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古战场

闻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天<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旅行总是色彩缤纷且魅力无穷,趁秋高气爽,趁秋色正好,气温不燥不寒,一件外套刚刚好。</span></p><p><br></p> <p>9月20日,与同事们相约,一起去了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三国赤壁古战场</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赤壁之战发生地,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南岸 。赤壁古称蒲圻,有着1700多年沿革。缘起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设置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p><p><br></p> <p>赤壁古战场的赤壁矶头,临江悬崖的石壁上,有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p> <p>周瑜所书的“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景区高处的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横刀立马,指点江山如画。但“数风流人物,还得看今朝"。</p> <p>赤壁之战发生地域之争,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p><p>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qí]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p><p><br></p> <p>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p> <p>《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在涿县,引出刘备,后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p> <p>学着刘备、张飞、关羽的模样,摆开架势,“桃园豪杰三结义"。</p> <p>女中豪杰,桃园结义。</p> <p>《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选择在张飞庄后面的一个桃园,当时正值桃花盛开,春意盎然,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三人宣誓完毕,按年岁认了兄弟。</p> <p>  话说曹操,破黄巾,败袁绍,灭袁术,擒吕布后,深入塞北,北定中原,所向披靡,统一北方以后,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所以狂妄自大,有道是“骄兵赤壁必败"。</p> <p>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6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此时,刘备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只得退守湖北武昌,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p><p><br></p> <p>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些人主要是水军,是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不一定真心服从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于水战,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这些分析使孙权看清了形势,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三万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p> <p>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p> <p>曹军不擅长水战,故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将士相互走动,演练水军,伺机攻战。</p><p>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谋,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准备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p> <p>一天夜里,刮起了东南风。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十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顷风向曹操的战舰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烧到了岸上,曹军死伤很多。</p><p><br></p> <p>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p> <p>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p> <p>中国人认为:到赤壁才知 “道、天、地、将、法”的高妙。</p><p>外国人认为:到赤壁才能体味东方文化之神秘。</p><p>兵家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必数赤壁之战。</p><p><br></p> <p>经过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后,公元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国号为“魏”,都城为洛阳。而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发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为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孙权则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公元 222年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直至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才结束。</p> <p>三十六计是中国最有名的兵书之一,由孙武的《孙子兵法》演变和许多人的智慧,形成不同的计谋。三十六计的运用在赤壁之战中就用了七计。</p> <p>第一个计谋是周瑜用“借刀杀人"之计让曹操错杀水营降将蔡冒,张允。为孙刘联盟“火攻曹营"创造了前提条件。</p> <p>第二个计谋是曹操为了能达到“不战而屈之兵”派蒋干说服东吴周瑜投降,反中周瑜的“反间计”也可以说是“将计就计”。</p> <p>  第三个计谋是为了取得曹操更加的信任,周瑜和黄盖来个“苦肉计”,使得黄盖诈降火烧战船,可惜一向多疑的曹操却丝毫没发觉。</p> <p>  第四个计谋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以被动化为主动,激起东吴一致抗曹的决心,诸葛亮使用了“反客为主”之计。</p> <p> 第五个计谋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巧用大雾虚张声势迷惑曹军,利用自然假象一个清晨就弄到十万支箭,诸葛亮使用了“无中生有”之计。</p> <p>  第六个计谋是曹操错杀掉了张蔡二将后,利用曹军多为北方将士水土不服,庞统将所有战船连拼在一起,这是曹操赤壁之战,损失最大的错误选择,庞统使用了“连环计”。</p> <p>  第七个计谋是周瑜多次想杀害诸葛亮,诸葛亮知道赤壁大胜后周瑜绝不会放过他,于是最后以假借东风为名,分开周瑜的注意力,由赵云安全接送回刘备军营,诸葛亮用了“金蝉脱壳”之计。</p> <p>由上面的计策中每一计都得到合理运用,巧妙安排,顺理成章,才能使曹操大败,写下中国历史上 以少胜多的战例。只可惜在此大战中,曹操身边跟随有能力的谋士很少,加之曹操过于自信,从而在赤壁输掉了这场战役。</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次诗和远方的旅行,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span></p> <p>除了工作,真的需要留一些时间给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p><p>努力从来不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什么,而是为了自己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想到那去就能背起背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p><br></p> <p>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p><p>突然发现,年轻是很久以前的事了。</p><p>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己过半生。</p><p>其实生活,</p><p>不必太富,只要过得幸福;</p><p>也不必臭美,只要有人久伴;</p><p>更不必太强,只要活的有尊严。</p><p>如此,事便美,心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