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许洋诗说妈妈,用“她含着笑”打头的排比句,一口气,写下了二十个句子。多数是长句。</p><p>许晓萌,工笔细描,写了十三个。</p><p>想起妈妈含笑的样子,就该这样写写。</p><p>高一15班少年,人人都能写个五六句。</p><p>我说:你们试试,看能不能写出三个。只怕你套用艾青的排比句一写,藏在你身子里的细节,就会出来找你,让你不罢休。</p><p>我让他们仿仿艾青的排比句。</p><p>艾青怀念保姆大堰河。这个女人,没名字,童养媳出身。</p><p>诗人怎么做呢?像课文注释一那样做,直白介绍几句,行不行?当然行——能从白开水里喝出茅台老窖醇香的天纵奇才有没有?有。可惜那种神人的舌头,长不到凡人嘴里。庸人如我,还是要亲尝甘冽之酒,才能进入醺境。</p><p>艾青情感强烈,当然不会只端一碗白水来显示高古,糊弄自己和读者。他的诗艺说来最常见——反复和排比。排比,一写就是一串子长句,状语淋漓,定语滔滔,如河水汤汤,浑厚诚挚。“你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雪压着的/四尺见方的/坟地”,“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这些修饰繁复细密的句子,读来吃力,艰苦,甚至拗口。但,这就是沉郁顿挫,这才可代表千言万语。</p><p>语言上的努力,溢流出怀念之际奔涌而出的滚滚生命记忆。对,这是诗句对诗人情感体验的唤醒。</p><p>提到你,那个爱过我的人,那个“把她的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的“我的保姆”,那个把“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的你,多少细碎的往事来到眼前!唯恐辞不达意,深感言不及义。所以,只能反复追索,曲尽辞力,排比修饰,用更多的定语去框住与你相关的往事痕迹,用一个又一个叠加的限定去捞取逝水中你的仁慈之爱。“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这样细密网罗捕捉,我的保姆,你即便在纸面上多停留一会儿,曾经蒙您千万恩慈的乳儿,也就能向你多说出一丁点儿感谢了。</p><p>艾青用排比和典型细节唤醒自己。反过来,那些繁复的细节又催生了他更丰富的记忆。诗,因此带着他血脉滚烫地回到故乡,回到“我的保姆”的“厚大的手掌”。他写诗怀念,他反复拣选的语言的光芒,渐渐照亮记忆的旮旯拐角。幽暗中的“泥黑的脸颜”浮现出圣母的高贵,草根农家的贫贱女人的额、手、乳房、灵魂一一渐次清晰可见。甚至,她的菜篮,她的“平时打骂她的丈夫”,她的“当炮灰”和“在师傅的叱骂声中”讨生计的儿子们,她的眼泪和“不敢对人说的梦”,全都攒聚而来,为艾青推敲锤炼,加入排比句,流成一条条浑浊深厚的充满感激与忧伤的黄河。</p><p>好了,请你一个词一个词读完艾青的长句,请一口气一口气读出他的排比。一词一顿,绝不滑过。诚实的吟诵,一遍自有一遍的滋养,读一通当有读一通的修炼。</p><p>我每每喜欢给少年打气——金庸《天龙八部》中写段公子无心中习得“逍遥步伐”,步子穿插巧妙,可逃避任何高手攻击,却无法攻击任何别人。痴情种子段誉发现,自己每走一遍这套步伐,就有一层功力的提高。化解矛盾,莫此为甚。后来,段公子用此功法,救出了心上人,功力也变得深不可测,天下无敌。爱的修炼,原在一遍遍步法之中。咱们念经典,只要心力倾注,那也是读一遍就会完成一次修行。你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个华美气质,得一次次读出来。</p><p>好,十五班少年认真读了艾青。每个词都倾力亲为,读进去了。我说,咱们仿写一下艾青的句子吧——就像他写一连串“她含着笑”的排比一样。我说,你们看,霍老师模仿了艾青,猛然发现了我的妈妈曾玉兰,“她含着笑,从结满冰的河坝里自己灌满冰水再邀着驴车拉回来”的前提,是“在她的膝盖里长了骨刺之后”。无限艰辛,无数劳苦,因为怀揣我们一家人,因为我们嗷嗷待哺,而变成了含在脸颜上永远甘醇的笑容。一组排比,怎够我用。</p><p>不出所料,少年们还没怎么主动用语言形式去启开过体验之门。你看,大多人能写的,只是“她含着笑,陪着我在灯下写作业”。这也是发现。请你多写个定语,比如,“她含着笑,放下手机在夜里十二点半陪着我写那写不完的作业”,是不是心里就多了点感觉?再写一句,是不是,就有更新鲜的定语会突然闪出来,像许洋——“她含着笑,用抹布一遍遍抠着锃亮的灶台”。她有个多么勤快爱干净的妈妈!还有,“她含着笑,一眼又一眼翻看我的满分试卷”。看不够的,是那个叫妈妈的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闫桂珍老师说,她最喜欢“她含着笑,‘唠唠唠唠’地爬在墙边给猪喂食”这一句。我呢,还喜欢“她含着笑,总是将抬水担的长端递给我”这一句。“她含着笑,粗糙的大手抚平我翻卷的衣领。”多好。“她含着笑,用湿毛巾擦着鼻翼边的黑泥。”这个孩子,真正看见了自己的妈。</p><p>“汤面片”这个词,艾青会写吗?</p><p>不会——他是浙江人。这是咱们酒泉的“妈妈饭”!</p><p>十五班整个儿叫出来。</p><p>拉条子!包谷面散饭!南瓜面条子!又有人兴奋地叫。</p><p>正中我怀。我也叫:哈,这些“妈妈饭”,馋人!你们倒是写出来岈!没想起来吧?那就要多多写细节,唤醒自己的记忆呐!</p><p>你看许晓萌,“她含着笑,用毛线挑出一件件可爱的小衣裳”,“她含着笑,为了不打扰孩子连关门都是悄悄”。注意了吗?驾驭这样的长排比句,这个少年有七八句都压上了ao韵——“她含着笑,为听故事睡着的孩子轻掩被角。她含着笑,看着孩子坐在秋千上向他夸耀。”“她含着笑,对孩子可笑的谎言一笑了了。她含着笑,惊觉孩子已和她一般高。”让我吃惊的是,少年用艾青的句子,捉住了自己母亲独特的目光。</p><p>郭桐忽有所悟:“她含着笑,抢走我/开着游戏的/手中的/手机。”含着笑抢夺,这是妈妈。因此贾雨鑫写道:“她含着笑,将我从温暖的背窝里捞出来。”陈述翔就更翔实地刻画慈严融合的妈妈:“她含着笑,在/我抱怨睡不够的/早上/端来/做好的/早饭。”</p><p>王维,“她含着笑,为了省一点点钱/到遥远的地方/买菜”。写出了这一句,下次花钱,心里会戈登怔那么一下,让自己克制一点吧?</p><p>高嘉琪,“她含着笑,小心地为我捏好美味的饺子”。</p><p>孙齐齐修饰细密:“她含着笑,每日下午/将饭菜/送至我的面前/静静地/看我吃完。”静静地,她的心境怎样?</p><p>雷丽薇,“她含着笑,洗着/我那原本洁白的/校服”,对,这是妈妈的动作,“她含着笑,不动声色地/轻抚过/我的/头顶”。其实这动作也属于爸爸的。读了少年这一句,我分明记起,七八岁时候吧,家里来客,父亲坐在长桌一端与客闲谈,顺手揽我入怀,说话间,大手反复复抚弄摩莎我头顶。每回,我都甜适得不想动弹——这是五十年前的感觉了!读高一15班少年的排比句,它悄然回到了我每一根头发根里。</p><p>王朔们一度嘲笑排比句,斥为“中学生作文腔”。我想给学生看看排比的力量,就随手取了茨维塔耶娃的句子:“你的名字是捧在手心里的小鸟,你的名字是含在舌头上的冰凌……”富丽,率真,秀美如虹。多美啊。</p><p>于坚跟我们这节课一样,也来了个仿写。他仿了保罗.策兰的排比句,名曰《喍个布丁》,其实是骂有些人喜好“拆个不停”,真是一部巨作——“拆个不停他们拆个不停就像青铜鼎里逃出来的老饕餮”,“拆个不停拆掉了老铁匠的五角星拆掉了乌衣巷的月牙井,拆个不停拆掉了母亲的春花秋月拆掉了故园的岸沚汀兰,拆个不停拆掉了白头偕老的邻里拆掉了大佛寺的晚凉鸦背……”</p><p>排比无罪。幼稚的是自以为见惯了人类修辞的我们。先学着写,慢慢儿就发现细节被带动着,走出记忆幽昧处,被自己精心选择的词语照亮。对,不当排斥排比的木头,而力求成为善用排比发现新鲜的新我。艺术无新旧美恶,端看我们是否真心尽力去运用,从这儿出发,去唤醒自己对生命的感觉。</p><p><br></p><p>是的,你肯定在笑容里筑了一间屋</p><p>在夜路旁,一直点亮一盏往事</p><p>等精疲力竭的我</p><p>跌跌撞撞</p><p>推开满怀记忆</p><p><br></p><p>泪光笑盈盈</p><p>在三更时分开始濯洗</p><p>每一条回老家路</p><p>我的脚印</p><p>一句句</p><p>轻轻念诵着关于你的</p><p>无数个排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