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聚盘山

四狼主

<p>初秋时节,我们几个同学陪着爸妈,结伴去了一趟盘山。从津蓟高速盘山出口驶出高速,远处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便是号称“京东第一山”的盘山。远望盘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的山门,掩映在翠绿的山林之中,被阳光反射得灿灿生辉。</p><p>按着导航的指引,并未往山门方向走,而是右转,从另一条路上山。山路起初还算坦直,傍山而建的农家院,拥在道路两旁,与印象中,那种泛着袅袅炊烟,淳朴静谧的小山村完全不同。越往上行弯路愈多,农家院却少了许多,眼界放宽,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山路蜿蜒曲折,生怕后座上的老娘晕车,还好,老娘观着山景,还真没事儿。接连又走了几个“之”字形路,在山腰处转过一座古朴雄阔的寺院后,苍松翠柏间,两座红墙黛瓦汉白雕栏的楼房,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北少林山庄。与山庄相距咫尺的那座寺院,就是北少林寺。</p> <p>山庄有南低北高两个院落,由于紧临古寺,四周空旷,又有松柏为屏,环境特别幽静。把车停在北院一排核桃树下,四下里看了看,一条挂满紫藤的走廊直通北楼,走廊的另一端连接南院,拾阶而下,一曲长廊围出半个南院,在此可远眺百里燕山,近观迤逦烟村,即便风雨袭来,仍可于廊下听雨闻风,任由思绪随山风飞扬。我家老爷子抬手指向远方,挥手之间,颇像在指点江山。说话间大哥、二哥带着家人,也相继到了。疫情闹的,几家的老人们,将近一年没有见面,这次相见比往常更多了几分亲热。吃过午饭,大嫂给攒了一桌麻将,不打麻将的就坐在院里聊天,商量着找个景点转转。正好听老板娘说今天山下有个集,再晚就该散了。</p> <p>去景点还真不如去赶集。大哥开车带着我们,说走就走,急驰到山脚下,就见一溜地摊儿摆在路边。把车停好,开始逐个摊儿的逛了起来。我和大哥拿着个树疙瘩,揣测着是榆木的还是枣木的。二哥陪着他爸妈刚买完两箱柴鸡蛋,又在山货摊儿前划起价来。再看大嫂和我媳妇,一个举着还没揽过的脆柿子,一个攥着刚剥的鲜核桃,姐俩边吃边逛,好不惬意。我吐槽她俩:中午的正经饭不好好吃,一沾闲白儿零嘴儿就停不住。大哥笑骂着:就是俩败家老娘们儿。姐俩听完跟没事人一样。</p><p>经过岁月的磨砺,当上升到一定境界时,婚姻就是:笑着骂,乐着听,由着她,不急不嗔。</p> <p>回到山庄已是下午三点多,那桌麻将还没散,麻将确实有魔性,一玩起来就不想散。二哥三口回房补觉。大哥坐在核桃树下的一方小桌旁抽着烟,悠闲的看着手机。那姐俩举着手机围着院子东拍西照。其他的游客聚在一起,或打牌或喝茶,大家都在各自享受着这份初秋午后难得的安逸。我端着茶壶,到后厨茶炉准备蓄水,离茶炉不远的灶台旁,伙计正往灶里添柴,灶台上的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股能把口水馋出来的炖鱼味,正从锅里往外飘,就凭现在这个味道,今晚的大锅炖鱼肯定好吃。端起刚刚斟满的茶水,在院子里漫不经心的溜来溜去,看看畦里长的大葱,又望望架上挂着的倭瓜。闲庭信步,悠然自在,独自廊下,凭栏放眼。碧空如洗,白云似练,青山浅黛,绿水含烟。错过了春的勃勃生机,恰好赶上了秋的宁静致远。</p> <p><br></p><p>傍晚快要擦黑的时候,建鹏和小瑞也从市里赶了过来,正好赶上吃晚饭。我们人多,今晚最大的一条鱼给了我们这桌,味道也正如我所说,大家赞不绝口。我家老爷子代表老年团,高度赞扬了儿女们的一片孝心。我也代表中年团祝愿爸妈们身体健康,开心愉快。饭桌上一片欢声笑语,如家人一样其乐融融。散席后,爸妈们分别回房歇着去了,我们几个酒兴正酣,又坐到院子里接茬儿整啤酒。</p><p>夜风凛凛,回望旧事前尘,当年,五个白衣少年,聚在一间叫“三班”的教室里。时光流转,“三班”散了,可“三班”的五个少年却依依不舍,久久不肯散去,愣是用心将这段三年的同学情,续写了三十多年。如今,鬓角染霜,少年也已人到中年,但同学间的那份真感情仍亦如当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