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苍洱之四,喜游巍宝山

梁凱明

<p>9月4日,慕名探访南诏国的发祥地巍宝山。</p><p>度娘曰:巍山县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城中心保存有明代建筑古城楼。巍宝山在县城东南约10公里处,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山顶海拔2509米,山势雄伟,气势磅礴,自东北向西南走向。开辟于汉代,唐代为南诏国的发祥地。</p><p>巍宝山绵亘数十里,峰峦起伏,山形似一头蹲坐的雄狮回首俯瞰县城。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葱郁,溪泉叮咚,花繁草茂。1992年巍宝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自唐代开始建筑道观,盛于明清,到清末道教殿宇遍布全山。所以巍宝山名闻遐迩,被称为云南道教名山,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p><p><br></p><p>《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把巍宝山列为中国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根据史籍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导师在山中传教。明清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宝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准提阁、甘露亭、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主君阁、老君殿、玉皇阁、三皇殿、观音殿、魁星阁、三清殿、三公主殿、财神殿、青霞观、灵宫殿、斗姥阁、培鹤楼、含真楼、长春洞等20多座道观殿宇,鼎盛时期,道人多达上百人。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p><p>文昌宫内文龙亭桥墩上的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画面上反映的是彝族打歌的欢乐情景,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摹本曾送北京展出,评价甚高。</p> <p>进山,拾级而上。</p> <p>南诏土地庙。</p> <p>《南诏图传》浮雕。</p> <p>《南诏图传》浮雕。</p> <p>灵官殿内,有一株明代,树龄近400年的茶花,树高18.8米,已高出殿顶,为世界茶花之冠!</p> <p>茶树下,道士认真地向前来的游客介绍道教的一、二、三。</p> <p>游览巍宝山,我觉得最高兴的是在文昌宫的文龙亭桥墩上看到了绘制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幅壁画,其中一幅“松下踏歌图”,画面上反映的是彝族打歌的欢乐情景,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摹本曾送北京展出,评价甚高。</p> <p>文龙亭</p> <p>画着“松下踏歌图”的桥墩。</p> <p>松下踏歌图</p> <p>道士介绍说:上面这张是“苏轼泛舟图”</p> <p>龙首图</p> <p>感谢热心的小道士,没有他的热心指点和介绍,我一下子还找不到这壁画。</p> <p>文龙亭的狮子样式也很特别,很可爱。</p> <p>待修善的玉皇阁。</p> <p>到巍宝山顶峰的斗㛈阁还有一大段台阶要爬,咱有自知之明,已心满意足,该撤退了。</p><p>告别值得一游的巍宝山。</p> <p>自己鼓励自己说:累,并快乐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