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来过 就未曾离开

深瞳

<p>  “有时清晨起来 连我的灵魂也是湿的 海远远地发声 回响 这是港口 在此 我爱你” ——聂鲁达(智利)</p> <p>  第一次来石浦还是三十年前 </p><p> 那年我站在海边和这片海初遇 也是和自己人生的初遇 尘世的喧嚣刹那静寂 海风徐来 洁净又美好。</p> <p>  望着女儿看海的背影 仿佛遇见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p><p> 人生没有如果 每一次选择就是如果的结果 岁月如梭 美就在沿途的风景里 但不知为何总有一些绕不开的思绪……</p> <p>  石浦地处东海之滨 象山半岛南端 由镇本土和178个岛屿组成。</p><p><br></p> <p>  石浦港又名荔港 呈东北西南走向 为“月牙”状封闭型港湾 是一个天然避风港 可泊万艘渔船 行万吨海轮。</p> <p>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 依山临海 人称“城在港上 山在城中” 居高控港 是石浦古城的主要特征。</p><p><br></p> <p>  城墙随山而起 城门就形而拱 老屋梯级而建 街巷拾阶而上 整条街蜿蜒曲折 别具风格。</p> <p>  古朴的老街似乎在向游人讲述着悠久的历史和代代相传的渔文化 </p> <p>  也许在渔家小舟出没的烟波里 每个屋檐下都有过“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相思 在古城有多少渔家就有过多少的期盼与等待</p> <p> 我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在石浦取景 聂耳的塑像凭海临风 曲声悠扬 流逝的是岁月 不朽的是动人的乐章</p> <p>  古城老街上还建有亚洲飞人馆 这是为纪念天下第一飞人柯受良先生而建 </p><p> 柯受良 1953年出生于石浦渔山岛 1955年随父母移居台湾 曾先后驾车飞越长城、 黄河壶口瀑布和布达拉宫等 2003年在上海病逝。</p> <p>  去沙塘湾渔村要穿过一条长四、五百米的隧道 这真是一场治愈式的穿越 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 从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 穿越到了避世独立的海岸村落 心情也豁然开朗</p> <p>  月亮弯状的弧形地带 就是隐藏的隔世村落沙塘湾村 三面环山 面朝大海 从嘈杂回归宁静 海阔天空 风平浪静</p> <p>  我们所住的民宿位于沙塘湾村东南侧 村里保持着古渔村的特色 石径 石阶 石墙 古朴的风格 宁静的生活 是沙塘湾不可复制的风景</p> <p>  当地的几个年轻人把梦想筑在渔村 他们合办的这家民宿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匠心 还取了个诗意的名字“朝山暮海” </p><p> 推门而出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远山长在海面上 这正是你我向往的诗和远方。</p> <p> 普通的房子一经打扮就变得如此洋气 坐在时尚的屋子里 目光注视远方 海天相接无限宽广 。</p> <p>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 一个自己用来学习与工作;另一个自己则随心而动 去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地方喝茶聊天 </p><p> </p> <p>  美 有时也是一种相互成全 在海边 这样的闺蜜下午茶派对是再适合不过了</p> <p>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 渔业与人们的餐桌 总是息息相关</p><p> 面朝大海的海鲜排挡更是别具特色</p> <p>  夜幕刚刚降临 大排档内已座无虚席</p> <p>  当地人告诉我们杨梅酒和海鲜是绝配 平时滴酒不沾的我们也破例小酌几杯 姐妹们干杯🍻</p> <p>  石浦特产鱼糍面 </p><p> 传说中鱼糍面的由来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缠绵又悠长</p> <p>  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 是海鲜早餐</p> <p>牡蛎海鸭蛋</p> <p>  这样的“海鲜大荟萃”似乎同样诱人 这是石浦民间艺人获国家专利的纸塑渔画 逼真的造型 明亮的色泽 真的能以假乱真</p> <p> 我们这次石浦之行 恰逢一年一度的开渔节 港口内万船齐聚 千帆竞发 蔚为壮观 </p> <p>  中国渔村位于石浦皇城沙滩 也是我国东海岸最大的原生态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 那里的沙滩呈南北走向 自然天成 无论是漫步还是露营 这片海都令人神往</p> <p>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 石浦是活着的古渔镇 “海市蜃楼前 风浪曲折 他们生活在潮汐的烟雾中 数千英里的海浪冲到他们的枕头边 ”</p><p> </p> <p>石浦 真的是一个你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