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深厚的齐物潭公园

<p>齐物潭公园位于海淀区西北角,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内,是一个新开发的郊野公园。</p> <p>地锦路五号院附近一路口处的公园标志。</p> <p>四位旅行达人今天聚集于此,探知这个新景区。</p> <p>新式牌坊上高悬金字“心”。</p> <p>独特的影壁式大门。</p><p>影壁中间是一镂空金色雕塑:周围的卷草花纹簇拥着圆环中的九宫格图案。其含义令人揣摩。</p> <p>大门上右侧竖塑:山自然 水自由。左侧竖塑:人自在 情自得。十二个金色大字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多么好的理念!</p> <p>大门内侧荷池。</p> <p>进去不远看到一大片水域——齐物潭,如明镜映蓝天,绿树倒影环四周。</p> <p>旁侧石刻:</p><p>“齐物潭”取名于《庄子·内篇·齐物论》。“齐物”乃“万物皆统一,无有分别”。</p> <p>沿岸所见现代高楼及仿古建筑。</p> <p>三関亭</p> <p>戏台</p><p>戏台两侧的“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对联诙谐幽默,体现作者敏锐的分析力及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p> <p>走过仿古玉带桥,沿水流廻转向西行,离开东部水域,进入园区西部“山区”。</p> <p>湿地里的香蒲、芦苇密密匝匝,与茂盛的垂柳欢乐相处,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难得。</p> <p>抬头看见山顶上有一藏式风格的建筑,有些意外,那是什么景点?</p> <p>溪流伴你前行。</p> <p>水边岩石上两块剔透圆润光滑的石头惹人喜爱。石头?玉石?怎么放在这里?以后又发现多处均有摆放。</p><p>后经景区巡视员介绍,这是夜晚照明灯。怎么没看到电线?没看到光幅板?从这美化照明环境的细节处,可见设计师的用心。后来在网上看到该公园夜晚的照片,真是美仑美奂。下载两张照片供欣赏。</p> <p>三関亭</p> <p>廊桥西走廊</p> <p>峰廻路转终于见到筑在公园最高山峰上的“塔”了。</p> <p>转到正面,这才看清它是一座双层六面楼阁——渥丹阁,非塔也。其基座四周有洁白的围栏,主体颜色为朱红,顶部颜色为金色,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烁,据说它是公园最大的单体建筑。正在修缮,看不清正面岩石上的石刻文字。</p> <p>侧面石刻:颜如渥丹。</p><p>相关资料:“颜如渥丹”是出自古籍《诗经》的典故,比喻一位君王脸色红润,气度不凡。把这四个字铭刻在最显眼的山峰岩壁上,其用意应该是作为一句表达赞誉或祝福的吉言吧?比如祝福游人身体健康,比如赞誉祖国繁荣富强,比如赞誉园区兴旺发达等等。</p> <p>资料:</p><p>渥丹,一种百合科百合属红色植物。百合花的种头是由近百块鳞片抱合而成,古人视为“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的吉兆。</p> <p>依岩石而下的网状淙淙细流,为这静谧的园区凭添活力。</p><p>据网上资料介绍:这里并没有来自外部的水源和地下水,公园里的水全都是雨季蓄积的地表水,为防止变质污染,公园运用专门设备使水保持循环流动,把死水变活水,通过湿地的作用得到净化,可见这块湿地对这里的绿水青山是多么的重要。这里过去没有山,是近两年因地制宜开挖、堆积土方而成的山,其造型之逼真、工程量之大以及建设速度之快让人惊叹。</p> <p>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颇有在深山峡谷中之感。</p> <p>渥丹阁北侧。</p> <p>沿石阶可登上渥丹阁。</p> <p>擅攀岩的凌霄花,也登顶赏景。</p> <p>俯视山岩下的“博厚台”。这是一个由平台、走廊、石阶组成的建筑群,恢弘大气,富丽堂皇。</p><p>走廊,清新脱俗大气,可供游人小憩,也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好处所。</p> <p>稍事休息一下。</p> <p>从这个角度看这组建筑群更显气势。</p> <p>雕在石碑上的“博厚台记”。</p><p>为什么叫“博厚台”呢?</p><p>碑文如下:</p><p>《礼记·中庸》有云</p><p>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博厚台取博厚二字,意为广博深厚,代表着翠湖大地博大深厚,拥有承载山湖滋润万物的生命力,也象征着环保方圆积淀的文化底蕴正日益深厚。</p><p> 二零一九年七月</p><p>由此可见设计建造者对这方土地的厚爱。</p> <p>园区到处是树荫,我们就围在这块石“餐桌”边吃的午餐。</p> <p>沿潭边东侧的小路前行,欣赏水域东部的风光。防疫情期间有些景点内部不开放。</p> <p>岸边渐显秋意。</p> <p>缓缓转动的水车。</p> <p>临水岸边的护栏。</p> <p>九格(宫?)前的石刻“静里有乾坤”。</p> <p>宫前平台上的日晷、十二生肖铜塑像。</p> <p>九格宫下面的洞天。</p> <p>坐在廊桥边的电脑男铜塑像。</p> <p>沟通交流一下。</p> <p>廊桥内部结构,敦实厚重,一丝不苟。</p> <p>优美线条的组合,构成西侧独特的桥头间。</p> <p>廊桥外观</p> <p>仙境中的廊桥。</p> <p>在林荫小道中穿行。</p> <p>近距离观水车。</p> <p>车上来的潭水清洁凉爽,与肌肤来个亲密接触,真舒服!</p> <p>阳光给予秋之荷顽强的生命,依然显示着生命之美。</p> <p>硕果累累,秋之美。</p> <p>铜塑像</p><p>这里的美景值得保留,拍下来了。</p> <p>画出来了。</p> <p>这里的石头会说话:</p><p>类似仿古岩画雕刻(虽然没看懂,但很欣赏)。</p> <p>装饰图案</p> <p>指路标志</p> <p>诗画结合牡丹园标志。</p><p>右侧诗云:春来谁作韶华主</p><p> 总领群芳是牡丹</p> <p>荷花池标志。</p> <p>刻在石头上的对联、题字等,给人提供更多的话题和想象空间,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p> <p>三関亭记</p> <p>今天在园中转了5个小时,一直沉浸在好奇、兴奋和享受的过程中。感叹在这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办公楼群中,有这样一处建造的颇为“豪华”的静谧之园,真是难得。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与设计者的“四自”及“博厚”的理念相契合,不愧为环保科技示范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