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我读《四时幽赏录》

感性的蝴蝶

叶丽华 <p>  秋雨潇潇,正好读书。《四时幽赏录》是我从一个朋友那儿借来的,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插画,一条小径,一座亭子,一个游人,干干净净,如此而已。</p> <p>  我用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感觉很清新,很治愈。过了几天,又读了一遍,这回可以说是纯文字的阅读,把明代养生达人高濂写的文言细细揣摩了一遍,品读了今人陈云飞的导读,当然偶尔也探究一番插画。等到要去还书时,想想有些不舍,于是第三次捧起它,每天清晨很有仪式感的焚香、读书。</p> <p>  全书由四十八个小短篇组成,每个季节十二篇,每篇结构相似,在描写高濂情趣生活的同时,结合介绍了此处景观的历史沿革,并且勾连相关的历史人物。这种以四季景观描绘西湖游赏之趣的写法实属匠心独运。其笔下的幽赏闲事,命名清雅,时空清幽,妙趣天成。更为妙不可言的是书中的插画,有古代的名画,有遗存的老照片,也有现在的摄影作品,或疏意旷达,或空灵飘逸,在阅读的同时品画,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一个懂得幽赏和善于发现真趣的灵魂是可爱的。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高濂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能诗,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无不精通。对他来说,西湖四季境趣各异,无时不能欣赏到美景。他所面对的并不仅仅是一池清水,更有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p> <p>  人和风景是要讲缘分的。深甫先生的赏花与常人不同,他看桃花,花闹人闲,其中幽趣,不是一般赏花人能尽得的。他会在晨曦,夜晚,日暮时分,细雨中、晚宴上,春江归去之时……花如美眷,初起、步月、微醉、浴罢、晚妆、病怯,情境不一,意态各异。深甫先生与之深情对话,就像《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一样,在别人不经意的时间里,发现四季不同寻常的美。九月时节,下了一夜的雨,到早上停止了,朝阳很明亮地照着,庭前种着的菊花上的露水,将要滚下来似的全都湿透了,觉得是很有意思的。疏篱和编出花样的篱笆上边挂着的蜘蛛网,破了只剩下一部分,处处丝都断了,经了雨好像是白的珠子串在线上一样,她觉得非常有趣。雪薄薄地积着,又或者是雪下了很大,在廊下近边,同了两三个意气相投的人,围绕着火盆说话。那时节真是最有意思。</p> <p>  人们对于雨总有千言万语的表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雨下了千年,仍在继续,落满一湖烟,把所有的东西模糊了,潮湿了,记忆、人心、爱和别离。深甫先生对于雨,更是有一种浅浅的喜欢,淡淡的不舍。选一个微雨天,雨丝儿在空中飘着,与湖山上的烟雾会合,忽而遮住了青山,云在树梢上蒸腾,顷刻间也迷蒙了山林。在朦胧里,酝酿着那一缕缕幽幽的古味。雨过天晴,空气清爽,他对涤尽尘埃后万物的光泽,雨中的湿漉酣畅,雨后的清新明亮,都心生喜欢。他在那儿看雨,看着看着,悟到了人生况味,亘古不变的生命智慧! </p> <p>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都是一个美好的意象。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深山月上,掬来泉水煮茶,深甫先生与通禅的高僧在这里设席,相对而坐,吟诗唱和,谈禅说偈。宇宙无边,只一轮孤月挂在天上,像被露水润湿过的月光,散着清辉。淡中识得人生味,静中品得日月长,淡是一种静美,一种超越凡俗的净化。</p> <p>  读书喝茶,不谈喜悲。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坚持。《红楼梦》中妙玉对于茶的讲究印象极深,对不同的人,奉不同的茶,选不同的茶具,妙玉品茶之精,超凡脱俗。“收的梅花上的雪,来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这些描述看出一位懂茶之人的。跟妙玉一样,茶到了深甫先生手里,自然不只是解渴之物,还演绎成一种形式,一种消遣,一种讲究,更赋予一种品格和格调。他的每一泡茶都在体悟生命的全过程,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感知真实质地。人一旦活得粗糙了,生命便不可能精细,那么做事要求精细也只是口号而已。</p> <p>  寂寥是清格,闲情亦有深趣。“若刚开始是雪粒子,一定还在竹叶上弹跳,发出哔哔啵啵清脆的响声。待雪越下越大,连绵不断,翩翩簌簌,居然听出悠然的音韵来,这声音让人感到逸然清雅。”当读到《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一文时,我就很自然地把它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联系起来,一样的雪天,一样的西湖,一样的心境。西湖静美深邃、皑皑阔远的雪景和作者巧遇知己的雪中情事,一路娓娓道来,让人心生向往。在认识到自身和万物的空性之后,体会到与之融为一体的饱满。一种清洗,一种倒空,一种静寂,一种满盈。如此这般地空与满。这世间有多少风景是需要寻觅的心情来体味的?</p> <p>  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那么,当遭遇困厄之时又当如何呢?大自然是有神奇疗愈力的。那个系统的密码藏在叶脉、花苞、树皮、果实、盘根错节里,藏在风里、云里、山中、水里……心之所安,即是故乡;心之所往,即是远方。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更应去大自然,观察、探索,寻找古人“步山径野花幽鸟”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接受身、心、灵的洗礼。足力所能到的地方,哪里不能成为我心休憩的地方?既然这个世界给了我们这么多神秘的色彩,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地去欣赏呢?</p> <p>  每个双休日,我都会去接触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我会怀着一颗欢喜心走向原野,走向森林,去看看小草的坚毅、花朵的耐力、昆虫对大地的敏感度、月光的慈悲普世、山川的不动不摇、落叶的洒脱、行星的微妙运转、岁月寒暑的规律……即便散步,我也喜欢去河边、山地,因为那里可以嗅到树林的清芬,听到鸟儿的婉转,感受到流水、清风、阳光。有鸟时,看空中的繁华;无鸟时,看远天的清明,亦是好的。更令人欢喜的是,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鱼虫兽竟润泽了我一度枯竭了的才思。</p> <p>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许多,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续。为了不断求新,许多事情在被遗忘,许多东西在被忽略。新学期伊始,我的朋友柱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写了一条状态:枝繁、叶茂、果香,我即刻和了一句:风和、日丽、云淡。生命,本来就是一段旅程,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