,通过一件件一层层反反复复的摆放,终于在十天左右有了雏形。这个新仪器库让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标本柜,由于原库空间不足,这些标本都是堆放在纸箱子里的。到了新仪器库,他们得以重见天日,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昆虫标本、矿石标本、土壤标本等被擦拭一新,排列有序的摆放在宽敞明亮的玻璃柜内,让到访者一目了然,随意取放。代课老师可以把第一节生物课放到这里来上,不用你多费口舌,学生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就会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的课就好上多了。第三步是貼储位卡和标签,这也是个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首先,要把摆放好的仪器柜按顺序编号,然后再一层层一件件按规定顺序进行逐一登记,再将登记好的内容在电脑上打出电子版来,而后储存在U盘里,拿到文印室用彩色卡纸打印出来,最后再一个个裁剪成小卡片按顺序贴到相应的储物柜上去。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的不停劳作,一个由55个储物柜组成的集生物、地理、数学为一体的近57000件价值近30万元的综合仪器库于2015年9月底在我手上终于诞生了!它是我校历史上第一个符合要求的生物仪器库,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创建,它凝聚了我巨大的心血。为了让它早日成形投入使用,那段时间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几次曾干到晚上12点左右,回家时还要叫醒已经沉睡的康师傅给我开大门,还有一次被锁在了实验楼里,几经周折才得以“解救”。</p><p> 有人说,实验室的工作非常轻松,是养老的地方。他们哪里知道,为了上好一节实验课,每个实验老师在背后要付出多少心血,吸入多少有害气体!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整理清洁要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验仪器的计划购置、借还手续、仪器的报损和维修都要有记录,每科仪器都有详细的的账簿,而且分纸质和电子两种账簿,每年都要更新上报,有时候一些本该代课老师做的工作我们等不及也都代劳了。还有每年教育局的督导检查和各种团体参观学习,哪一次能少了实验室和各个功能室?学校各方面的档案材料哪一项不是我们这些人一项一项的亲手准备?所以我要奉劝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行政教辅人员工作的人们,以后不要再信口开河说那些风凉话了!学校各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都各有各的特点和难处,这就要看你怎么去看待和如何去投入了,哪项工作要想做好做细都不容易。全体行政教辅人员是一支应急大军,学校每每有重大活动需要大量人力时,都是他们首先放下手头工作顶了上去。如期中、期末和中考的监考工作、学生运动会的工作人员、三个年级学生的体能测试、每学期一次的进班考核以及今年的防疫防控工作等等,哪一项工作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区一中每一项成就得取得,都与各方面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中今天的辉煌是全体一中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绝非是几个“能人”所为。人人都会老,吃着五谷杂粮,谁也有可能得病,在他们体力不支时安排一些适合的教辅工作也是人之常情,工作之需。年轻人不要总是去羡慕他们的高职称和高工资,那是他们用大半辈子的时光一步步打拼出来的结果,是奋斗所得!他们也曾经年轻过,在一线流过汗,拼过命,你想跟他们一样享有好待遇,那就什么也别说,沉下心埋头苦干吧,机会总是会给予那些有准备的实干家!</p><p><br></p> <p>仪器库总布局</p> <p>陈列有序的标本展柜</p> <p>这就是那几个近百斤重的恒温箱,把它们摆放到这个程度我可费了老劲了。</p> <p>实验课堂</p> <p>当了实验老师的我</p> <p>给学生辅导实验的我</p> <p>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把它们写成论文参加各种评比活动,分别获得了各种级别的论文奖,这是部分论文的获奖证书。</p> <p>这是我参加学校和区教育局各种学科活动所获奖项。</p> <p>这是我在学校年终考核中所获得的几个“优秀园丁奖”、“巾帼建功标兵”和“先进教师”等荣誉。</p> <p>这是学校、教育局和社会团体给于我各种荣誉。</p> <p>这是我和同事们在教师节的颁奖大会上领奖</p> <p>  在近40年的学校工作中,无论是在教学一线还是在行政教辅岗位,也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我都不敢怠慢,认认真真的努力去做到最好,做到问心无愧。</p> <p>四、业余生活 </p><p>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不甘寂寞的人。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一丝不苟,绝不懈怠,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一件事做不完不吃不睡加班加点也要完成,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因此有人开玩笑叫我“杨铁人”。说明我的身体很好,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这要得益于我从小艰苦的成长环境。所以说,人不要怕吃苦,也不要追求一时的安逸,世间万物是平衡的,你所有吃的苦,走的路都不会白费,它都会在某一个方面和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回馈于你!有了好身体你就拥有一切,即使是出去玩,你也有精力和时间比别人玩得更多更好。所以当工作闲下来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找好多事干:静态的有听音乐、唱歌、练书法、下跳棋、打扑克、搞写作、探索手机的各种玩法,如写美篇、做相册、制作抖音、快手、彩视等;动态的有:散步、摄影、打球、游泳、骑行等,偶尔也做做瑜伽,约朋友逛街、聊天、聚餐,每年还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外出旅游,是一个不服老的老顽童。我活动的圈子很大,有血脉相连的亲人,一起长大的发小,同窗学习的同学,共同打拼的同事,和谐相处的邻里,还有可亲可爱的学生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因便于来往组建的群就有几十个,而且是十几个群的群主,我的业余时间大多不属于我自己,都奉献给了这些朋友们,不是帮他们做事,就是组织他们活动,好多家务活都是挪在晚上来做的,经常累得精疲力尽,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还费力不讨好。每当我喊累喊冤时就要受到家人的批评,女儿劝我要对那些自己直接做不了的事学会说“不”!可是我总是做不到,总认为别人有事求到自己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要想办法尽量满足他们。能被别人“利用”是一件很光荣和幸福的事,相信“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道理,对待小动物我都能怜爱有加,更何况是人呢!积德行善是我一生的追求。</p> <p>  在2012年之前,区一中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旅游,毕业班代课老师每年都走,其他老师每三年轮一次。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我不会轻易放弃每次出行机会,即使是坐上大巴车行程几千里,我也不感觉苦和累。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可以坐飞机去旅游,虽然每次都有好友相伴,也很快乐,但再也找不到满车都是熟人,车厢里一路欢歌笑语的那种幸福感觉了!</p> <p>这是我来东胜区一中与同事们的第一次集体旅行——参观恩格贝和沙湖</p> <p>在没有手机的那几年,我和几个好姐妹的正月团拜地点是在照相馆里。爱臭美的我们想把每年最好的形象定格在专业摄影师的相机里,留给未来的回忆。那些当时不满意的照片,在今天看来都是最年轻漂亮的一张,每每翻开这些照片,就会想起拍照过程中那些快乐的时光。</p> <p>与姐妹们春游赏花。</p> <p>桃李遍地,满园春色。</p> <p>这是我与同事们在青岛厦门等地旅游</p> <p>这是2015年我和同学在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合影</p> <p>这是2016年我和同学在新疆旅游的合影</p> <p>女同学的旗袍秀为同学家婚礼捧场助兴</p> <p>与同学在动物园里游玩</p> <p>与同学同事在参观井冈山的黄洋界</p> <p>与同事们在贵州游玩</p> <p>与同事们在云南旅游</p> <p>与学校同事的青岛—大连—蓬莱—烟台之旅</p> <p>这是我们桂林—张家界—湖南旅游的纪念照,在游山玩水中我们这些毛主席的忠实粉丝,一定要去韶山瞻仰一下伟人毛泽东的铜像,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p> <p>这是2012年我和同事们在海南的旅游照,也是我参加的最后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旅游。</p> <p>这是2017年我和同学及部分社会人士去俄罗斯的纪念照,也是我的第一次跨境之旅。</p> <p>2019年还没有退休的我被老前辈们推举为东胜区老年科协的理事,负责区一中退休教师的文化生活工作。我上任的第一次活动,就是组织退休教师去黄河大峡谷一日游,这是我们2019年5月出发之前在校门口的合影留念。</p> <p>在景区拍下的“全家福”</p> <p>这是我校代表队在东胜教育系统的羽毛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纪念照</p> <p>我在和白慧霞书记参加女子双打的比赛</p> <p>这是我在学校的舞蹈教室练瑜伽。姐妹们在一起跟着美女赛娜老师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真是一种高级享受。</p> <p>这是我在学校的书法教室里学习软笔书法。很享受那种满屋溢着墨香味,回荡着优雅轻音乐的感觉!</p> <p>这是徐校长和我们一群同龄人在学校主楼门前的留影,好怀念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p> <p>这是与同事们在鑫鑫大快活欢聚的情景</p> <p>这是全体行政教辅人员在文德中学过新年的情景</p> <p>一群老教师的合影</p> <p>这是老一中人在风姨食府的一次聚会</p> <p>这又是一次“老一中人”的欢聚</p> <p>相聚在一起过三八妇女节</p> <p>这是去年我和荣赛娜校长邀请老教师们在罗丽尔生态餐厅过教师节的留影</p> <p>胡献忠老师家的婚礼现场成了区一中人的大聚会场所。难得一聚,赶快留个纪念吧!</p> <p>东胜区一中有一支骑行队,它组建于2013年,至今已走过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骑着单车走遍了东胜周边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赏尽了家乡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还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不管你有多么疲惫,也不管你有多少烦恼,只要骑上单车置身郊外,你就会一身轻松,快乐无限。</p> <p>飒爽英姿的区一中骑行队</p> <p>每次骑行的起点总是在校园</p> <p>骑行游览伊克敖包</p> <p>这是骑行队秋游美丽的吉劳庆川,它是我们骑行队到访次数最多的地方。这里景色宜人,水草肥美,植被茂盛,还不时有小动物出没。一条窄而平的柏油路贯穿其中,车辆极少,安全而宁静,在这里我们可以安营扎寨,烧烤野炊,品尝沙棘果的酸甜味道,是许多骑行者的乐园。</p> <p>吉劳庆川里有三段漫水路,骑车穿越水漫路是最有刺激感的挑战,这里留下我们太多的趣事和记忆。</p> <p>东胜植物园也是我们经常骑行的目的地</p> <p>与西校区的骑友们骑行灶火壕,给祖国母亲庆生。</p> <p>四姐妹骑行乐水湾</p> <p>这是我的四个骑友骑行青海湖的情景。每次看到这张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照片,我就眼馋的要命,如果不是家里有事,怎能少了我这个骑行队的“领头雁”?退休后,我一定要补上这个缺憾!</p> <p>在康巴什参加国家第19个安全日公益骑行活动</p> <p>五、退休遐想</p><p> 从20周岁参加工作到今年60周岁退休,我已经整整工作了40年,把一生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比一般的同龄人多工作至少五年或者更多年。现在我终于大功告成,光荣退休了!如果说在55周岁的时候我还没有在思想上做好退休的准备,还有热情和精力继续工作的话,那么这次我是彻底想通了也放下了,我要高高兴兴的与学校和同事们说再见了。我很普通,一辈子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普普通通的小事。退休后我也没什么远大理想,年幼的时候没少吃苦流汗,也给身体带来了很多伤害,退休后我要善待自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操持好自己的小家,照顾好年迈的母亲,闲暇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上老年大学,学两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让自己有点特长,去实现儿时的梦想;然后趁着腿脚还利落,和朋友们多出去走走,去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去欣赏世界的奇观异景……总之,我要追求高品质的退休生活,不颓废,不自封,活得潇洒,老得优雅,重塑中国大妈形象,为新时代的中国老人代言,努力活成招人喜欢让人羡慕的样子!</p>

一中

伊盟

学习

学生

教师

我们

教学

学校

生物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