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幼儿园学习记录第三周

水猴子

<p>  本周是我在南京鼓楼幼儿园学习的第三周。小班的幼儿经过前两周的在园适应,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常规的初步意识。但经过三周,有部分孩子的问题也明显显现出来了。所以本周我将会简单记录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例以及教师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保护幼儿隐私,后文都采用小名非大名)</p> <p>  案例一 满满(小名)</p><p> 九月三日观察记录:满满洗手后走到厕所外,停住。教师一边招手一边说到:“满满,到我身边来好吗?”满满扭着手指,把头转过去,看着睡房,走到睡房最靠近门的床上,说着:“我困了。”脱下鞋子,开始爬上床。老师跑到他身边,拉住他的手,说:“满满,现在不睡觉。”满满不断挣扎。</p><p> 九月八号观察记录:老师抱着满满,看着满满说:“早上好,满满。”满满把头转过去,说:“老师,早上好。”老师把满满的头转过来,“宝贝看着我说话可以吗?”满满低下头,开始扭着手不作声。</p><p> 九月十三号观察记录:在排队时,满满从队伍末尾挤到可爱多的身后,看着可爱多头上的夹子,伸手抓住可爱多的夹子,扯着可爱多的头发往后跑。可爱多就哭起来了。随后,教师拉开他们,满满依然抓着夹子不放“这个好看,我想帮她夹上面去。”</p><p> 从以上几个片段以及我多天的观察,可以发现满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例如对话时,满满的目光没法集中;满满出现了攻击性行为;满满无视成人指令等等。</p><p> </p> <p>  案例二:等等</p><p> 九月十五号观察记录:等等刚入园,跑到老师身边,抬头看着老师,伸出手,抓住老师的衣服,说:“老师,吃过点心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吗?”老师蹲下,回答,“对,下午妈妈就来接你,早上好。”等等依然抓着老师的手问到:“但是妈妈吃过饭就来接宝宝回家了,对吗?”老师:“对,你去洗手吧,老师陪你看读书怎么样?”等等往前走了一步,然后绕回来:“我洗过手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对吗?”老师就拉着等等一起去了厕所,并回答他“对”。等等打开水龙头停下,“因为我想妈妈了,我洗过手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对吗?”每日重复多遍。</p><p><br></p><p> </p> <p>  等等是一个入园非常难以适应的孩子,主要表现在情绪非常大,一方面一直在不断重复追问同一句话;</p> <p>  案例三:淇淇</p><p> 九月十七日观察记录:吃午饭时,老师在盛饭菜,淇淇用手捂着嘴巴,哭着,喊到:“我不要吃!我不要吃!”,老师轻声哄她,并将饭碗放在她面前,淇淇立刻哭的更大声了,并且不断重复:“我不要吃!我不想吃!我不要吃!”</p><p><br></p> <p>  二、教师的应对措施</p><p> 我仔细观察教师对此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和家长的沟通合作。面对这三个比较突出的孩子,我们老师注意到他们的个体差异,分别制订了一整套的计划。对于满满的问题,老师首先对他开展了连续的追踪观察,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将这个孩子的情况上报给园方备案;针对满满目光不聚集的问题,教师会抽出大量时间陪他,让他尝试盯着自己或是前方,进行交流。针对满满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及时制止,会去询问他的想法,并且以自己为范例,让满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等等的情况,教师尝试采取了转移注意,情绪安抚等多种方法,都已失败告终。所以最终教师们尝试了消退法,当等等长时间不断重复一个问题时,教师暂时不应答他,不给等等任何刺激,尝试让等等减少此类行为,并且比较多地在日常各项活动中陪伴他,增强他的安全感。针对淇淇的情况,教师采取了类似于脱敏疗法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让淇淇减少对于幼儿园吃饭的恐惧和抗拒。</p><p> 对此,老师还主动和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主要为了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家长反应孩子们的在园情况,以及和家长讨论教育这些孩子的措施。时常有不配合的家长,所以需要教师拿出耐心和沟通的技巧。</p><p><br></p>

满满

老师

教师

等等

可爱多

记录

孩子

观察

妈妈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