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研讨,硕果累累——记开福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活动

芳芳芳🌸Flora

<p>  2020年9月18日,在开福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研员车迎霞老师的组织下,开福区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全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齐聚开福区金鹰小学,共同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p> <p>  </p> <p>  开福区凤羽小学的王伊芝老师为我们全区老师呈现了第一节主题确定课。瞧,金鹰小学三(6)班的孩子们课前准备做得多好呀!</p> <p>  王老师首先带着学生们一起做律动操,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p> <p>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各自想要手工制作的玩具后,都跃跃欲试上台交流讨论。</p> <p>  这位学生称自己小组特别想要制作风筝,通过上网收集了有关风筝许许多多的信息。他正在向大家娓娓道来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p> <p>  整堂课王老师循循善诱,体现了很高的教师素养。她全程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最后的主题——“巧手玩具变变变”在孩子们的集体讨论以及投票中产生了!</p> <p>  第一节主题确定课结束后,开福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车迎霞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吴羽老师分别对王伊芝老师的课做了点评。车老师充分肯定了王伊芝老师的教学过程,寓教于乐,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全体学生。吴老师称希望我们在场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都能清楚这类创意设计课的流程,明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语文课的授课区别,学生在每堂课上不同的精彩呈现,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所在。</p> <p>  紧接着,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小学的胡忆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第二节主题分解课。</p> <p>  关于风筝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多啦!“风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风筝能飞上天?”“为什么风筝在古代是通讯求救工具,而现在只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p> <p>  胡老师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并指导了他们如何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最终通过删除相同的问题,提取每组问题中的关键词,分解成了四个小主题:了解风筝的起源,风筝样式的探究,了解风筝制作方法,风筝放飞技巧的研究。</p><p><br></p> <p>  在本课结尾,胡老师还穿插了一个有关主题表述基本原则的微课,让所有学生包括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获益匪浅。</p> <p>  活动最后车老师以几个案例为例,做了一个讲座《如何上好主题分解课》。同时布置了本学期相关工作,对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课程等概念做了诠释,还对本学期的说课比赛做了指导与要求。</p><p> 本次研讨活动分享的干货都非常实用,让每位前来学习的老师都收获颇丰。希望通过我们这些骨干教师的不断努力,开福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大放异彩!</p>

风筝

开福区

老师

实践

活动

综合

主题

骨干教师

本学期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