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告别碛口后,跨过黄河到达陕西地盘,继续西进四小时达靖边县的龙洲镇,镇的东南有一大片丹霞地貌,四年前开发为景区。</p><p>在景区内的“丹霞人家”吃过中饭,安顿好行囊后,已下午二点,正准备出发去欣赏丹霞地貌,却突然下雨,而且越下越大,只好在简陋的“标房”内听雨。</p><p>看着“标房”内像是“支青点”一样的布置,想店老板是聪明的。因为简陋索性简陋,简陋到了极致,反而出来一点味道。</p> <p>躺在床上这样迷迷糊糊想着,闻窗外的雨声突然被山洪的激流替代,急忙出门已是一片混蚀的汪洋。</p><p>围观的队友中,举目四望者自语,这一条条激流,千万年后就是大峡谷。</p><p>我一想,对啊。这从西北边吹过来形成的黄土堆,虽说有几百成千米的厚度,可怎能敌得住这样的暴雨。幸亏这里降水量少,这样的暴雨不会是百年不遇吧,于是马上去找店家。店家讲自己八十岁了,重来就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雨,果真是百年不遇。</p> <p>二小时后雨停,神奇的是满地一条条的小</p><p>“黄河”居然也马上消失,而高坡处原先的那些小沟沟,其底部看上去比雨前深了一点,想丹霞地貌就是这样形成的。</p><p>这天地虽然安静了下来,但我们仍被告知还是不能坐店家的小车去欣赏景点。因为下雨前出发的那些小车被陷在那里,游客也被困住了,心急的队友就步行去了附近的景点。因为龙洲的丹霞地貌有三个观景点,而三号就在“丹霞人家”的不远处。</p> <p>赤脚而行是重新体验小时候在泥泞路上的快乐,而且这里的泥泞是纯粹的泥泞,泥泞之中,没有会磕痛你脚底那种硬硬的颗粒,没有那种可能会划伤你皮肤像刀一样锋利的石片或是尖尖的如钉子一样的小石子。</p><p>黄土高原上的土就是这样的一种土,细腻而不渗水,遇水则顺水而流,没水时就硬梆梆地存在,这就如我们海涂里的泥,是一样一样的。</p> <p>快傍晚时,仍在“支青点”等待的队友,在改等吃晚饭的时候,却被告知可以通车了,于是急忙上车去景点。</p><p>一路想,这情况若是南方,估计一两天是开不了车的。</p><p>过三号景点后车仍继续前行,估计是去一号了,可是车拐进景点的小路,见远远的有人站在路中央打手势,司机与那人“哑语”了一会,也不解释就艰难地调头,估计是去二号景点了。</p><p>当面包车行走在已经不是路的路上时,是越走越慌,面对几次可能侧翻的险情,乘车人一致要求下车,让闷声不响的司机调头,回“支青点”等其他队友回来,所以这文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队友们提供的。</p> <p>回后,当然要找店家聊天。八十岁的他,是本地人,拥有一子二女,一大家子十来个人,经营着这一爿家业。在这被称为波谷的景区,属镇下辖的龙一村和龙二村,说是村,其实早已没有什么村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四年前景点开发后才络续有人回来经商,像他这样场面的,在这一片还有一家,而且建筑物比他的高档。</p> <p>为此我大叹,可惜了,波浪谷。</p><p>我去过张掖,看过那里的七彩丹霞地貌,去过美国的黄石公园,以及其他这类的地质公园,那里保护得真的很好。人类与地质的表面,根本不可能有零距离接触,更何况在景区大兴土木,开旅馆饭店,养鸡养羊的,连可能会产生生活垃圾的小商贩都不允许进入景区。</p> <p>那里的步行道与观景平台,都是悬空搭建的,游客的手脚根本无法触碰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形成的地貌表层。游客若是饿了,只能忍着或是吃自带的食物,同时将包装物带出景区;游客若是流连忘返而到傍晚,只能到景区外的地方去找宾馆,第二天再进来欣赏美景。而这里,游客们居然在丹霞地貌上摸爬滚打,还刻字,真的非常愤慨。</p> <p>于是我对学旅游管理而临时抽调当导游的小蒋说,你是大学生又是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你应该写论文大声呼喊,终止这些经营活动,让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村民搬迁出去,让旅游部门认真地做好规划,并认真实施,确保此地的原生态。否则,此地虽然开发才四年,但四十年后将不复存在。</p> <p>当第二天一早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一路上还在想,要是有某个大公司来承包,这里的生态保护或许会好点。因为据店家的儿子介绍,龙洲不大,半径才2公里。这么一点地位,适合搞承包经营。政府管理不了,就应该交给市场,让市场来解决一切问题。大公司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有了保证,村民外迁移民的费用就不是问题,而且大部分村民还可吸收为员工,如此就不会出现,拦住游客的车头而索要钱财的丑恶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