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诗歌的早期形态 文/歌斐木

歌斐木

<p><b>作者寄语:</b></p><p>我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句式是五言与七言,而在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与七言诗产生并定型之前,古典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的漫长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诗歌,可以概括为《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这三个时期。现将这三个时期的诗史简述如下————</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歌斐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9.22</b></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诗经》———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歌斐木</p><p><br></p><p>《诗经》原名《诗》,也称《诗三百》,实有诗305首,至西汉武帝时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周朝统治者为适应“制礼作乐”的需要,因音乐关系而结集起来的,最早的作品距今已三千多年。</p><p><br></p><p>《诗经》的作品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属于各诸侯国的乐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大部分是民歌。“雅”是朝廷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共105首。“颂”是宗庙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首。</p><p><br></p><p>《诗经》作品从产生的地域来看,相当辽阔:东至山东,西达甘肃,南抵江汉流域,北到河北、山西,包括了当时领土的大部分地区。</p><p><br></p><p>《诗经》中的民歌、政治批判诗、史诗是全书的精华所在。</p><p><br></p><p>反映爱情与婚姻生活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较大比重,“风”诗中比例尤高。</p><p><br></p><p>《诗经》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以优秀的民歌作品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些作品是源于生活,溢自心底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对社会现实的不平之鸣。因而,它不假雕琢而具有纯真之美,倾泄自如而一片天籁。</p><p><br></p><p>《诗经》作品的结构形式,即章法与句法,很有特点。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参差变化,灵活多样。许多诗篇采用复沓的章法结构,即一首诗各章内容一致,只相对应地变换个别字词,以反复咏唱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复沓使作品抒情性更强,所谓“言之不足,故重言之”就是这个道理。</p><p><br></p><p>《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简而言之,赋就是直陈,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开头。</p><p><br></p><p>《诗经》作品的语汇十分丰富,特别以大量使用重言、双声、叠韵词而著称,音节和谐,韵律感强。《诗经》作品用韵的式样也为后代诗歌做出了典范。</p><p><br></p><p>《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长卷的开篇之作,是人类文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珠宝,它的历史地位是不朽的。</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9.22</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光辉开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歌斐木</p><p><br></p><p>战国后期,即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我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楚辞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自《诗经》之后,进入了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楚辞的产生跟楚的区域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局,篇幅大大地加长了,繁辞华句,色彩绚丽,夸张大胆,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特点。楚辞多是作家的个人创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诗经》为代表的群体歌唱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以诗人独创为主的诗歌创作的新时代已经来临。</p><p><br></p><p>《楚辞》以浓郁的抒情风格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著称,历来与《诗经》并称“诗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p><p><br></p><p>《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其故里为丹阳(今湖北秭归)。出身贵族,与楚王同姓。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旧贵族反对。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含愤投汨罗江而死。据《汉书•艺文志》载,屈原有楚辞作品25篇,但未列篇名。对某些作品的真伪,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但大体可认定为屈原作品的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23篇。</p><p><br></p><p>《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最壮丽的浪漫主义的抒情长诗,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长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身世、理想和遭遇的回顾,后半部分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br></p><p>屈原的其它作品也各有特点。</p><p>《九章》由九篇政治抒情诗组成,不是一时一地之作。除《橘颂》是诗人青年时代的咏物言志之作而外,其余八篇,都写于诗人两次遭放逐之际。</p><p><br></p><p>《九歌》是一组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优美的抒情诗。《九歌》共有诗十一首。最末一首《礼魂》只有五句,是配合前十篇反复歌唱的“送神曲”。其余十首则分别祭祀一种神灵,大致可分为祭天神的作品,祭地衹的作品和祭人灵的作品三类。</p><p><br></p><p>《天问》是屈原写于放逐之中的一首奇特的长诗。作品向天连续提出了172个问题。</p><p><br></p><p>《招魂》“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极写天地四方的阴森可怖,以反衬楚国世俗生活的美好,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p><p><br></p><p>他所创造的“骚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对古典诗歌民族特色的形成有积极作用。</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9.22</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的汉乐府民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歌斐木</p><p><br></p><p>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西汉、东汉,史称“两汉”。两汉四百年间,是“乐府”民歌为代表的民间诗歌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p><p><br></p><p>什么叫“乐府”?“乐”指音乐,“府”指官署、机构。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叫乐府。“乐府”收集、保留下来的诗,就是乐府诗,或叫乐府民歌。</p><p><br></p><p>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p><p><br></p><p>这些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意义精神,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继《诗经》、《楚辞》之后,进入了第三个重要阶段。汉乐府民歌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露了汉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p><p><br></p><p>第一,反映阶级对立,揭露官僚贵族的作品。如,《妇病行》描写了一个贫民家庭頻临解体,而父子不能相保的悲惨故事。《东门行》叙述了一个男子因“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家庭生活陷入绝境而被迫铤而走险的悲剧。《陌上桑》是一首富于喜剧色彩的小叙事诗。诗篇通过勤劳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机智巧妙地回绝“使君”(即太守)挑诱的故事,揭露了汉代上层贵族的荒淫无耻行径和任意欺凌百姓的罪行。其它如《孤儿行》、《相逢行》、《长安有斜狭行》等,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代的阶级关系。</p><p><br></p><p>第二,控诉战争徭役,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如《战城南》以寓言式的情节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抒发了无辜战死者的悲哀。《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15从征,80始归的老兵的凄凉晚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战争与兵役制度的愤怒谴责与抗议。</p><p><br></p><p>第三,反映恋爱婚姻,表现妇女命运的作品。汉乐府民歌中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多蒙上一层阴郁的黑影,具有伤感、幽愤的情调。《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怨歌行》等莫不如此。</p><p><br></p><p>《孔雀东南飞》是同类内容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首叙事长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作品通过刘兰芝夫妇双双殉情的悲剧命运,对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进行了揭露与控诉,表达了人们争取婚姻自主的必胜信念。</p><p><br></p><p>汉乐府民歌来自民间,事有所本,真实可信,是民间诗人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实的艺术再现,是底层民众生活体验与思想情绪的文学升华。汉乐府民歌叙事描写细致生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已经具备叙事诗的基本要素,这说明,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叙事诗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汉乐府民歌形式自由,句式篇章变化多样,以五言为主干,兼有杂言,它大大地促进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也为建安诗歌的繁荣在形式上做了准备。汉乐府民歌语言朴实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只讲押韵,不讲平仄。明代人胡应麟评述说:“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0.9.22</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