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那是教育梦想开始的地方

田梅梅

<p>9月22日清晨6时的八一中学,有一丝凉凉的惬意。老师们都在熟睡着,只有一行赶往和田的八一人齐聚在校门口,整理着行囊,准备着今天16小时的行程……</p> <p>他们是谁?为何披星戴月?要奔向何处?</p> <p>  这段故事得从三年前说起......</p> <p>三年前,也有这样一群八一人怀揣着教育梦想,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鲍永生校长工作室”的引领下,乘着兵团向南发展的东风,毅然踏上了去和田策勒县第一中学教育帮扶的征程,这一去一回,一送一扶,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南疆这片教育贫瘠的土地上开了花,结了果。</p> <p>“我想接过第四棒,我想申请去南疆,我想作为兵团教育人中的青年力量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梦想”。半年前,学校德育处副主任钟发书提早四个月向校党委郑重的递交了一份主动去和田策勒一中支教帮扶的申请书。</p> <p>就在他欣喜可以如愿到和田大展抱负时,意外得知妻子怀上二宝的消息,他犹豫了,陷入了两难之境,对于家庭的亏欠让他第一次有了无力感。</p> <p>怀着身孕的妻子丁天荣看出了丈夫的困惑,他问了丈夫一句:“如果不让你去,你会后悔吗?”</p><p>他没有回答,妻子也知道了答案。最后还是默许了他去南疆的决定。他安慰妻子“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位同仁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如果我不去就会有其他同事去,他们也有家人”他坚定的回答。</p> <p>就在出门前一天晚上,大女儿小钰钰跑过去穿起了爸爸的鞋,“爸爸,我穿上你的鞋,这样你就走不了了”,看着天真可爱的女儿,钟老师心中酸楚不舍,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p> <p>在此次教育帮扶的路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老师——郭志武,二师学科带头人,八一中学高级教师。</p> <p>出生于新疆阿勒泰的她,1997年7月她来到第二师八一中学任教,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3年,获奖无数。就在从教的第24个年头,她做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决定——去南疆,去和田,去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p> <p>很多同事不解,你的资历和荣誉足够你后半生衣食无忧了,为什么非要主动去离家几千公里外的地方?那里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花很长时间适应,别自找苦吃了。</p><p><br></p> <p>没人明白在2015年的秋天,她内心的波澜和变化。2015年,八一中学积极响应党的民族政策,主动承担了疆内初中班的教学任务,几千里外的750名南疆维吾尔族孩子离家来到这里求学。当郭志武老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南疆少数民族孩子时,她深深感受到南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那时起,她的教育梦想发生了变化。</p> <p>第二次深度接触南疆教育是时隔4年后的2019年,在“鲍永生校长工作室”的引领下,她积极发挥“语文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利用网络,为和田策勒县一中教师做了一次关于“新时代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的专题讲座,这一次,她更坚定了把教育带到更远的地方去的决心。</p> <p>就这样,她和钟发书老师一道踏上了前去南疆支教帮扶的路,她知道这条路一定会有艰辛,但只要教育的初心还在,就一定会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完成一件终身难忘的事。</p> <p>今天,在第一缕阳光照射八一中学的大地时,“鲍永生校长工作室”成员和援教帮扶的开拓者再一次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带着八一的使命出发了,相信,去到和田的他们一定会将这份教育初心和优质资源送到南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p> <p>灯光下,我们依稀看到二师八一人的身影,铿锵的话语里,我们将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师市教育局指导下,坚定的走在教育向南发展的路途上,为兵地教育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p> <p>摄影:田梅</p><p>文稿:徐楠楠 田梅</p>

南疆

教育

八一

和田

帮扶

中学

老师

梦想

工作室

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