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东行——大寨

<p class="ql-block">我上小学的那会儿语文课本上就有“学习大寨”这一课文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是毛主席亲手树立的一面旗帜……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把七沟八梁一面的荒坡、秃地,变成了层层梯田……”至今还能零星地记得那么零丁点儿……</p> <p class="ql-block">大寨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情愫早已是根深蒂固的了,也曾潜移默化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鼓励、激励、鞭策过我……</p><p class="ql-block">在做这次山西之行的旅游计划安排时,我就把大寨列入其中的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由于从太原到大寨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于是我们便包了一辆车前往。</p> <p>当“昔阳”两字出现在车前方时,我的心很是激动的。</p> <p>大寨精神是:</p><p>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p><p>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p><p>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p><p><br></p> <p>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全村220户532口人,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亩,森林覆盖率64.7%。</p><p>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号召,周恩来总理总结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众多的中央领导、军界将领、社会名流及五大洲政坛要人曾到大寨参观访问;三战狼窝掌,三要三不少等故事至今脍炙人口。</p><p> </p> <p>虎头山——曾经的荒山、秃岭,现已变成了果树成行,树林葱郁的森林公园和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青石板垒砌的路面直达虎头山顶。</p> <p>不远处巨大的青石上镌刻着叶剑英同志的题字——“虎头山”。</p> <p>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分别于1965年5月21日、1967年4月9日、1973年4月23日三次视察大寨。</p> <p>在通往虎头山顶的小道边有一碑亭~周恩来纪念亭。</p> <p>我站在虎头山上,迎着朝阳放声歌唱……</p><p>站在虎头山上放眼看大寨村——灰黄色的火车箱式的石窑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寨人的居住房;橘色瓦的平房和红瓦的单元楼栋是现今大寨人的居住房。</p> <p>大寨人在每户出资六万元,剩余由村政府补贴,盖起了现在的单元楼房,每户的住房面积达一百多平米……</p> <p>同时,大寨人还参与到村里的股份中来。</p> <p>进入虎头山腹地,绕过葱葱郁郁的苍松翠柏,面对着层层梯田和大寨村头,陈永贵同志的墓就静静的坐卧在开阔的山腰间……</p> <p>陈永贵同志墓地</p><p>陈永贵同志墓由圆形墓堆,大理石墓碑及墓陛组成。台阶总共228级,分五组;第一组和第三组是72级,它代表着陈永贵同志的年龄是72岁;第二组和第四组是38级,它代表着陈永贵同志的党龄是38年;最后一组是8级,它代表着陈永贵同志在中央工作8年。</p><p><br></p> <p>这台阶,从高处往下看,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这平台就象征着大寨已修建好的梯田。</p> <p>站在陈永贵同志的雕像后往上看,只能看见台阶而看不到平台,它象征着大寨人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p> <p>郭沫若同志诗碑~颂大寨</p> <p>团结沟渡槽</p> <p>团结沟渡槽~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大寨人为了将水引入虎头山,灌溉层层梯田,在团结沟修建了一座长120米,高27米,过水渠底宽1米的渡槽,并在输水的渡槽上面再加盖石板,形成了下面输水,上面行人的两用桥。</p> <p>绿树葱翠的虎头山,“团结沟渡槽”如玉龙般的绕半山腰而过。</p> <p>站在虎头山上往下看,满眼葱葱绿绿,绿水环绕着青山,青山依附着绿水。</p> <p>大寨小广场</p> <p>大寨文化展示馆里,展出了许多那年代珍贵的图片、实物模型资料。</p> <p>毛主席会见陈永贵同志。</p> <p>大寨文艺宣传队</p> <p>一代人的苦干精神。</p> <p>大寨村的模范带头人。</p> <p>陈永贵同志的名言: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p> <p>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寨。</p> <p>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p> <p>大寨村领导班子</p> <p>大寨人的好书记~陈永贵同志</p> <p>当年的“铁姑娘”~郭凤莲同志。</p> <p>“铁姑娘”队员在劳动中。</p> <p>书记带头干</p> <p>敢叫日月换新天~大寨新面貌</p> <p>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纪念碑</p> <p>苦战荒坡秃岭,喜变层层梯田。</p> <p>火车箱式窑洞~是大寨六、七十年代有特色的建筑。</p><p><br></p> <p>火车箱式窑洞,始建于1963年。</p> <p>下为石碹窑洞,上为青砖、钢瓦平房的一排排的“土楼房”,是大寨六、七十年代的特色建筑。</p> <p>上一层窑洞的院子,是下一层窑洞的房顶。在上一层窑洞的前面再盖起一排排青砖红瓦房。</p> <p>窑洞房和相对应的瓦房配套为一户。窑洞房和瓦房之间的空间,既是集体大院,又是行人街道。</p> <p>每间窑洞宽4米,深6米,窑面是连体门窗,当地也称这种窑洞为“大口窑”。</p> <p>这一建筑群见证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创业历程,体现着当时大寨领导人和大寨农民的集体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观念。</p> <p>火车箱式窑洞前留个影</p> <p>这儿是大寨人办囍事的场所。</p> <p>这是七、八十年代大寨人的居住房,是砖木结构的,改变了过去居住窑洞的生活状况。</p> <p>大寨会议室</p> <p>大寨人民公社食堂旧址</p> <p>大寨“人民公社”旧址</p> <p>过去的“人民公社”是在一土缓坡上顺坡而修建的。</p> <p>现在的“大寨村村民委员会”。</p> <p>村委会前留个影</p> <p>大寨村~党员之家</p> <p>大寨村卫生室</p> <p>大寨村~党群服务中心</p> <p>大寨村~养老院</p> <p>大寨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p> <p>大寨村~村务公开栏</p> <p>陈永贵同志故居</p> <p>当年的妇女主任~宋立英</p> <p>很有幸,在“宋立英土特产店”里偶遇宋立英老人;宋立英老人是当年的妇女主任,现已近90岁高龄;她每天都会在村头走走窜窜的,中午时间都要小憩会儿,下午三点钟以后,才又会出来走走窜窜,然后在小店里座上片刻……可我们到时已是中午一点半钟了,想必是见不到老人家了,于是决定等到三点钟……真没想到,一切是那么的机缘巧合,老人家今天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去午睡,好像是在专门等候我们的到来……</p> <p>与宋立英老人合影留念</p> <p>到“我家炕头”饭庄吃中餐。</p> <p>很是舒服、通明的窑洞,干净、整洁。</p> <p>点了:一份烩菜,一份莜面,一份酸菜粉条,一份卤猪头肉,一份凉拌粉皮,一份炸枣糕。</p> <p>大寨卤猪头肉——它是把猪头肉切成小块卤后,放入纱网中,用线在网外缠绕扎紧,并放重物在上挤压,让肉上的油份外流,吊尽油后,切成薄片装盘,这样的工艺使卤肉的口感更好,肥而不腻。</p> <p>能干的店老板</p> <p>随处可见的“大寨”字样。</p> <p>此次大寨之行,受益很深,大寨精神,代代相传。</p> <p>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艰苦奋斗,勇于担当。</p> <p>让我把学习唱的《学习大寨赶大寨》这首歌也加进去吧。</p> <p>让我的大寨之行,在“学大寨,赶大寨”的歌声中结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