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教育的践行与思考

激流扬帆

<p> 三亲教育的践行与思考</p><p> (2020年9月20日分享第366篇 )</p><p>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 杜冠鹏</p><p>学校简介:曾经是教学点,6个教学班,11名教师(5个正式,其中2个即将退休),其余都是临时代课教师(一月900元工资),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差。北边不足3里有一个大范围学校,南边不足2里就是乡实验小学,在夹缝中生存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要绝处逢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经过全体教师多次探讨,确定了“以特色促兴趣,以国学启智慧”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p><p>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6年多的努力,由一个即将被撤并教学点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滑县课改核心校、滑县新教育实验学校、滑县特色项目学校、三亲教育试点学校。</p><p>&nbsp;&nbsp;&nbsp;&nbsp;&nbsp;逐步形成四大特色:1.手工绘画成常态(2016年滑县特色项目);2.优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抖空竹(2017年滑县特色项目);3.高效课堂“二主三自”教学模式(2017年滑县课改核心校);4.国学落地进校园(2018年特色项目验收通过)。在这些特色项目、校本课程和社团的支撑下我们逐步提炼、升华成我们的学校特色文化——“根”文化。“根”就是根本、本源,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也要育根啊!所以“根”文化就成为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成了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追寻和践行的一个梦!</p><p>&nbsp;&nbsp;&nbsp;&nbsp;正在我们探索和挖掘“根”文化的时候,有幸遇到了“三亲教育”,三亲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精神上有根的人,这也正是我们所追寻理想教育,于是就坚定的跟随三亲教育走下去。自2018年1月跟随“三亲教育”学习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努力以儿童新“六艺教育”课程为指导,践行“三亲教育”,落实儿童新六艺教育。即儿童开慧教育、经典诵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四季农耕教育、心灵手巧教育、礼乐艺养教育。</p><p>第一部分:三亲教育6大课程的落实与探索</p><p>&nbsp;&nbsp;&nbsp;一、儿童开慧教育</p><p>二、经典诵读教育</p><p>三、行为养正教育</p><p>四、四季农耕教育</p><p>五、心灵手巧教育</p><p>六、礼乐艺养教育</p><p>一、儿童开慧教育,顶着很大压力,组织学生去田野活动,上自然课堂,目的是观察自然、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识各种农作物,感受不同的季节农作物种植的变化和生长的变化,亲身去体会和感受大自然。</p><p>在校内开辟农耕园,每班都有自己的农耕园,各班自主种植,种植不是目的,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培养他们具有生态农业的意识,三年来没有用过化肥和农药,同时让学生学会制作农家的有机肥。</p><p>根据孩子好奇心很强的特点,培养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兴趣和能力。利用自然课堂整合多学科教学。</p><p>&nbsp;&nbsp;&nbsp;&nbsp;根据课型的不同,尽力多安排一些室外课,把教室搬到操场、搬到校园、搬到田野等等。</p><p>二、经典诵读教育,目前我校已在附属幼儿园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已经读完了《弟子规》,目前在诵读《论语》、《大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能背诵的程度。坚持点读,一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是为了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p><p>&nbsp;&nbsp;&nbsp;主要形式有:晨诵、午读各二十分钟,晨诵角是自发组织的;早晚在班级群里各读30分钟。</p><p>一周安排2--4节阅读课。暑假经典诵读公益亲子晨诵活动,坚持每天早上6-7诵读一小时,已经坚持了4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教师在晨诵、午读时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目前还没有教师单纯的在一起诵读经典,不过在微信群里每天早上引领教师诵读经典。</p><p>三、行为养正教育,2016年5月大寨乡国学经典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我们学校举行。我们学校不仅要让经典进校园,还要让经典落地,为此我们一直在坚持诵读的基础上注重践行和落实。通过经典的诵读和践行,现在孩子们闹矛盾的少了,课间去办公室告状的少了。即时有时候偶尔有点小矛盾,孩子们也会用经典反观自己,自己把问题解决了。</p><p>&nbsp;&nbsp;&nbsp;在学校,见老师鞠躬问好(师生互行鞠躬礼),进校门先向国旗行鞠躬礼(培养孩子的敬畏心和感恩心),在家多做家务,孝敬老人,每周日是孝心日,孩子们坚持写孝亲日记。</p><p>四、四季农耕教育,农耕教育不是简单的劳动教育,更不能有劳动代替劳动教育。农耕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学习实践,它跨学科、跨学段、跨人群,不仅内容要科学条理丰富,还要有学习的辅助材料,这也正是三亲教育项目组提出的培养全科教师的最好平台。想要做好,对专业性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在农村种地的行家里手很多,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出现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把教师的菜地改成农耕园,分给各班管理,把花池也分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和种植。</p><p>&nbsp;&nbsp;&nbsp;&nbsp;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让学生写种植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针对不同的节气举行不一样的活动。例如小满时,提前让孩子在网上查一下有关小满的资料,了解小满这一节气相关知识和诗句,然后组织学生去麦田观察麦子,燎麦子、搓麦子、品尝麦子。最后画麦子、说麦子、写麦子,把多学科融合在一起,能把综合活动课做好,全科教师自然也就诞生了。</p><p>五、心灵手巧教育,我们学校尽管没有专业教师,但是却开展了绘画、手工制作课,教师还勇于创新,例如手指画、粘贴画,融入了数学课堂。还组建了很多社团,每周三的下午后两节课都是活动课,各个社团同时活动,例如折纸、版画、撕刻画、泥塑、脸谱、国画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搞特色教育。</p><p>六、礼乐艺养教育</p><p>&nbsp;&nbsp;用艺术熏陶孩子,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没有专业教师就利用网络、社会力量和箱体资源。</p><p>第二部分: 利用乡土资源创特色</p><p>不怕没有专业教师,就怕没有做专业的心。有了做专业的心,我们的老师累并快乐着,并且成长也是非常快的。这就是我们学校利用校本教研自我培养的专业教师。在此,我们得益于校本教研,得益于新教育思想。师生快乐的生活已是校园的常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已不再是梦想!</p><p>第三部分:课程融合的尝试与探索</p><p>课程融合离不开全科教师,全科教师不是一个教师担任所有科目,该上什么科目还上什么科目,而是在一节课中融合多个学科,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的接受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我们教师,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一个挑战,也是我想和大家一起研讨、实践课程整合的动力,愿我们一起行走在课程整合的路上。全科教师是对我们老师一个最大挑战,他要有综合各科知识的能力,还要有渊博的知识面。</p>

教育

教师

三亲

诵读

经典

学校

农耕

滑县

孩子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