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秋日多雨,今日的绵绵细雨,远不如前几天那么急躁,相比之下竟温柔了许多。</p><p>由义乌市乌伤民间文化研究院牵头、样样红志愿者协会、以及佛堂老年大学诗词班共同组织的《红色之旅》采风团队,一大早就跟着导航,前往分水塘陈望道故居采风。行驶在乡间公路上,经过多日来雨水的洗涤,满山遍野,一片青翠欲滴,不觉让人赏心悦目;</p> <p>大家本以为起了个大早,一定会先人一步到达,却怎么也想不到,在村口,早已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常,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要数那些胸前挂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学生们,看着他(她)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模样,大家的心情也随之兴奋起来。</p> <p>走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真理的味道》五个大字,以及墙上挂了满满的,记录着陈望道先生,他那一生中不平凡的事迹;</p> <p>在前来参观的人群中,除了我们采风团,和一些学校组织的学生,更多的是,自发前来探访红色足迹,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性别的社会人士,人们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的看着每一张传递红色精神的图文,听着讲解员详细讲着的那些曾经发生在战争年代中,一个个红色故事;</p> <p>讲解员专业细致的为大家讲解着;</p><p>我们都专心仔细的听着,生怕漏掉某个精彩的细节;</p> <p>来自佛堂老年大学诗词班的王升祥老师,将这些承载着难忘的红色记忆,用手机一一拍下:“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拍下来回家可以慢慢的看”,他这样说道;</p> <p>参加完前厅挂满图文的展示厅,讲解员带我们来到屋后,只见一间简陋的老屋里,两条四尺凳上,搁着一块门板,上面放着一盏旧式油灯,纸、墨、笔等用具,端坐着一尊陈望道先生的塑像,形象逼真,从他散发出那种共产党人身上特有的坚毅,和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注意看,这就是当年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拿墨汁当红糖醮棕子吃也浑然不觉,吃的一嘴墨的柴屋”!我们看了一下屋子,除了屋子简陋,就是一堆木柴,几件蓑衣,数件农具和铺盖之外,别无他物,但是却在这里,完成了影响神州大地的《共产党宣言》这部红色巨著!</p> <p>离开了陈望道故居,前往第二站:位于苦竹塘村被称之为“时代之子”吴晗的故居,继续着本次的《红色之旅》,去感受我们义乌先贤的红色足迹;</p> <p>在故居二楼的展厅里,展示着非常丰富的图片以及各种文字、书籍等等,这些资料,给了人们视觉以及心灵上深深的震撼,尤其是正墙上这幅挥手演讲的画片,仿佛把我们的思绪一瞬间拉到了他讲台下的听众之间,那么真切,那么激情澎湃;</p> <p>据说,吴晗先生不仅学识渊博,意志坚定,同时还是一名对爱忠贞不渝的至情至性之人,他对妻子袁震之间的爱情故事,也非常的令人动容,我想不用多少文字来叙述,仅从这幅夫妻合影,一定能从两人的表情中,翻译出一长串不难懂的爱情密码;</p> <p>木结构的故居,没有固有的冰冷灰色,一排排黑白老照片,也没有年代久远的距离感,相反,传递给人们的,却是一缕缕跨越时空的淡淡的温暖,我想,也许是他们心底的那一片红的缘故罢!</p> <p>让这在故居前的合影,记录下我们的这次追寻红色足迹吧!</p> <p>让这故居前的合影,记录下我们今天追寻红色的足迹吧!</p> <p>采风活动结束,大家纷纷写下自己的名字</p> <p>只因有无数红色先辈们的奋斗,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