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牵动人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组建了发热门诊工作梯队,全院职工放弃休假,不计报酬,不畏生死,冲锋到疫情防控第一线。1月24日年三十,发热门诊筛查出一例有武汉旅行史的发热肺炎病人,后经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成为廊坊市首例确诊病人。在有确诊病例之后,发热门诊就诊筛查患者日渐增多,最忙的时候一天门诊量超过200人。截止3月6日,筛查就诊发热患者2682人次,住院观察96人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例。医护人员不仅要近距离接触患者,进行高危作业如咽拭子采集等诊治工作,还要对患者做心理疏导工作,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病区卫生消毒、医疗垃圾的处理等等清洁工的工作也由他们完成。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捂着口罩和护目镜,又闷又热,浑身是汗,有时呼吸都需要调整。因为防护用品紧张,大家都尽量不喝水,甚至穿上纸尿裤,就为了能给战友节省一套防护服……<br> 在结束发热门诊梯队工作后,还要进行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这个时间是最为枯燥的,每人一个房间,大家都不允许出屋,饭菜直接送到门口。虽然家人近在咫尺,他们却只能隔着手机屏幕相见。<br> 2020年3月4日7:30,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宾馆门前,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值班人员集合出发去上班。他们作为进入一线的梯队成员要进入隔离区工作14天,然后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才能回到正常生活。 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本身也可能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上下班都由专车接送,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宾馆到发热门诊,两点一线,不能回家,也不能去别的地方,基本是和外界隔绝了。 两点一线,尽管寒冷他们上下班也就只穿一件单衣,到了单位直接换上鞋子,穿上隔离服就进入战斗状态了。 医护人员在穿隔离服,尽管已经很熟练了,穿戴整齐也要十多分钟。 更衣室中胶带、奶箱提手和剪成小块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呢? 原来剪成小块的东西是水胶体敷料,贴在常被口罩和护目镜压迫的地方可减轻压疮的发生。护士许瑞琪脸上贴着水胶体敷料。 奶箱提手用来“代替耳朵”戴口罩再也不会勒的耳朵疼了。 胶带用来粘牢“脚套”,因为没有专用脚套,只能用垃圾袋代替。 护目镜不是一次性的,用消毒液浸泡晾干后重复使用。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小窍门,用洗手液擦拭护目镜不容易产生水雾。 护目镜没有擦过洗手液的地方和擦过的镜片形成鲜明对比。 在隔离服上写上名字,便于患者和彼此识别区分。 医护人员戴上双层手套 护士李娜说戴双层手套给患者抽血手感明显很差。 一位英国籍患者和亲属刚刚采集完核酸标本。<br>确诊新冠肺炎和确定感染者是否达到痊愈标准,都离不开核酸检测,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步骤。 检验人员处理大量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标本检验工作,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一旦吸入,极易发生感染,甚至还可能造成感染扩散。 一患者在做CT检查 新住院一例高热患者,医生查房询问病情 护士赵娅萍为小患者测量体温 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和CT报告如有异常,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告知主管医生。 准备出院的患者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赵娅萍和刘静将医疗废物运送到临时转运点。因为发热门诊的高风险性,清洁工辞职了 工作结束后,严格按照要求,一遍一遍洗手,一层一层脱去身上的防护。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稍有不慎就会被污染。 将在隔离区内穿着的所有防护放到医疗废物桶内,然后进入浴室洗澡更换衣服之后回到清洁区。 脱去帽子口罩的赵娅萍脸上印迹明显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宾馆 护士姜芳芳行李中带来了平日用的化妆品,其实根本派不上用场,独居一室的她只能对着镜子自己美美 睡不着的时候拿出手机翻看着孩子的照片,姜芳芳已经近一个月没有看到自己的宝宝了 虽然离家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姜芳芳望着家的方向盼望着疫情尽快结束,早日结束集中隔离与家人团聚,回到正常生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