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LiNa

<p>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p><p> 定义:对临床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p><p> 关于定义,记住三类、耐药这2个词就行了,三类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等这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代头孢、二代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不算多重耐药菌,因为只能算对β-内酰胺类耐药。</p><p>2、几种常见耐药菌的名称?</p><p>(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p><p>(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p><p>(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ESBLs</p><p>(4)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p><p>(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p><p>(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p><p>(7)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p><p>(8)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p><p>3、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p><p>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如下接触隔离措施:</p><p>(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同病室内不应同时安置手术后有开放性伤口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及肿瘤患者;挂蓝色隔离标识。</p><p>(2)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p><p>(3)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p><p>(4)必要时穿隔离衣。</p><p>(5)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p><p>(6)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p><p>(7)其他科检査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査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与患者接触部分)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p><p>(8)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p><p>(9)解除隔离: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p><p>4、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及重点人群有哪些?</p><p>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p><p> 重点人群有: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意识障碍、入院时基础功能差(肾功能不全)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患者。</p><p>5、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有哪些?如何处理?</p><p> 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听诊器、体温表专人专用。</p><p>6、何为多重耐药菌定植?是否需要治疗?是否需要执行接触隔离?</p><p> MDRO定植是指在患者送检的临床微生物学样本中分离出MDRO,但没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脓肿等,排除污染,即判定为定植。定植可以在呼吸道、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MDRO定植,不需要治疗,但要执行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