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邂逅青岩古镇

培尧

<p>青岩古镇并不在我们随团贵州之旅的行程中,是临时加上去的“节目”。在离开贵阳前有半天的自由活动,大家还想再多看一些精彩的景点,于是便有了这一次的青岩古镇游。</p> <p>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距城区以南约30公里。古镇不大,历史悠久,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p><p><br></p><p>古镇以周边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早期因驻军屯田又叫青岩堡,城内防御格局完善,使这座石筑的城池固若金湯,素有“筑南门户”之称。它与镇远、丙安、隆安并为贵州“四大古镇”。</p> <p>青岩古镇的总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不到1公里。镇内的明清建筑古朴,布局整齐、严谨,街巷相互交错,4座城门至今保持完整。镇区人口不足2万,少数民族占38%,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孕育了众多人材,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p> <p>定广门(南城门)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门户,也是青岩古镇的名片和地标性建筑。</p> <p>定广门为明朝天启年间由青岩土司班麟贵修建,清咸丰年间守城将领赵国树又对城门和城楼进行了重修加固。现在样子是近代修缮过的。</p> <p>青岩古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和街巷房舍的建设全部就地取材,用青石垒建。</p> <p>▽进入定广门,人们见到的最显著的建筑物就是矗立在南街上的赵理伦百岁坊。</p> <p>这座“百岁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阿顶牌坊,面南背北,石坊的石柱南北均有石狮护柱。</p> <p>▽石狮造型非常独特,很像民间的狮子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经百余年的风侵雨蚀,石狮仍活灵活现,精妙无比。艺术大师刘海粟曾盛赞这些石狮为“高度艺术化的石雕精品”。</p> <p>▽ 古镇·南街</p> <p>▽南街的基督教堂,修建于1924年。</p> <p>青岩古镇是一处多教共存之地,自1573年开始,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入到这里。长期以来,各教派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p> <p>幽静的翠竹石板小径</p> <p>▽在南街西边不远的小山脚下,有一座青岩最早的佛教寺庙~迎祥寺。</p> <p>这座寺庙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有“黔山祖庙”之美称,是贵阳市著名古刹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p> <p>▽ 这座老南门是古镇南北街的分界线</p> <p>我们到的早,街上人不多,店铺大都没开门。</p> <p>▽北街上的赵公专祠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为纪念守城将领赵国树,由青岩老百姓出资所建。现在里面设立“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p> <p>▽在背街东头的这处小院,曾经是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居住过的地方。</p> <p>1939~1941年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古镇接待了一批抗日革命干部的家属,周恩来的父亲曾被安排在这里秘密居住。</p> <p>抗战时的周父己年近七旬,他懂得中医,在青岩居住期间,常用一些医学小单方为附近老乡治病并赠药相助,给当地人留下了极深印象。</p> <p>这处宅院的主人姓丁,现在他家的后人仍拥有这里的产权。上图左为周总理侄女与丁氏后人合影,右图为周总理的父亲周贻能。</p> <p>此外,还有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女士、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也曾在青岩秘密居住过。</p> <p>“背街”在北街的西边,为青岩古镇的一处网红景点。这条东西走向的石巷,一是因为景观很有特色,二是姜文拍摄的《寻枪》电影在此取景而闻名。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p> <p>背街路面不宽,蜿蜒曲折,两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青石板的路面经过几百年的磨砺、冲刷,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色的光芒,使幽静的小巷带有一种独特的时空感和神秘感。</p> <p>这条美丽的石巷,既不失乡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点,成为了贵州古城镇街道的典范。当然这里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下面这处小院在《寻枪》影片中也留有印象。</p> <p>现在这里成为了一处很文艺的休闲场所</p> <p>背街</p> <p>背街</p> <p>▽慈云寺位于背街的最西端,它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进行了重建。听说以前曾是贵州会馆,现为非遗文化展览馆。</p> <p>该寺建筑面积898平方米,占地约2千平方米,为一处两进院建筑群。整体建筑构架保存完好。</p> <p>“地戏”(傩戏)为市级非遗名录。演员全是男性,面戴古装戏剧人物的面具表演,演出伴奏仅用大鼓和铜锣打节奏,一人领唱,众人和之。</p> <p>地戏表演的面具多为中国古代征战及忠义故事上人物脸谱,如《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等,充满阳刚之气。</p> <p>花溪区苗族、布依族唢呐音乐(区级非遗名录)</p> <p>蜡染是苗族、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艺之一,为国家级非遗名录。</p> <p>▽慈云寺的戏楼建造在大门囗</p> <p>▽万寿宫离与慈云寺隔街相望,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于嘉庆三年(1798年),据说它在道观之前也曾是一处会馆。因时间有限,没有进去。</p> <p>▽万寿宫再往西走便是天主教堂了。该教据说是在1851年由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传入青岩的,现存的天主教堂建于1867年。(图片来自网络)</p> <p>▽ 古镇·小巷</p> <p>赵以炯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凡是到小镇的游客大都要来“状元府”看看。故居坐落在小镇以北状元街一号。大门两旁是一幅“琴鹤谱志、论语传家”的对联,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p> <p>故居为两进四合院,坐南朝北,均为一正两厢,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歇山式风格。给人印象是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洽谈,一派书香风范。</p> <p>赵以炯(1857.2~1907.8)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状元,他以自己的才学,为贵州写下永垂青史一页。</p> <p>赵以炯自幼就聪明好学,其母陈氏(赵三太)教子有方,使得赵家的家风乡邻尽仰。</p> <p>▽张公馆紧邻着赵状元故居,它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宅院。</p> <p>张公馆是一处民国时期的建筑,为青岩典型民居。现在正在修复,暂不对外开放。</p> <p>▽走出这条巷子便是北街</p> <p>▽ 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开门迎客了</p> <p>▽街上卖的最多的要数卤猪脚,当地人还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子“状元蹄”。传说赵以炯进京赶考,他的母亲为他卤了许多猪脚带在路上吃,结果金榜题名,成了贵州省的第一位状元。</p> <p>▽龙泉寺为古镇内最大的寺庙,位于北街终端。该寺建于明代(161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占地3.5千平方米,为三进四合院。</p> <p>▽ 过了龙泉寺便到了古镇的北城门了</p> <p>古镇的城墙并未全线贯通,现存城墙由南城门连通西城门、再到北城门,总长度约1.6公里。</p> <p>▽青岩古镇的北城门</p> <p>我们集合地点在定广门(南门)外游客中心,还要沿着南北街原路返回。</p> <p>2个小时的古镇雨中游结束了,我们直接从青岩奔往机场,去赶乘1点钟的返京航班。</p><p><br></p><p>这趟游览虽是走马观花,但大家都很满意!我和老伴已是三到贵州,相信以后还会二访青岩。</p> <p><br></p><p>以上图片均为手机拍摄</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34iyp7?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去陕北,看看黄土高坡上的神奇地貌</a></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