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马塘公社位于如皋城区以南13公里处,马塘一名源于明朝。为区别于如东县马塘镇,当地人称西马塘。</p><p><br></p> <p>1969年4月5日,南通中学27名68届高、初中毕业生响应伟大领袖号召,来到西马塘插队落户。</p><p><br></p> <p>清晨,我邀周更新老友一齐前往西马塘采风,想不到乘车的人还真不少。</p><p><br></p> <p>如皋站到了,周老兴奋地拍摄。</p><p>* 周老是江心沙农场插场知青,第一次到西马塘农村采风。</p><p><br></p> <p>西马塘到了,大疆无人机升空,航拍开始啦。</p><p><br></p> <p>第一次从空中俯瞰美丽的西马塘,我的心中充满了激情。</p><p><br></p> <ul><li><b style="font-size: 20px;">美丽的马塘社区</b></li></ul><p><br></p> <p>上图为1974年以前的马塘公社所在地(现为马塘社区),1975年马塘公社迁至新华车口(即现在的新华社区)。</p><p><br></p> <p>上图红色箭头标记处为马塘古街位置。马塘古街东西并不长,街心青石板铺路,两侧却是商铺林立。据老乡介绍,图中红线框处是马塘供销社旧址。</p><p><br></p> <p>上图为在马塘供销社旧址上建造的房屋。</p><p><br></p> <p>上图是从马塘社区往东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盐通高铁由北向南穿过。</p><p><br></p> <p>上图是从马塘社区往南眺望。河西是桃园镇。右上角隐约可见通皋大道绵延向南。</p><p><br></p> <p>上图是从马塘社区往西眺望。前方可见通皋大道由北向南穿过。通皋大道的等级是快速路,由如皋南站至南通西站。</p><p><br></p> <p>上图是马塘社区的现代化工厂厂房。</p><p><br></p> <p>上图是从马塘社区往北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高楼位置是原建设公社。</p><p><br></p> <p>上图是从马塘社区向东北方向眺望,远方白色高楼位置就是新华社区。</p><p><br></p> <p>上图可见原马塘中学内仅存四幢黑色小瓦屋顶的平房。</p><p><br></p> <p>上图为原马塘中学西侧河边,河上的小桥向西通往桃园镇。</p><p><br></p> <p>马塘社区上空360度眺望。</p><p><br></p> <ul><li><b style="font-size: 20px;">落寞的新华社区</b></li></ul><p><br></p> <p>上图是1975年~2001年的马塘公社(乡政府)所在地新华车口,现为新华社区。图中的东西主干道被深度开挖,据说是要铺设自来水、天然气、电力和通讯管道,今后就要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了。由于撤乡并镇规划,2001年至今马塘乡并入桃园镇。</p><p><br></p> <p>上图中的水泥路向北通往如城约13公里。</p><p><br></p> <p>上图中的水泥路向西通往马塘社区约5公里。</p><p><br></p> <p>上图是新华社区的小产权房。</p><p><br></p> <p>通过以上图片可见,由于乡政府迁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夜,新华社区较马塘社区显得颇为落莫。</p><p><br></p> <ul><li><b style="font-size: 20px;">静谧的明池村</b></li></ul><p><br></p> <p>明池村是由明庄村(原五大队)、草张庄(原三大队)、老池村(原四大队)合并而成。我与单荣、尤来容、王涤新、陈庆华等五人插队在此。</p><p><br></p><p><br></p> <p>明池村实体经济发展较弱,为数不多的小老板大多是养鸡养鸭养鱼,小打小闹。村里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就业,挣了钱就回乡盖小洋楼光宗耀祖。</p><p><br></p> <p>时至今日,老乡对当年在这里插队的知识青年还有记忆,并且认为知识青年有文化待人好。</p><p><br></p> <p>上图是宁启铁路从三大队七小队境内通过。</p><p><br></p> <p>宁启铁路客货车运输繁忙。</p><p><br></p> <p>上图为三大队六小队,图中河边小楼房处就是当年我们三人居住的草屋旧址。</p><p><br></p> <p>老乡对单荣同学记忆犹新。</p><p><br></p> <p>上图是三大队十小队,我们班长王涤新和陈庆华同学曾居住过的牛棚旧址。</p><p><br></p> <p>看望昔日好友张秀草大哥。</p><p><br></p> <p>张大哥兴奋地和单荣同学视频通话。</p><p><br></p> <p>绿巨人飞速驶过</p> <p>一眼望去,黄澄澄绿油油的水稻让人心旷神怡。今年的水稻收成肯定不错。</p><p><br></p> <p>三大队六小队黄澄澄绿油油的稻田。</p><p><br></p> <p>机耕专业户家中的收割机。</p><p><br></p> <p>黑稻(黑米)。不是生病了!</p><p><br></p> <p>独轮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扁担</p><p><br></p> <p>榨油机,这样的生产环境榨出的油你敢吃吗?</p><p><br></p> <p>建设中的盐通高铁,如皋区间为高架。</p><p><br></p> <p>周老归心似箭。</p><p><br></p> <p>绿巨人驾驶室内景。</p><p><br></p> <p>乘改革开放东风,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随着民居和厂房不断地增加,农村耕地相应减少。现有农村耕地已经不能承载户籍人口的生存。点缀在绿色田野上的红顶白墙洋房,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也是 . . . . . .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