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榜样——毛立军

华能延寿县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2020年9月15日,华能集团公司党组印发文件,命名表彰3个集体、7名个人为“华能榜样”。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毛立军同志被授予“华能榜样”荣誉称号!</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提起毛立军,在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是锅炉运行出现问题,找他肯定没错,手到擒来,十拿九稳。人们亲切地管他叫“毛大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毛立军,今年50周岁。现任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科技专工。参加工作29年来,他以自己抗击病魔的顽强毅力和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先后获得华能黑龙江发电公司劳动模范、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大庆市最美劳动者、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职工创新标兵、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华能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以他名字命名的“毛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攻关课题15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被授予大庆市和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毛立军华能工匠工作室”“毛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span></p> 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参加工作29年,却有17年的时间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度过的。人们难以想象,这个成果丰硕、荣誉等身的锅炉专工,却是一个身患尿毒症、换过肾的病人。一般人更是难以理解,在住院等待肾源和在换肾手术后身体恢复期间,还不忘记与前来看望他的同事探讨优化锅炉运行的问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病床的枕头底下总是放着一本工作笔记。</span></p> <p>  毛立军是1991年哈尔滨电力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华能新华电厂工作的。刚参加工作,就赶上五台机组油改煤。当时,三、四号锅炉排烟温度一直超过设计值20℃居高不下。为了把这个问题整明白,他一头扎进现场、反复排查,终于找到了这个顽疾的根子在制粉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为此,他受到了公司的嘉奖,也激发了他学习和钻研的热情。年纪轻轻,就被同事们称为锅炉专家。</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7月,他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犹如晴空霹雳,差一点击碎了他对生活、对工作的美好向往。为了照顾他,组织上把他调入了公司热力实验室工作。毛立军体会到了组织的关怀,但却不肯就此碌碌无为,把目光盯在了机组滑压和氧量优化等大型试验上。在身体日渐虚弱的情况下,经过一年的努力,用精准先进的试验方法,让机组的潜力再次得到挖掘。</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2008年,是他最幸运的一年,也是他灾难最多的一年。这年5月,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必须做换肾手术。幸运的是,他没有经过漫长的肾源等待,6月份就进行了换肾手术。不幸的是,手术第二天,女儿手臂烫伤。术后20天,岳父去世。出院一个月,慈父西行。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压垮这个硬汉。术后三个月,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在术后最严重的两年排异期内,由他倡导并开展的生产指标日分析制度,在黑龙江公司各电厂中得到全面推广。</p> 不同一般的钻研劲头 <p>  毛立军对科研有不同一般的钻研劲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沾上项目就着迷,碰到难题就要解,遇到难关就要攻,不达目的不罢休。</p><p> 2013年2月,毛立军从新华电厂调入大庆热电。本来,刚刚交付使用的两台新锅炉,已经完全达到了运行标准。可毛立军觉得还不够,还有潜力可挖。于是,他就带领工作人员从干渣、制粉、一次风,到脱硝、吹灰等方方面面进行科学优化。仅仅一年时间,两台锅炉的热效率值分别比设计值提高2.09%和2.49%,发电煤耗分别降低7.53克/千瓦时和8.97克/千瓦时。按照公司当年发电量计算,年节约标准煤2.2万吨,节约发电成本1200多万元。当年,两台锅炉的各项指标与华能集团同类型机组对标,分别取得了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p> <p>  2014年,电厂的脱硝系统氨耗居高不下的生产难题,又摆在了毛立军面前。毛立军静下心来,在书本上找原理,在设备上找答案。潜心研究氮氧化合物形成的机理,分析氨耗偏高的原因,反复试验对比。经过四个月的刻苦攻关,两台锅炉脱硝系统氨耗均下降50%,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发电成本150余万元。而且,这项技术还在各兄弟电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 <p>  不停步,不满足,追求卓越无止境,是毛立军的工作信条。2016年,大庆热电的两台机组进入稳定运行周期,各项指标在集团公司同类型机组中已经名列前茅。可毛立军还要再挖潜。经过他的刻苦攻关和深度优化,在原有基础上,一号锅炉效率提升0.4%,二号锅炉效率提升0.1%。一号锅炉发电煤耗再降低1.41克/千瓦时,二号锅炉发电煤耗再降低0.36克/千瓦时。</p> 主动担当的胸怀作为 <p>  2016年,为了更大的发挥毛立军这个创新领军人物的作用,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了“毛立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从单打独斗的业务能手,华丽转身为科研创新团队的“领袖”,毛立军如鱼得水,干得更欢。先后解决了锅炉水冷壁超温、干渣系统积灰、暖风器冻管、烟气换热器漏泄等问题,攻克了供氨屏蔽泵运行不稳定、高寒地区管路无补偿应用等难关。尤其有两件事,干的特别漂亮。</p> <p>  第一件事,主动担当,带领团队一举攻克全负荷脱硝难题,节约技改费用996万元。</p><p> 2017年,在全行业通过技改方式实现全负荷脱硝的大背景下,大庆热电也启动了可研,做出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投资996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第二套方案是投资1552万元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升级。在技改方案征求意见时,毛立军大胆提出,完全可以通过系统优化,进一步合理使用烟气挡板、高加提前投入等技术手段,实现全负荷脱硝。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p><p> 毛立军的意见,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由毛立军牵头组织实施,进行运行系统全过程优化,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仅节省了至少996万元的技改投入,而且避免了大量科技力量和操作人员的浪费。毛立军工作室的科技真功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p> <p>  第二件事,“零投入”攻克技术难关,一举解决了350兆瓦超临界直流锅炉30%负荷深度调峰的难题。</p><p> 由于国家对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设立了保护政策。而新能源发电受环境气候影响,发电量不稳定,火电发电厂就要根据新能源发电量的大小情况及时调整峰值。大庆热电的设计能力是350 兆瓦,临界点是110兆瓦。峰值调整超过110兆瓦,就要由干态转为湿态,经济性和安全性都要下降。业内的通行做法是通过技改达到30%峰值调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毛立军靠多年的热力实验经验积累,仅仅通过运行方式的优化,就突破了设计极值,实现峰值调整100兆瓦不“转态”。实现目标后,又突破了设计能力149兆瓦即转入稳燃,投入等离子的极限,实现了峰值调整100兆瓦既不“转态”,也不稳燃的重大科研目标。这一切,只是靠运行优化,各项指标的精细调整来实现的,不能不说是个奇迹。</p> <p>  经过2019年一年的运行,这项靠零投入实现的技术突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获得国家发电补偿款4875万元。五年来,工作室一路做到大庆市、省公司、黑龙江省和华能集团级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年,他本人评选为华能工匠,工作室也被命名为华能工匠工作室。</p> <p>  毛立军,一位火电行业名副其实的锅炉大拿。</p><p> “毛大拿”,一名大庆热电员工心中的锅炉专家。</p> <p>制 作/沙万科</p><p>摄 影/周睿达</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审 核/夏晓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