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末回来,习惯性的问了孩子一句:“这个周末有些什么作业?”“语文、数学都有,还要做一个竹人!”儿子低沉的回答到。“竹人?”我不解的追问,儿子不紧不慢的解释说他们学的一篇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竹人,老师就要大家也做一个竹人。</p><p> 如果在农村,这样的家庭作业就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可在县城,从哪儿去找竹子呢?讨论一番后,决定到临近县城的北海乡亲戚家砍竹子做竹人!约上小伙伴,我们一路欢歌笑语踏进了“十里桃花”的北海。</p> <p> 竹子很快就砍来了,三个小伙伴拿起准备好的小锯子开始捣鼓起来。一开始锯的时候总是出问题,要么不走锯路,要么竹子总是滚动,好不容易锯下一节还是歪的……我在一旁简单指导,并让他们做事时应该多动动脑筋,多观察后再做。后来,他们三个团结起来,相互协作,两人按住竹子,轮流拉锯,很快就锯出了一些像样的竹节来。</p> <p> 正在他们觉得拉锯已经是得心应手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小锯子的锯片掉了!一阵惊慌与商讨后,他们三个相互协作着把小锯子重新安装好。一阵阵欢笑和急促的拉锯声又响起了!三人轮番上阵,还比较着谁拉锯更厉害,小段同学被公认为有“木匠风范”!</p> <p> 竹子材料准备好了,可绳子没有!儿子的叔爷爷告诉他们可以自己做绳子,说着就示范起来,小伙伴们好奇又惊叹的看着。</p> <p> 他们又开始了学做绳子。卷起裤管,把胶线均匀分成两份,放在白嫩的大腿上,左手捏住线头,右手按住分开的丝线使劲往前搓,等分开的两半丝线拧紧后按住,左手松开轻轻一拧,分开的两条丝线就拧成一股绳。一开始,他们总是困难重重,问题百出。经叔爷爷的耐心指导,最后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虽然搓出来的绳子有点丑,但总算看上去像绳子了。二十多分钟后,小姜同学率先搓好绳子,儿子和小段同学随后也相继完工,一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短暂的高兴过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大汗淋漓,大腿从白嫩变成了红青!</p> <p> 小竹人终于完成!虽然看上去粗糙、丑陋,但孩子很满意。</p><p> 这次家庭作业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没有意义,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思想来看它,它就是一次历练,一个成长过程。半天时光,小伙伴们忘记了手机,忘记了电视,学会了合作,感受到了劳动后的幸福,收获了友谊和欢乐。孩子的成长很快,稍不留神,我们就错过了。别把孩子的成长当成是一种负担和累赘,应该把它当成一种责任和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