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中午,2021届2班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在团支部的组织下,来到郑大工学院社区开展“学生团员社区服务实践特别行动”。活动得到了文化路办事处、爱心联盟志愿者联合会以及学院社区的大力支持,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田关心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并赠送给大家每人一本2019郑州市市民文明手册。<div><br></div><div><br></div>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我来社区当主任”。活动伊始田老师就像对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什么是服务实践?同学们有的说就是帮助别人呀,有的说来社区打扫卫生呀,也有的说就是学雷锋什么好事都做呀……田老师说:“同学们说的对,但是这是社会服务实践的一部分,它最主要的意义是教会大家如何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高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 大家在田老师的带领下查看了社区的卫生情况,同学们发现了不少卫生死角,还动手清理了花坛里的杂草以及垃圾。刚开始卫生清理的时候,大家自觉站成了两队,拿大扫帚的男同学占了一个角落,拿小扫帚和垃圾斗的女同学占了另一个角落,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可笑的画面。 这边的男同学扫的尘土飞扬,垃圾堆的一处一处的无人清理;而女同学呢,小扫帚扫落叶真不给力,半天了还在原地打转了。田老师对同学们说:“以前有个笑话,说的是有个老人需要过马路,结果来了一群志愿者,大家扶着老人来来回回过了几十次马路,弄得老人连声道谢非要回家……”所以大家不能都干一样的,比如说大扫帚没有小扫帚的配合,角落和垃圾都无法清理,而小扫帚没有大扫帚的配合,也无法完成大面积的清洁。要按照不同的分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清运垃圾的时候,同学们自觉的把可回收垃圾放在一起,交给了清洁人员,把剩余的垃圾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分别投放到了相应的垃圾桶内。 清洁工作完成后,田老师又带大家来巡查社区,让同学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同学们热情发言,有的说消防通道有停放汽车、电动车的,有的说有楼道内有乱堆杂物的,还有的说垃圾分类不标准的。 田老师说我们应该从这些问题中审视我们自己,在学校和家中有没有做到物品整洁有序,有没有主动做家务,有没有经常跟父母沟通汇报,要从别人的错误行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这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最后,田老师说要带大家看一个惊喜——长出塑料瓶的树。在社区院内的最东边,有一棵神奇的树,他身上长了一圈塑料瓶,围着这棵树,大家都很稀奇的讨论,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说这肯定是生物上讲的分子结合在一起了,有的同学说这就是物理上相互做功的结果吧……田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这是一起典型的好事变坏事,小区建立初期,大家都在院内晾衣服和被子,因为刚种下的小树很小,缠上的铁丝会把树皮都撸掉,而小树成长还需要这些树皮来输送营养。老师们为了保护这些小树,就在铁丝的周围缠了一圈塑料瓶,来保护树皮,让这些小树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变成了大树,铁丝和瓶子瓶子就这样和大树融为了一体,变成了历史的鉴证者。 大家都说看完这棵树瞬间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小小的塑料瓶经过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居然也没有出现老化、风化,可见我们平时使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白色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大家纷纷表示要少用不用这些塑料制品,还要身体力行的做好垃圾分类,为我们的绿色地球出一份力。 活动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居民,她是郑大退休的体育老师。尚老师说志愿者你们帮帮我吧,我家网上不去了,都三天啦,学校网络中心还没来修,每次打电话她都说让自己动手弄一下,可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这些高科技还真玩不了。孙梦凡同学二话没说,上门服务,很快网就修好了,尚老师开心极了,还送给同学们香甜的大苹果,同学们开心极了! <p>服务实践不是做一次好人好事,学一次志愿者精神,也不是指挥一次交通,帮助老人过一次马路。而是服务别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自己想做的,实践也是按照需求进行实践,而不是盲从的实践,这才是服务实践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