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跟周老师学画有半年的时间了,这次留了一项特别的作业,类似音乐课的音乐赏析,让大家品名画赏析写读后感。同学们都写得特别棒,木杉、莫名、听雪、大鹏、三叶草、小宇宙写的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却很想逆向地写一下中国画的黑与白、虚与实、疏和密。因为你要跟周老师讲明暗,他跟你急😂</p> 一虫一世界 <p>这学期开始学的各种虫:从蝴蝶到蜻蜓、从蚱蜢到蜜蜂,另外老师还附赠了秋蝉,神奇的是老师对各种昆虫的结构是一清二楚,小时候肯定捉过不少来研究😄。练习时他建议可以一纸画一虫,随便画什么位置,可以日后再添景,我很好奇这种画法。于是画了几只虫等景。</p> <p>后来买了白石的画册果然发现了一开一虫,画面就是一只虫:工谨细致,神态若真。</p> <p>我自己试过几幅先画虫再添景。</p> <p>先画一虫,然后布局其它景,让人遐想空间无限,多种组合无穷。学习的乐趣也在这种小挑战中几何上升。</p> <p>最后这幅得到了老师点赞,颇感惊喜。老师的师心就是希望我们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但我深知比起有创作冲动的同学,她们是心中有画,我们只能按步就班,不急不徐了。上学期结课我下决心把芥子园兰竹梅菊册都临一遍现在才完成一大半,今天立个Flag,本年度临完。</p> 计白当黑 <p>周老师讲的最多的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都是中国画最独特的艺术表现。虚实:言画材之黑白有无也;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黑白处理得当,虚实便在其中了。我对黑白的理解就是有画面处即黑、即实,无画面的地方就是白、是虚,黑与白的布局不是越满越好,所谓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虚处、白处更能引人联想入妙境。</p> <p>为了画出老师几笔圆中带方的味道,我是画了十几张纸,仍不得其韵。</p> <p>东晋时,陶侃邀庚亮一同吃饭。酒过三巡,上来一盘薤头,庚亮吃的时候顺手留下薤头根部的薤白。陶侃问他:“为什么留下薤白呢?”庾亮答曰:“还可以种。”陶侃由此对庾亮大加赞赏。这就是“留白”这个典故的由来,凡事留有余地,不要穷尽。</p> <p>“留白”的另一个说法,指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构图时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p> <p>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渐渐年长才觉得有些曾经不可或缺的事物不再重要,简单朴素,留白比堆砌重要;慢慢才懂得要学会做减法、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p> <p>留白是为心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让山风吹进来,让心灵溢满花香。没有为心灵留白的生活,多半是被物质奴役的愚蠢生活。给人生留白,人生才能充满生机,步步生莲!</p> 名人画赏析 <p>潘天寿是近现代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画家,堪称国画大师。拜读他的花鸟画论,为他自身的文化修为、独到的画论见解深深的折服,也理解了老师让我们去读画的用意,每一幅成画的背后集中反映的这个人综合文化的素养学识、经营布局更显其构思的精妙。老师反复强调循序渐进就是不希望我们脱离正轨,也期待大家能在国画的路上走得更长更远。荷塘月色说得真好:我们不过是国画爱好者,老师把我们当大师来培养了。</p> <p>潘先生的荷清新俊逸,布局精巧,匠心独具。</p> <p>配合独具一格的字体加上钤印更是丰富了画面</p> <p>每一幅都见笔见墨,独显中国画的不同。</p> <p>潘先生对虚实、疏密阐述的极其精妙:疏密,言画材之排比交错也。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p> <p>5月临过吴昌硕的一张画,现在回看,没有骨法用笔,花头的精气神不足,荷叶的见笔见墨神韵不到,只能算是描其形而未诉其神,齐白石都说自己是皮毛类,自己更是皮毛类都不敢靠了。😆</p> <p>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喜庆好事才会不断出现、停留。工作生活的头绪太多,学会管理时间、学会做减法,学会用喜欢增加喜悦。在国画的路上有名师、明师(明白的老师)引路,有一群越批评越有劲儿的同路人,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