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远的记忆》——广西军区独立师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地日记(27)</p><p class="ql-block">邬岳明简介</p><p class="ql-block"> 邬岳明1944年12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市西坞镇。1962年8月从柳州工程机械厂应征入伍到南宁,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广西总队1支队1营3连连部当通信员。1964年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独立2师4团1营2连。1966年任2连2排长。1968年任2连副连长。1970年任2连连长。1974年调任1团3营营长。1979年奉令率3营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荣三等战功,战后被提升为广西军区边防1师1团副团长。1979年10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8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第3步兵师任9团团长。1984年任3师副参谋长。1985年10月因身体患病,胃大出血,並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病退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邬岳明1984年任第1集团军3师副参谋长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指挥夺取高巴岭6、7号高地战斗的经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我奉令率广西军区独立师1团3营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第一阶段战斗中,我营担任师的穿插作战任务。从2月16日清晨开始急行军,2月17日早上到达预定地点广西宁明县峒棉公社板兰村。这天早上6点40分,广西、云南东西两线500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万炮齐吼,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打响了。</p><p class="ql-block"> 我营到达板兰村后,一边待命,一边在附近边境线上寻找突破口。随我营行动的,还有广西上思县22O个民兵组成的担架连。</p><p class="ql-block"> 2月20日,是我营在板兰隐蔽待命的第4天。凌晨,由配合我营作战的团作战股参谋梁柏林带领的侦察班和工兵班,在边境线上寻找突破口,排除敌人的地雷时,触雷造成一死一伤。上午8时左右,工兵班副班长朱鹏德因伤势过重,运送去医院途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我营在广西宁明县板兰隐蔽待命,侍机穿插作战,后因作战意图被敌军察觉到了,上级取消了原来的穿插作战计划。这时对越作战的第一阶段已告结束。战斗转入第二阶段,上级命令我营于2月28日晚夜行军,天亮前赶到越南广宁省北部的高巴岭作战。</p><p class="ql-block"> 高巴岭是越南平辽县与广西东兴县峒中边界关口以东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主峰海拔1060米,共有大小山头30余座。其中由北向南交错排列5个较突出的山峰,编为3一7号高地。主峰位于中央的5号高地。其山势险峻陡峭,沟谷纵横,乱石很多,顶部至山腰杂草丛生,山腰以下丛林密布,山脚雨裂沟多而深,山腰以上常有云雾。控制了高巴岭地区,就可直接向北瞰制中国境內丈义板兴正面约7公里的地区,封锁沿边境平行的桥马垌至岭坳一条长达7公里的公路。</p><p class="ql-block"> 高巴岭为越军325B师288团第8营驻守。高地构筑有轻型土木质发射点和A型掩蔽部,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构成半环形的野战防御阵地。以迫击炮、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筒等火器纵深梯次配置,形成高射、中近射及斜射、侧射相结合的交叉火网,在阵地前山谷和树林等便于接近的地段和边境线,还设置了防步兵绊雷、定向地雷、竹签、铁刺等障碍物。其营部率一个步兵连和炮兵连位于5号主峰高地及其东南无名高地,3、4号山峰高地有一个加强连,6、7号山峰高地为二线阵地,由越军9连防守。 </p><p class="ql-block"> 在战斗的第一阶段,兄弟2团巳与敌在高巴岭激战数天,分别夺取了1号、2号、3号、4号、5号五个高地。剩下的6号、7号高地,师首长决定由我们3营来攻打。当时,我营的战斗部署是:7连为营主攻连、9连为营助攻连、8连为营战斗预备队。两个机炮连配属加强到三个步兵连作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巴岭战场</p> <p> 3月5日中午12点,进攻高巴岭6、7号高地的战斗正式打响,先打6号高地,3营7连担任主攻,9连助攻,机炮连分散配置到步兵连,以增强火力,8连为预备队。敌人一个加强连防守,战斗十分激烈,炮弹、手榴弹炸得山崩地裂,山头烟雾滚滚,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7连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敌人拼死抵抗,第一次进攻受挫,主攻排排长孙景康牺牲,副指导员陆升风牺牲。稍后,又组织第二次进攻,炮火轰击40分钟后,部队又向敌阵扑去。敌人火力异常凶猛,加上地形不利,这次进攻2排长陈达聪负伤,随7连行动的副营长黄显帮负伤。接着,又发起第三次进攻,指导员韦炎辉冲在最前面,手臂和手掌同时被敌人两发子弹击中,手指被打断两根,接着腹部又中弹,他倒在地上,仍然不肯下火线,忍着剧痛,高喊:"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消灭敌人,坚持到胜利!” </p><p> 从中午到下午,7连4次进攻受挫,有一个重要原因,高巴岭山高雾大,整个山头一直被雾笼罩,我军的炮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我在明处,敌在暗处,所以吃亏。眼看着快到下午五点了,营指挥所里,当时廖家和副团长和我都很着急,参谋梁柏林急得跺脚。我们明白如果天黑前拿不下阵地,明天这块骨头更难啃了。战斗到了白热化,就是比意志,比韧劲,看谁更顽强。在这关键时刻,梁参谋挺身而出,第三次请求"让我去!”廖副团长深情地望着这位值得信赖的部属,终于点头同意了。梁柏林抓起一支冲锋枪,飞快地跑向阵地。他召集连排长简要分析战况,重新调整战术部署,3人1组,交替掩护,成品字型进攻,避免扎堆集群冲锋,冷静运用单兵战术,利用地形地物等等。恰好这时山头云开雾散,我军炮火大显神威。在智勇双全的梁参谋组织指挥下,7连一番猛攻,终于得手。1班长方金球带领新兵覃永清率先突入敌阵,很快部队如潮水般涌进,以催枯拉朽之势席卷6号高地,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一小股敌人狼狈地往7号高地逃窜,梁柏林立即指挥60迫击炮开炮,一发炮弹在敌群中开花。我在望远镜里看得真切,高兴地大喊:“打得好!给这个炮班请功。"</p><p> 6号7号高地由一个马鞍形山梁相连,梁柏林带领战士乘胜追击,当他冲到山梁中段时,7号高地的敌人用高射机枪平射,企图阻止我军前进。突然,一颗罪恶的枪弹击中了梁柏林咽喉,梁柏林倒下了,献出了他30岁的年轻生命。但梁柏林的血没有白流,在黄昏前,我营全部攻占了6号7号高地。</p><p> 接着,部队立即打扫战场,清点人数,加固工事,转入防御。白天的战斗,共消灭越军130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粮食、罐头等战备物资。7连及配属的机炮连等共牺牲28人,伤40多人。</p><p> 敌人不甘心失败,乘我立足未稳,当晚来偷袭阵地。半夜时分,排长去查哨,透过微弱的光亮,突然发现一个黑影翻进堑壕。该排长立即意识到不妙,自己人都在堑壕内,不可能出外,不好,是敌人!说时迟那时快,排长断喝一声:"口令!”对方未答。排长立马一梭子弹横扫过去。一响枪,阵地上立马炸开了锅,到处开枪。打了一阵,不见敌人还击。等到天亮,只见堑壕边留下一摊血,压倒一片草,显然是敌人负伤逃脱。</p><p> 敌人在高巴岭苦心经营多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3月6日白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晚上又来偷袭阵地。半夜,枪声又响了,连长张豪文穿着雨衣,急忙从山背面连指挥所,取直径从山顶走过来查看,湖南衡阳籍战士小李正在堑壕站岗,转过身,突然发现身后来了一个人,以为是越军摸到了身后,惊慌中开了枪,子弹不偏不倚打在自己连长张豪文脑袋上,当场就牺牲。</p><p><br></p><p>连长张豪文烈士</p> <p><br></p><p> 那几天,高巴岭不时下点小雨,天阴冷。白天打仗,修工事,全身全被汗水、雨水湿透,慢慢被自身体温烘干,后来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反复。晚上,山高风大,气温更低。人静下来,冻得难受,战士们只好两人互相搂抱取暖。</p><p> 为了防止敌人偷袭,3月7日,部队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加强了巡逻值班,在敌容易偷袭的地段埋设地雷等障碍物,增添了值班机枪。 3月8日,我营撤出高巴岭阵地。在攻打6、7号山峰高地的战斗中,我营共牺牲26人、受伤42人。歼敌140余名,缴获步谈机2部、步枪10支、冲锋枪24支、重机枪2挺、60迫击炮1门、火箭筒8具及一批弹药物资。战斗中,我营官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p><p> 7连指导员韦炎辉,广东普宁市人,在战斗中,子弹打穿其右手腋窝和右手食指,随后其腹部左右两侧又被子弹击中,肠断两截,濒危前舌头内缩,幸亏在战场的军医急中生智用钩拉住舌头,避免舌头后坠窒息死亡,经过紧急抢救挽回了生命,战后,他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p><p><br></p><p>指导员韦炎辉“战斗模范”</p> <p> 战后,广西军区授予七连“英勇善战”锦旗一面、荣立集体一等功;我们3营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个人也荣立了三等战功。 </p><p><br></p><p> 广西军区授予七连“英勇善战”锦旗一面</p> <p> 高巴岭6、7号高地战斗的胜利,应归功于为国捐躯的26位烈士,归功于42位为国流血光荣负伤的战友,归功于全营指战员出生入死的奋战和不怕苦不怕死精神!</p><p>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41个年头,但当时炮火连天激烈的战斗景况,全营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与敌拼杀的壮举,牢牢铭刻在我的心里。特别是战斗中壮烈牺牲的26位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心。终生不忘。战后我五次去防城城北烈士陵园祭拜我的战友,我把他们带到了战场,带上了高巴岭,却没有能夠把他们平安的带回来。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啊,每当想起你们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我非常难过,非常的痛苦!常常想起他们使我切夜难眠,泪湿枕巾!但愿祖国和人民,但愿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你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卫国为民的烈士们永垂不朽!</p><p> 最后,我衷心祝愿全营的参战官兵及参战民兵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p><br></p><p>邬岳明的立功证明书</p><p><br></p><p> </p> <p>邬岳明的立功证明书</p> <p>邬岳明的立功证明书</p> <p>邬岳明1962年入伍时留影 </p> <p>邬岳明的近照 </p> <p>邬岳明(右)与时任教导员钟腾标(中)团副政委陈光辉(左) </p> <p>邬岳明(右三)与战友在广西防城城北烈士陵园悼念烈士战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