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概述</b></p><p>大管</p><p> 大管(巴松)—Bassoon</p><p>乐器本调:C调。</p><p>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p><p> 实用音域: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p><p> 结构组成:哨子(双簧片),管体(分四节),弧形接管和音键系统。</p><p> 使用材质:槭科色木或枫木。</p><p> 乐器特色:音色柔和软丽,有芦笛声,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p><p> 低音管有着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并可灵活演奏出多种音乐特色。音色具有比较明显、浑厚的簧乐声调特点。像双簧管一样,低音管有两片簧片,并可借着超吹(Overblow)技巧将音程提高八度或以上。巴松管的音色暗沉而庄严,宛如男中音的音色,特别在中音与高音部份更近似男中音的音色。低音结实有力,多于交响乐队中重复低音弦乐器。</p><p><br></p><p> 巴松管长约8英尺,因此乐器是折起来的。巴松管的按键系统使演奏者便于操作广泛间隔的孔,控制音高。</p><p><br></p><p> 大管又称巴松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为“一捆柴”——非常形象。是双簧片的低音管乐器,它身高约134厘米,内膛总长254厘米,管身木制。它的吹嘴哨子是装在一个相当长的像“S”形的金属管上,并可随演奏者要求调节。演奏时,用挂带挂在演奏者的颈项或肩头。</p><p><br></p><p> 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 低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大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 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言人。</p> <p><b style="font-size: 20px;">详细介绍</b></p><p> 应用大管的最早总谱见于1629年。A.维瓦尔迪写有大量的大管协奏曲与重奏曲。W.A.莫扎特与C.M.von韦伯都写有著名的大管协奏曲。P.欣德米特也为大管写过奏鸣曲。</p><p> 低音大管,双簧管族中的最低音乐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И.什莱伯于1616年制造。近代低音大管是1876年由J.A. 黑克尔根据当时在德国出现的新式在大管的结构原理改制的。管长近5米,弯曲成4节或5节, 喇叭口朝下。管体下端装有撑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区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浓郁而富魅力。由于簧片更为宽大,发音迟缓,不适于过快的断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韦尔的《鹅妈妈》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独奏段落。</p><p> 大管又称巴松管,来自意大利文(fagotto)的原意为“一捆柴”——非常形象。大管是木管 乐器中的低音乐器,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其高音区音色哀伤痛楚,中音区温和甜美, 低</p><p> 音区严峻阴沉,断奏时则具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大管还有一种低音的变种乐器——低音大管(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音色听起来阴险狠毒,称得上是黑暗恶势力在管弦乐队里的总代理人。</p> <p><b style="font-size: 20px;">音域和音色</b></p><p> 大管为C调乐器,按实音记谱,根据所演奏乐器的音高记写在低音、次中音或高音谱表上。音域为(b)B(1) (#)g(2)。</p><p> 大管不同音区的音色区别较大。低音区浑厚、饱满、有力,吹奏时,气息损耗量极大,应避免长时间在此音区停留;中音区温和、甜美,是常用的旋律音区;高音区富于戏剧特色,有管弦乐队的“小丑”之称。</p><p> 两百多年来,大管从原始状态到现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演奏连音、跳音、滑音、颤音、震音、滑舌、双吐、三吐、循环呼吸等,而且经过多年的学习,可以演奏出四个音的和弦等等。</p><p> 大管(bassoon)为双簧气鸣乐器。双簧管族中的次中音与低音乐器。音域很宽,从低音谱表的bB1到高音谱表的e2。管体分为5个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体总长达254~260厘米,管身弯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双簧吹嘴的弯管为一条弯细金属管。大管在双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声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调,它和圆号的音色较为和谐,常与之组成和弦。大管音色鼻音浓厚,最低音区bB1~F尤为苍老。连奏与断奏都极其灵便,快速断音显得特别诙谐,常表现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称为乐队中的“丑角”。</p><p>应用大管的最早总谱见于1629年。A.维瓦尔迪写有大量的大管协奏曲与重奏曲。W.A.莫扎特与C.M.von韦伯都写有著名的大管协奏曲。P.欣德米特也为大管写过奏鸣曲。</p><p> 低音大管,双簧管族中的最低音乐器,音域比大管低八度。第一支低音大管是柏林的И.什莱伯于1616年制造。近代低音大管是1876年由J.A. 黑克尔根据当时在德国出现的新式在大管的结构原理改制的。管长近5米,弯曲成4节或5节,喇叭口朝下。管体下端装有撑柱,落地放置。它的最好音区是最低八度音列,音色浓郁而富魅力。由于簧片更为宽大,发音迟缓,不适于过快的断奏和交替音的演奏。M.拉韦尔的《鹅妈妈》中有著名的低音大管独奏段落。</p><p>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p><p> 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使用技巧</b></p><p>巴松在管乐器中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种乐器。键子多,键杆长,容易变形。安装乐器之前应先把接头软木涂些凡士林润滑油。一是起到润滑作用,减少摩擦力,安装轻松自如;二 是起到密封作用。手握乐器时要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以防键子变形漏气。乐器使用后,请将留在上管音孔里的水分吹入管体内,然后取下上管,拆开乐器,用清洁布的通条由下管穿入,由上管抽出,用力拉将水分清除。或用长毛刷直接擦几次即可。将留在U型管的水分由较细的管清除,也就是让细管朝下,斜着把水倒出来,此时如果把“升C”的音孔朝向正下方,水分就会积留,不容易倒出来。对于安装有水门键的乐器,可直接把键子压起来进行放水。</p> <p><b style="font-size: 20px;">相关起源</b></p><p>木管乐器是由特别坚实的木料制成的(或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新式长笛)管状乐器。它们起源于古时人们用芦管或其他材料制作成的原始管乐器,如芦笛、横笛、竖笛、双簧竖笛、排箫等。木管乐器在乐队中被使用是从17世纪初开始的,直到18世纪中叶以后,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其他乐派才开始在乐队中按一定的数目与比例逐渐应用木管乐器,并在创作中大大发展并推动了木管乐器的演奏技能,确立了木管乐器在乐队中的重要地位。 </p><p><b>一</b>、木管乐器的构造,根据木管乐器管身的形状,可将木管类乐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圆柱形乐器(如长笛、单簧管类);第二是圆椎形乐器(如双簧管、大管类)。木管管身可分为若干段(部分),演奏时将这些部分装接起来,演奏完再拆开,以便装盒。管身上有若干音孔,用以改变音高。音孔上装有按键。除长笛外,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在吹口上都装有哨片,用来发展振管内的空气柱。长笛是靠吹口来发振的。木管乐器是由发振器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的。</p><p>发振器可分为三类: 1、双簧:是由苇子做成的扁形哨片,当气流通过两片簧片之间的缝隙时,会引起振动而发声。属于这类的木管乐器有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与低音大管。 2、单簧:是由单片苇子制做的哨片盖在乐器的嘴子上,气流通过哨片与嘴子之间的缝隙时会振动哨片发音。属于这类的木管乐器有单簧管、低音单簧管、高音小单簧管与萨克斯管。 3、气簧:没有簧片,吹入的气流撞在吹口的边缘引起振动而发声。属于这类的木管乐器有长笛、短笛。 木管乐器上开有音孔,它的作用是用来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音的高度。</p><p>音孔根据其本身的构造与用途可分为三组: 1、基本音孔:可奏出乐器基本的自然音阶。这些音孔用两手的二、三、四指来按。 2、闭口式键孔:平时呈闭口状态,用时按动音键,音孔则打开。这些音键用于演奏除基本自然音孔以外的变化音。 3、开口式音孔:平时呈开口状态,用时则盖住音孔。这些音键叫做补充键,主要用来演奏比基本音孔(自然音孔)更低的一些音。 除上述一些音孔外,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还在乐器背面装有一个键,用拇指按动,平时关闭,打开后可以帮助超吹。</p><p><b>二</b>、木管乐器的发音木管乐器的发音是管内空气柱振动的结果,空气柱的振动则是由发振器(簧片)来带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决定着基础音的音高,基础音的高低取决于管子的长短、粗细。管子愈短、愈细,基础音愈高;管子愈长、愈粗,基础音则愈低。 由于管子的构造不同,空气柱在管内振动的形式也不同。长笛类、双簧管类、大管类的乐器空气柱振动时中间形成结,两端形成波腹,并于管子等长。这类乐器称为八度超吹乐器。单簧管类乐器的空气柱振动时,在闭口端形成结,而在开口端形成波腹,并在管外部形成与管内等长的反射。这类乐器只能超吹单数的泛音。由于他向上超吹出现的第一个泛音就是十二度(八度加一个纯五度)泛音,所以也把这类乐器称为五度超吹乐器。</p><p><b>三</b>、木管乐器的吹奏技术。</p><p>木管乐器的吹奏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连音奏法 这种奏法就是在一口气内连续吹奏出若干个音符,其效果如同弦乐器的连弓奏法一样,每个音符之间都是连贯的。常用于演奏歌唱性的、抒情、悠长的旋律,也可用于演奏快速的音阶、琵音、经过句等。 2、断音奏法 断音奏法是靠控制吹气与闭气而使每个音符之间都不相连接(都相隔一定时间的休止)。</p><p>木管乐器类常用的断音奏法有三种: ⑴单吐法:发音时发出“突”(tu或te)的吐音,这种奏法最为常用,发音坚实有力,可强可弱。强奏时可时每个音符都带有重音“>”。但是这种奏法速度不宜太快,一般在每分钟110拍,每拍四个十六分音符左右。超过此速度就得考虑用双吐法了。 ⑵双吐法:发音时连续发出“突—库”(tu-ku)的吐音,这种奏法只适合于演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以上的快节奏、短时值的音符。但这种奏法所发出的第二个音(ku)的力度往往要比第一个音(tu)弱一点,所以不能用于慢速的断音演奏。 ⑶三吐法:发音时连续发出“突—突—库”(tu-tu-ku)或“突—库—突”(tu-ku-tu)的吐音。这种奏法同样可以奏出连续的、快速的断音音符。常常用于三连音形式的快速断音。 除上述三种断音奏法外,有些木管乐器(最常见的是长笛)还可以运用弹吐法(frullato)演奏。发音时发出“突勒勒...”的吐音,我国民间称为“花舌”或“打嘟噜”。他的发音类似弓弦乐器的右手震音。</p><p><b>四</b>、木管乐器的泛音</p><p>木管乐器的泛音是靠超吹的办法奏出的。在八度乐器上可以奏出第二、三、四等泛音;在五度乐器上可以奏出第三、五等泛音。再高的泛音较难奏出。木管乐器的泛音音色不佳,在乐队中较少运用。</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沿革</b></p><p>双簧管乐器</p><p>双簧管乐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后来传至古希腊便演变成一种双排管身的管乐器(Aulos),不过这些乐器与近代的双簧管及低音管尚有一段距离。</p><p>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p><p>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逐渐脱离声乐伴奏的形式,慢慢转变成为独立的器乐演奏。而合奏上对于各种音色及不同的需要,使得乐器愈趋多样化;而音响的要求上,有音域愈来愈低宽广的结果。原本由中亚地区传入的双簧乐器,便因此而有了从高音到低音的成套乐器,其中"Shwan"为今日双簧管Oboe的前身,而"Dulcian"则发展成今日的低音管。 1540年左右,意大利人Alfanio发明了低音管(Bassoon),严格说来,是他将当时较长的低音双簧管作了改良:将乐器从中分开,以U形管将两支管子连接,其中一段附有装簧片的铜管(Bocal or Crook),令一节管子则是连接喇叭形的扬音管(Bell),有大小多种尺寸。此一时期的乐器与现代所使用的并不相近,但是U形管的使用则是双簧管(Oboe)与低音管的一大分水岭。</p><p>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p><p>大管是由17世纪早期的克塔管改良而成,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增加附加的键。19世纪后有两个非常不同的大管制作学派,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法国,除了法国之外,世界各地所使用的大管几乎都是德国的。另外贝多芬也要求厂家作出普通的大管低1个八度的低音大管用以演奏他的后期交响曲,该乐器管长近5米,弯曲成4节或5节,喇叭口朝下。管体下端装有撑柱,落地放置。其音色浓郁而富魅力,但不适于演奏过快的断奏。</p><p>经过了各阶段的改良,从Alfanio时期的2键乐器至19世纪各种乐器的改良,大管的机件也逐渐复杂,终至发展出德国式(Heckel system)与法国式(French or Buffet system)。与此同时,低音大管也增加了许许多多偏移的按键,易于新手演奏。</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松配件</b></p><p>大管配件-背带</p><p>坐带,背带:大管自身的重量约为3公斤,是除了大号以外管乐里最重的乐器。如果没有辅助配件我们将无法长时间演奏。背带主要在站立姿势演奏或行进演奏时使用,坐带则在坐姿演奏时使用。</p><p>背带有颈挂式,斜肩式和双肩背式。国内的很多演奏者特别是学生主要还在使用颈挂式,而国外演奏者则主要使用双肩背式和斜肩式。因为颈挂式背带的承重区非常集中在颈部,演奏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初学者会感到很大的负担,长时间使用不仅会影响演奏时的呼吸,严重者还会造成颈部疾病。推荐使用双肩背式和斜肩式,特别是双肩背式能够有效地分散重力到双肩和背部而颈部几乎没有任何负担,因而使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演奏。</p><p>在坐姿演奏时,使用坐带是非常好的选择。演奏者几乎没有乐器的重量带来的负担。即使长达数小时的演奏和排练也不会造成疲劳。坐带多由皮革制成,一种是挂钩式另一种是杯式,前者适合大管底节上有挂环的而后者适合所有类型的大管。</p><p>大管配件-S管</p><p>大管的演奏是非常复杂和系统的,除了乐器本身,必须有很多辅助设备协助。值得高兴的是,随着大管的革新,它的配件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这些配件或帮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的演奏音乐,或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乐器。这里介绍一些常用配件的信息和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使用它们。</p><p>S管:严格的说,S管应该属于大管的一部分而不是配件件,因为它实际上是大管管身的延长,只不过它是由金属制成,相对比较独立而且比较容易拆卸因此被划分在附件,配件范畴。但S管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是务须置疑的。它的材质,长度,厚度,样式等因素可以很明显的影响我们演奏的音准,音色,技巧的发挥甚至音乐的表达。S管是由有逢或无缝金属管制成,由尾部直径较大,管壁较厚逐渐变细。直径较大一端包有软木或者线以便插入大管的高音节。由于其形状比较接近英文字母S,所以我们形象地称之为S管,或者弯管。</p><p>早期的S管几乎是由纯银制成的,但由于银的性质非常柔软,虽然发出的音色很优美柔和,但它易变形缺点很快就被其他金属或合金产品所替代。我们今天使用的S管主体主要由黄铜,白铜,镍以及多种合金制成。以德国黑格尔(Heckel)系统大管为例,在软木上方管身上标有字母N指由德国软银制成,CC指软音合金,Z指硬度德国银,G指黄铜,S为高纯度首饰银,AU指黄金。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演奏者对镍和镍合金S管有过敏反映,在挑选S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S管表面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但多镀以镍,银或黄金。表面镀层除了起装饰保护作用,对S管的质量没有明显影响。不同材质制造的S管产生不同的音质,如含铜质S管发出的音色比较纯净,柔和,适合演奏室内乐,而含金,银的S管发出的音色则比较明朗通透更适合独奏或演奏交响乐。一种最新的金属钯与黄金合金的S管(管身上标记为PD)。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但其价格却不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p><p>S管的长度和管壁厚度决定了音高。世界通用的表记方法是使用数字0,1,2,3,4表记S管的音高,数字越大,管身越长,音越低。0号管最高,4号管最低。1号S管定音为A=442Hz,每个号码之间的差别为1-1。5Hz。例如,0号管音高为443-444。5Hz之间。2号管的音高为441-441。5Hz之间。1号和2号管最为常用,因为大多数乐队都以440或442为乐队标准音。</p> <p><b style="font-size: 20px;">巴松的维护与保养</b></p><p> 巴松管的管体是利用天然的木材制造,所以对急剧的温、湿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也就是造成管体损伤、裂痕的原因,请特别注意!</p><p>一、乐器的安装</p><p> 软木膏的使用</p><p> 巴松管:管体的接台处有线缠着,若是太紧请将线松开调整好。吹口管的接合处有软木,安装前要涂上软木膏。</p><p>二、演奏后的保养</p><p> 管体内部的清洁</p><p> 管体内若有水份残留将会产生裂痕,吹奏后一定要用通条布将水份拭干。</p><p> 双环管:</p><p> 将通条布穿入管体内拭干水份,小的用于上管,大的用于下管及喇叭口。</p><p> 巴松管:</p><p> l)上管部分 上管部分将留在上管吉孔里的水份吹人管体内,再用通条布穿人管体内拭干水份。</p><p> 2)中管部分</p><p> 1.将残留在u型管的水份由较细的管清出,此时若将C# 的音孔朝向正下方水份就会积留。</p><p> 2.将清洁布的通条由下管侧穿人,由上管侧抽出后用力拉将水份清除。</p><p> 3.中管较粗的管若有水份也需将u型管拆下,再将水份完全清除。若降A音孔有水份残留也要清除。</p><p> 4.U型管的软木接处请徐少量的软木青以防漏气。</p><p>三、每月一次的保养</p><p> a.键润滑油的使用</p><p> 在按键螺丝部位滴上少量的键润滑油,注意不要滴得太多。</p><p> b.表面的保养</p><p> 请用清洁布轻拭乐器表面。</p><p> c.按键的保养</p><p> 按键的表面用清洁布或镀银清洁布擦拭。</p><p> 细部较难清洁的部位可用音孔清洁棒来清除。</p><p> d.清除皮垫的水份</p><p> 请用吸水纸夹在音孔与皮垫间清除水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