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焱琳

<p>(一)“五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p><p>(二)“四个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p><p>(三)“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p><p>(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p><p>(五)“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p><p>(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p><p>(七)“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p><p>(八)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教育;</p><p>(九)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p><p>(十)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内容。</p><p> 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