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宿迁市招考队伍红旗渠培训巡礼</span></p> 第一天(9.14) <p> 2020年9月13日,宿迁市招考队伍一行50人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红旗渠精神,了解红旗渠历史,聆听红旗渠故事。红旗渠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p><p> 14日上午,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宿迁市招生办领导为本次培训班举行了隆重开班仪式。陈子祥主任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出具体要求,大家要领会红旗渠精神,要展示我们宿迁招考人的精神风貌,要圆满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学员们认真聆听,聚精会神领会本次培训精神,明确学习要求。红旗渠干部学院领导为本次培训班举行隆重的授旗仪式,黄志明代表全体学员接过班旗。</p> <p>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我们来到红旗渠纪念馆,聆听红旗渠的故事,了解红旗渠的建造史,缅怀那段艰苦创业的历程,接受精神洗礼。</p><p> 县志记载,自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中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4次,大旱绝收38次,“人相食”惨剧发生达5次。修成红旗渠历时十年,渠总长1500多公里,耗资7154.7万元。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p><p> 我们站在历史的丰碑前,缅怀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让我们全体学员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带回去。</p> <p> 下午,我们踏上红旗渠,走进那段没有被遗忘的激情震荡的历史。亲睹红旗渠,浮现当年景。</p><p> 我们不禁追问,在那艰苦的岁月,为何能创造太行天河奇迹。红旗渠的精神根源在哪里?源自一种信念,一个信仰: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红旗渠的精神根源在哪里?源自组织领导。县委书记杨贵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工地一线。红旗渠精神的根源在哪里?源自群众的力量。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刻: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p> <p> 红旗渠的今天:风景秀美,江山多娇</p> <p>红旗渠感怀 </p><p>——市招生办 陈子祥</p><p>十万英豪战太行,</p><p>一河如带山腰藏。</p><p>重峦叠嶂开渠道,</p><p>峭壁悬崖写华章。</p><p>斗转星移十数载,</p><p>风餐露宿几雪霜。</p><p>也曾感慕愚公志,</p><p>怎与今人论短长!</p><p><br></p><p> 采桑子·红旗渠颂</p><p> ——宿城区招生办王瑞</p><p>红旗引领战太行,</p><p>碎石穿墙,</p><p>寒来暑往,</p><p> 穿越时空回眸望。</p><p> 真抓实干强国邦,</p><p> 扬帆起航,</p><p> 壮志满腔,</p><p> 使命肩头显担当</p><p><br></p> <p>红旗渠</p><p>——宿城区招生办杜利华</p><p> 穿云驾雾</p><p>白练腾空</p><p>崇山峻岭</p><p> 一涧出</p><p> 任它乱石突兀</p><p class="ql-indent-1"><br></p><p>想当初</p><p>万人应</p><p> 一人呼</p><p>刀锤钢钎</p><p>火光遍野</p><p> 历尽十载春秋</p><p> 天河通</p><p> 太行山腰碧波秀</p><p>说奇迹</p><p>女娲补天</p><p> 愚公移山又何如</p><p><br></p><p>放眼眺</p><p>群山披绿</p><p>万顷流油</p><p>漳河之水润万物</p><p>驻足处</p><p> 青年洞前</p><p> 论盖世英雄</p><p>当数林渠人物</p><p><br></p> 第二天(9.15) <p> 9月1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扁担精神纪念馆,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用扁担抬、用肩挑,把生活用品送上山,将土特产挑下山,架起了连接城乡的桥梁,创造出了扁担精神。以脚板翻山越岭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铸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扁担精神。</p> <p> 那个年代里,没有一条可行车的路与外界相通,老百姓出不去,进不来,生活过得苦不堪言。</p> <p> 1946年,共产党人尹兴德、郭有恒等人成立了“石板岩供销社”。</p><p> “用两腿践行恒久初心,用双肩挑起永续使命”。这是几代石板岩共产党人心中的责任。也正是这种信念和不怕苦怕累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石板岩的繁荣和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p> <p> 9月15日下午,在谷文昌纪念馆内,通过观看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谷文昌生前使用过实物、文字说明。全体学员领略了谷文昌同志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带领人民苦干十几年,造福一方的感人事迹,对他一生奉献精神表达深深敬意。</p> <p>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是什么样的精神根源让谷文昌有如此坚定的决心?——是他“心中有民”。就是爱民,忧民的情怀不是停在口头,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p><p>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什么样的魂让谷文昌同志有如此高的境界?——是他“心中有戒”,事事心存敬畏,以党纪国法警醒自律。即便自己犯有胃病,也不搞一斤饼干的特殊。</p> <p> 9月15日晚上,我们在红旗渠干部学院15号楼二楼会议室观看了话剧《红旗渠》。话剧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从县委县政府对方案的提出,到讨论、争论、动员村民,最后得出结论。体现了纯朴的林县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第三天(9.16) <p> 9月16日上午,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赵锡信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辟深刻的专题讲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 <p>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科学性。其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p> <p> 我们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持续的理论学习不断指导实践,在丰富的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源头活水”,常学常新,常用常新。</p> <p> 巍巍太行山,壮美红旗渠,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演绎了多少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p> <p> 辞去工作、支援家乡的农业水利土专家路银,不畏艰险、不惧生死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身先士卒、一心为民的红旗渠指挥部指挥长“黑老马”马有金。</p> <p> 红旗渠的每一块砌石都铭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每一滴渠水都承担着共产党人的使命。</p><p> 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杨贵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终于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p> <p> 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他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没有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埋头苦干,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0座渡槽,凿通了134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p> <p> 岁月流逝,斯人已去。回首那段峥嵘岁月,先辈为修建红旗渠付出的惨痛代价历历在目。他们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胜艰险的执着,依然激励着今天的我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惧艰险,勇担使命。时刻把考生的需求放在心上,扎实把招考的工作做实做细,一切为了考生,为了考生一切。</p> 第四天(9.17) <p> 巍峨太行山,壮哉红旗渠。红旗渠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史,体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可歌可泣,惊天动地。</p><p>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第四天,我们有幸聆听了聂广睿教授《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党的初心》的演讲,聂教授激情的演讲,把我们带入那段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光辉岁月。</p> <p> 红旗渠建设在国家饥饿灾荒、文革动荡的困难时期,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克服工具落后、技术落后、人才落后的困难,一锤一钎凿太行,硬是靠一双手,劈开太行山,引入漳河水,“人工天河”由此而来。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诞生了影响世界的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p> <p>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忍受百般痛苦,克服千难万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林县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是林县人誓让高山低头、河流听唤的英雄气概。是林县党员领导干部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埋头苦干,默默付出,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p><p><br></p> <p> 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有着更为重大的指导意义。下午,我们来到庙荒村,一个曾经连庙都荒芜的山村。走在山村道路上,我们惊讶于这个地名“庙荒村”,这里可算得上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萌,红旗渠穿村而过,没有一点荒山的景象。</p> <p> 透过那些老照片,才依稀见到了当年的模样,这里土薄石厚,生活穷苦,村庄破旧,十分贫穷落后。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这个山村,是脱贫攻坚工作队改变了这个山村,使得贫穷落后的山村旧貌换新颜,迎来了山村巨变。在和村民的攀谈中,听到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感恩党,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p> <p>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我们在想,作为一名招考人,红旗渠精神也是我们工作的指南,招考人一直在践行着这种精神。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式,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每天搬纸质试卷的阅卷现场,用一把算盘、一个计算器累分核分的情景,用复写纸抄分发榜的场面,背一包行李在档案室,给考生建立了一屋子档案的地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访庙荒村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子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庙荒已不荒,美丽小村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倚山舒清秀,对渠洗红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户户有生气,家家奔小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皂角树,上下满阳光。</p> 第五天(9.18) <p> 今天上午,我们培训班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公仆》,该影片从摘敌伪家属帽、植树造林固风沙、铺路造堤为百姓等多个片段真实再现了谷文昌书记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的公仆精神。</p><p> 该影片内的故事让我们培训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四有”书记的情怀,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不畏艰难、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更好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p> <p> 然后,我们召开了培训交流会。首先培训班内的每个人都讲述了自己这几天的学习感悟和内心感受。通过轮流发言,大致可以总结如下:第一,思想上要净化,摒弃压力和怨言。第二,工作上要团结,戮力同心做业务。第三,业务上要细心,避免因小失大。</p> <p> 最后,陈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具体可概括为三个词。</p><p> 第一个是感谢,感谢市教育局给招考队伍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志团结一心,保证各项考试的平安和顺利。</p><p> 第二个感动,来到林州,学习了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思想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洗礼。</p><p> 第三个是期待,招考精神和红旗渠精神高度契合,希望各位同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再努力奋斗,进一步推动招考工作上个新台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谷文昌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子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巍巍太行是我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偏向闽南治风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埋骨何须桑梓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山绿岛一树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