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纵览中国国家博物馆

老马识途一往无前

<p> 2020年国庆节前,我通过网上预约两次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纵览领略,一饱眼福,分享好友,同越时空。</p><p>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截止至2013年末,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国博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p><p> 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958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1959年8月工程竣工,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面左侧,处于东西长安大街以南,正门向西,面向天安门广场;偏门向北,面朝故宮,临长安大街而开。</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两面相对而矗立。形成左右两座宏伟建筑,簇拥者天安门广场。</p> <p> 我一直向往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览,解惑多年前参观法国巴黎卢浮宫后的反问。</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p><p> 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p> <p> 新的烫金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字,在正门两侧立墙体上闪烁发光,红色的国博馆徽在阳光中显得特别抢眼。</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原先两馆合为一体,以中央大厅为界,北半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为中国历史博物馆。</p><p> 我们提前一周先在网上预约参观时间,乘公交车在天安门东站下车,在前往参观之时须携带身份证,从北门经过安检通道,步入中国博物馆北门正厅。</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门前,从大理石台阶踏步而上心仪澎湃,迎面而来的是12根并肩矗立高耸入云的外廊柱,让人陡然生敬,外立面墙体焕然一新。</p> <p> 跨过堂前百步门厅,是又一排肩并肩高大昂然的内廊柱,像哨兵一样庄重肃静而立。</p><p> 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主体四周,内外廊柱共84个,守护着中国国家博物馆风雨无碍。</p> <p>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从国家博物馆北门一走入西大厅,就会被眼前错落有致的雕像所吸引。他们或沉稳或严肃地静静注视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参观者,亲切地向人们讲述其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p><p> 西大厅展出15幅画作和41件雕塑作品。王朝闻的“刘胡兰”、司徒杰的“白求恩全身像”、许章衡“红军和彝族兄弟”、潘鹤的“翻身农民”……“这些都是美术史上经典的作品。”</p><p><br></p> <p> 由北至南纵贯博物馆大厅,坐立者瞿秋白、方志敏、白求恩、董存瑞等革命仁人志士的雕像,让观览者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幕幕历史背后的人物和事件,更加深感今天的美好与幸福来自不易,提醒后人应珍惜现在,勿忘历史,振兴民族,崛起中华。</p><p>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p><p>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p><p>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p> <p>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p><p>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p> <p>  秋瑾,1875一一1907,自号“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中国女权的倡导者,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p><p>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事泄。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p><p> 秋谨横马飞驰骋,一腔热血洒民国;</p><p> 执意抛颅勇献驱,唤醒无数女英豪。</p> <p>  《北伐军》,表现了一位参加北伐革命的战士,左手握拳,右手持枪,表情严肃坚定。由此塑像,他无声地向我们揭示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p><p> 北伐战争的意义在于打击军阀势力,加深革命认识,保证国家独立,维护祖国统一。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p><p><br></p> <p>《大路歌》原本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歌曲。这一雕塑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劳动场面,还刻画出来了劳动人民争取民主和自由的精神追求,他形象的诠释了“大家努力,一起向前”的歌曲内容,表达了雕塑家对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坚韧不屈精神的歌颂。</p> <p>  《翻身农民》的雕塑,形象反映了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农民翻身当家做主的喜悦与自豪。</p> <p>  《日出》刻画了一位肩背大刀,身着民族服装的赤卫队战士形象,他头微微扬起,既凝视着前方,又似在憧憬光明和未来。</p> <p>《红军和彝族兄弟》让人想起了“彝海结盟”的的故事,这一事迹不仅是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在党史、军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值得称道的一章,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红军炊事员》,由嵇信群以玻璃钢制作。</p> <p>  小小报童穿梭忙,新华日报全售光;传送远声不迟缓,递播新闻喜洋洋。</p> <p>  红小鬼号手。</p> <p>  《女红军》</p> <p> 西大厅两侧墙壁上悬挂有八女投江等惊振人心的历史传说。</p><p> 凝神聚目这幅油画,油然再现了1938年10月,东北联军第5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遭到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而队伍中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之中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慧民年仅13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了战友安全转移,她们背水一战,弹尽粮绝,面对敌军逼降,她们视死如归,选择了投江。她们携手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之中,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汹涌的江水淹没了战士的身躯,而她们临死之时高唱的国际歌,袅袅在耳,不绝如缕:“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p> <p>《送别》,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作品《送别》,既是靳尚谊早期油画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表现长征题材的重要作品。</p> <p>  国画《北平解放》 是叶浅予先生运用年画形式,充分发挥红光亮的特点,于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p> <p>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色经典巨制,由画家沈尧伊于1975-1976年创作。曾经赢得从850万起拍,经过数轮激烈争夺以4025万成交,创出画家拍场纪录。</p> <p>《延安火炬》油画的作者是蔡亮,此画创作于1960年。是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创作高潮中,创作出的经典油画作品。此画展现了抗战胜利后,延安人民手举火把、敲锣打鼓、奔走相告、连夜庆贺的场景,成为时代的光辉记录。</p> <p>  从三楼的平台上,向下俯视,雕像龙居、游人似水,您会感到莫大的视觉震撼与感受冲击。</p> <p>  西大门正对着人民大会堂。步入西门正厅,庄严肃然,雄伟壮观。</p> <p>  西大门正厅进去,正对面是中国博物馆1号展览大厅。</p> <p>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号中央大厅。本次展览以馆藏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为核心,配合展示与“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珍贵文物、文献,以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影音资料。</p> <p>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块《中央人民政府》门扁。</p> <p>  文物展品共24件/套,分为五组。</p><p> 第一组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开国大典当天相关的重点文物展品,主要包括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灯笼、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开国大典上使用的话筒、国旗、国歌唱片、中央人民政府木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等。</p> <p> 第二组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主,重点展示人民政协的前期筹备情况。展品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手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p><p><br></p> <p> 第三组重点展示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成立过程。展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章、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各部门印章等。</p> <p>  中央政府各部委印章。</p> <p>  展厅左侧的《开国大典》,是画家董希文1953年创作完成并在之后修改过两次的作品,2011年国博新馆开馆后展出,也是“文革”后首次与公众见面。</p> <p>  油画《百万雄师下江南》,画家董希文1959年作品。董希文(1914年—1973年1月8日),浙江绍兴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p> <p>  《历史的潮流》,画家金山石作品。反映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一一西柏坡。</p> <p>《淮海大捷》,画家鲍加,张法根作品。</p><p>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万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战役结束,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p> <p>  《东渡黄河》,画家钟涵作品。1948年3月21日,为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形势,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自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23日东渡黄河,与叶剑英、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委会合,随后进驻晋察冀解放区建屏县西柏坡村。</p> <p> 第四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情况,展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馆印章、中苏建交后两国国书等,着力展示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承认。</p> <p>  </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使用的话筒。</p> <p>  第五组为《新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展示社会各界对新中国强有力的舆论支持。</p> <p>《狼牙山五壮士》画家詹建俊作品。</p> <p>《长征路上的宣传员》,画家赵以雄作品。1959年创作。长征途上地势凶险,红军宣传队员们会喊着号子,唱着革命歌曲,给战士们加油鼓劲。在这幅画作的画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红小鬼”宣传员,正站在路边鼓励着艰难地爬雪山的红军战士们。</p> <p>  《过雪山》,著名画家吴作人创作。</p><p>描绘的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第一座雪山一一四川西部夹金山。长征艰难不畏惧,翻越雪山意志坚。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p> <p>  正厅地下二层为《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北侧为远古,南侧为清末,汇集了2520件展品(其中一级藏品521件),其中不乏在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经典文物,比如说人面鱼纹彩陶盆、有着“中华第一龙”之称的红山文化玉龙、薄如蛋壳的黑陶杯……</p><p> 《古代中国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p> <p>  展厅门口右侧竖立着老子石刻雕像,左侧竖立着孔子《问道》石刻雕像。</p><p> 一右一左两圣贤,一刚一柔达人间;洞穿万年道不朽,万世师表两千年。</p> <p>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这两个大家生活在春秋百家争鸣时代。彼此间也有交流。史上说,孔子曾专门去拜访老子问道,就是求教和探讨。孔子见老子问道的记载见于《礼记》《孔子家语》《庄子》等著作。</p> <p> 第一部分: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p><p>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狩猎活动,完成了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进化过程。</p> <p>  虎纹石磬</p><p> 商代 打击乐器</p><p> 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编磬。这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p> <p>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化进程,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发明了农业和养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在聚落分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p> <p>  人面鱼纹彩陶盆: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T”字形嘴巴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似与人嘴重合,似乎口内同衔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处有相对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p> <p>  三星塔拉玉龙</p><p>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p><p>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p><p>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p><p>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p> <p>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青铜器时代。</p><p>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青铜铸造达到鼎盛,辉煌灿烂。丰富的汉字材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西周统治者推行的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利”青铜㲃:周武王时期,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西周的封建邦国)</p> <p>  </p><p> 青铜面具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p> <p>  后母戊鼎</p><p> 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礼器。</p><p>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p><p>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p><p>“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p><p>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p> <p>  子龙鼎, 商后期商末周初,传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通高103厘米 耳高22厘米 腹高43厘米 足高36.5厘米 口径80厘米。子龙鼎,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饕餮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凸弦纹。</p><p>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p><p> 子龙鼎所铸铭文“子龙”之“子”字较小,下“龙”字以双线勾勒,虬劲有力,恰如一竖立且尾部向右上盘卷的龙形,瓶形角,圆目,张口,生动传神。器颈部所饰,一为有首无身饕餮纹,瓶形角;二为首身完整饕餮纹,卷角较宽, 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以凸起的鼻梁部位为对称轴线,躯干向两侧同时展开,形成一首双身,意在以平面展示立体。两类饕餮纹相间环列,静中求变。整个饕餮纹带由一个单元纹样向左右两方反复连续伸展构成,整齐并富有节奏。器足上端所饰饕餮纹卷角如羊,角尖部内卷并高高凸起,愈显动感,也与鼻梁部位耸起的扉棱增加了器物的稳定。</p><p> 子龙鼎造型雄伟,在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而且铸造精细,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经典之作。</p> <p>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p><p>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p> <p>  第四部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p><p> 秦汉时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时代。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繁荣。我们的祖先在秦汉时期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建树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丰碑。</p><p> 金缕玉柙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68年5月,1973年河北定县出土。</p> <p>  西安出土兵马俑,</p> <p>  第五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p><p>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战争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瓷器制造成就显著,青瓷制作技术精湛。社会生活形态发生重要变化,家具、服装等出现新形式。社会的变革和中外文化的交融,使思想文化呈现全新面貌。</p> <p>  第六部分: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p><p>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p> <p> 第七部分:辽宋夏金元时期(公元916年-1368年</p><p> 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从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走向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重大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宋元海外贸易繁盛,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p> <p> 第八部分: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p><p>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王朝体系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其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社会经济也呈现出超越前代的繁荣。但中国这一农业文明古国,正与后起的工业文明大国悄然拉大差距,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p> <p>《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p><p> 全程仔细观览,仿佛步入中国古代文明崛起更替史的森林,宛如上了一堂生动别致的历史教课,恰似读了一本丰富厚载的中国史书,就象穿越了五千多年中华发展兴衰的时空。</p> <p>  一楼左侧2号展厅是《重山和畅》一一画家书法家苗重安作品展。</p> <p>  苗重安,1938年生,山西运城人。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师从贺天健先生研习山水画。1980年负责筹建陕西国画院,曾任院长。原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联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p> <p> 苗重安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多表现黄河流域与丝绸之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重走丝路古道,弘扬汉唐雄风”。画风写实意境开阔,沉雄博大,颇有诗意。作品《黄陵古柏》《一览众山小》《龙羊峡的黎明》先后参加第六届、七届、九届全国美展;1991年《春回高原》参加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曾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北京会议中心和北京火车站创作《轩辕柏》、《壶口飞瀑》和《群峰竞秀》等巨幅画作。在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冰岛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国内外的博物馆和美术院校收藏。</p> <p>  《轩辕柏》</p> <p>《风雨过后春更浓》</p> <p>《虎穴佛韵》</p> <p>《走进喜马拉雅》</p> <p> 为天安门城楼庆祝建国55周年创作巨幅山水画《香格里拉》陈列于正厅中央。</p> <p>  一楼大厅右侧3号展厅是《天地同和》中国古乐器展览。</p> <p>  贾湖骨笛</p><p>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精致骨笛分属於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p> <p>  二楼第 3 展厅《众志成城》一一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p><p>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安全和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付出巨大代价,作出重大贡献。当此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就是要用艺术作品记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构筑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时代记忆,展现中国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的大国担当。</p><p><br></p> <p> 本次展览包括三个单元:“抗疫·美术家在行动”、“抗疫·书法家在行动”、“抗疫·全国群众在行动”。抗疫工作开展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号召全体美术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画笔,以笔作枪,和全国人民一起共战疫情,用美术作品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倡议书发布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共计75147件。在“抗疫·美术家在行动”单元中,展出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宣传画、连环画等96件(套),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从七万多件作品中严选出来的优秀作品。</p> <p> 本次展览共展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创作的美术作品近200件(套),艺术形式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宣传画、连环画、雕塑、书法、篆刻及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内容以表现病患救治场景和疫情防控工作为主,兼及疫区人民生活保障、复产复工、对外医疗援助等方面,全面生动地刻画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既有年逾古稀、声誉卓著的老艺术家,也有勤耕不辍、创造力旺盛的一线艺术家,还有一些基本功扎实、活跃在基层群众中间的美术爱好者。来自全国各地群众创作的抗疫主题美术作品,以亲历者视角生动刻画了人民群众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之下英勇不屈、守望相助的抗疫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p> <p>  二楼第八展厅《宅兹中国》一一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p> <p> 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意思?武王伐纣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西周的册命典礼要经过哪些程序?在近日开幕的“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找到。</p> <p>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金文中形形色色的族徽。据介绍,商代中期开始,青铜器上出现了像画又像字的图案,专家称之为族徽,即用来区别不同部族的徽号标志。族徽文字与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的表现的是人物形象或人体部位,有的是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还有武器、工具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如户卣上铭刻的“户”,为单扇门的形象。《说文解字》曰:“半门曰户。”古文字中户字的本义是指单扇门,引申为房屋的出入口。</p><p><br></p> <p>  金文从商代早中期开始萌生,其后日益繁复、丰富,至秦汉时期仍广为流行。不同时期的金文有不同的风格,大体而言,殷商金文神秘瑰丽,西周金文典雅庄重,东周金文清新繁细,秦汉金文素雅古朴。在展览的第一单元,通过按时代顺序排列的展品,可以窥见金文文字源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艺术面貌。</p> <p>  《何尊》是此次展览中名气最大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因为铭文中出现了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国”而备受瞩目。“‘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是周武王灭商后祭天的宣言,意思是我们要建都于天下之中,来治理四方。”翟胜利说。尽管何尊上“中国”的本义与今天我们的专有国名“中国”差异显著,但这种提法与国名“中国”的出现仍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何尊铭文涉及文王、武王的一些文治武功,更重要的是记述了与成王营建成周有关的一系列史迹,其中包括成王在成周祭祀以及成王亲口陈述营建成周的初衷等,不少内容可与《召诰》《洛诰》等传世文献互补互证。</p> <p>  《守卣》商代晚期。</p><p> 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出土。</p><p> </p> <p> 《利簋》</p><p> 武王征商是中国早期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陕西省临潼县出土的利簋,由周王朝的史官利所作。他因参与征商之战而受到武王赏赐,故铸此礼器祭祀其先祖檀公。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在甲子日,并提到当天清晨岁星(即木星)当空的天文现象。铭文还指出,仅在一天之内,武王就取得了征商关键战役的胜利。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武王征商这一历史事件,进而认识商末周初的关键历史分野和时间坐标有着重要意义。</p> <p>  《逑盘》西周晚期。2003年3月陕西省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p><p> 这件文物,是被称为‘青铜史书’的逑盘。上面有372字的铭文,记录了从周文王到周宣王长达200余年的历史,它和《史记》《尚书》中对西周的记载是相互印证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王竤介绍说。在逑盘铭文的前半部分,西周贵族单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历数包括其本人在内的八代单氏族人奉事西周天子的世族事迹,同时将文王至宣王共12位周王文治武功的主要事迹也逐一罗列,堪称一部极简的西周断代史。</p> <p> 二楼第9展厅《高山景行》一一孔子文化展。</p><p> 值此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于2019年12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p><p>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联合国内文博单位策划推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也是国家博物馆联合地方文博机构、研究机构合作举办历史文化系列展的重要成果。</p><p><br></p> <p>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p> <p>二楼10号展厅《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p> <p>  展览包括“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个部分,汇集了自新石器时期至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总共700余件,其中包括41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40余件孔子文化题材美术作品,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力图为观众和研究者讲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脉络与深远影响力。</p> <p>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p> <p>  乾隆御笔《时中立极》</p> <p>  二楼11展厅《国色初光》一一甘肃彩陶艺术展。</p> <p>  瑞典学者安特生与中国考古。</p><p> 瑞典学者安特生1914年受北洋政府邀请来到中国,负责矿产资源调查,由于战乱不得已转向化石采集和考古研究。于1921年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之后,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并且又称之为“彩陶文化”,从此彩陶的研究进入中国学术领域。在中国突然发现的彩陶文化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它又是怎样起源的?在这样的思考中,安特生将目光转向了西亚,他推测中国彩陶并非本土起源,它的技术与文化传统应当是来自遥远的西方。由此,安特生将研究方向转到中国西北,他推测那里应存在着一条自西向东传播的彩陶通道。</p> <p>  三楼第 18 展厅《漂槎万里》一一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p><p> </p> <p> 详细介绍了古代海上贸易的形成和许多沉船打捞过程及珍品。</p> <p>  三楼第17展厅《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p><p>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一万年以前已有陶器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p> <p> 中国古代瓷器按釉色与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颜色釉瓷,另一类为彩绘瓷,彩绘瓷又可大致分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览是从我馆的藏品中挑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瓷器藏品,此展分为三个部分。</p> <p>  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窑场林立、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技法丰富,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庞大窑系,地域特色鲜明、工艺水平极高,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p> <p> 南区三层11号展厅《中国古代钱币展》为常设的专题陈列。</p> <p>  商代 阿文绶贝。</p> <p>  春秋 包金铜贝</p> <p>  春秋战国时期 刀币。</p><p> 刀币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赵国的钱币,因时代、地区不同有形状区别。</p> <p>  清朝为适应贷币大额流通应运而生银锭。</p> <p>  纸币</p> <p>  古代造币模板</p> <p>  造币工艺。</p> <p>  三楼19展厅《中国古代佛雕像》展。</p><p>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重新开馆后举办的重要专题展之一,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地域、质地的佛造像文物精品,展示佛造像艺术的发展历程。</p> <p>  公元1世纪,在古希腊雕塑艺术影响下,佛教造像最早出现于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地区。中国的佛造像艺术是在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将佛教高深的哲理转化为艺 术形象,不断吸收、融入中国之文化艺术,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内涵、鲜明时代风格与不同地区特色的中国佛造像艺术体系。</p><p>  </p> <p>  佛造像,是带着宗教情感的艺术创作活动,其工艺手法多样。本展览汇集的佛造像艺术精品,既有简洁质朴的古印度造像,又有华丽庄严的藏传佛像;既有中亚遗风的彩塑泥像,又有中土气韵的木雕造像;既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也有海外回归的石窟瑰宝。其中早年被日本山中商会盗凿流失海外刚刚回归国家的山西太原天龙山唐代石刻菩萨坐像,姿态生动,衣纹流畅,是盛唐石窟雕塑的杰出代表;特别是高达两米的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像,是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藏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体型之大,实为罕见,可称是精美绝伦。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造办处制作的藏传佛像,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实乃汉藏交融的艺术杰作。</p> <p>  二楼南第12展厅《中国古代书画展》。</p><p> “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展览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 图为弘历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p><p><br></p> <p>  图为宋人绘制《辋川图卷》系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而成。</p> <p>  三楼第12展厅《雕绘乾坤》一一 潮州木雕展一雕绘乾坤,在中博三层展出。</p> <p>  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雕体系之一,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揭西、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今统称潮汕地区),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及龙眼木雕并誉为“中国四大木雕”,其历史源远流长,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三楼第6展厅《向往经典》——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邀请展。</p><p> 在21世纪20年代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华艺文基金会协办的“向往经典——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邀请展”,于2020年1月17日上午10点30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隆重开幕。</p> <p> 此次展览中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按年龄排序)王子武、陈家泠、范曾、老甲、张立辰、吴山明、姜宝林、龙瑞、霍春阳、赵建成、唐勇力、冯远、吴宪生、赵奇、范扬、田黎明、薛亮、高云、马书林、何家英、胡伟、江宏伟、赵卫、周京新、于光华、陈平、纪连彬、张望、何加林、张江舟、徐里、卢禹舜、李翔、徐累、林若熹、马锋辉、贾广健、刘西洁、莫晓松、刘彦水、刘万鸣、徐惠君等42位国画家,以及孙伯翔、李刚田、刘洪彪、孙晓云、陈洪武、管峻、陈忠康、陈海良、杨涛9位书法家的90余件书画精品。</p> <p>  二楼南9展厅《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p><p>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数量浩大、题材丰富、形式各异的明清肖像画作品。本展览共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五十余件(套)肖像画及其辅助展品,全部是深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库房沉睡多年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现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与美学价值。展览主要以四个单元来展示明清肖像画的概貌,借此,既可体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的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p> <p>  三楼第1展厅《记住乡愁》一山东民俗艺术品展览。</p><p> 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同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博物馆共同举办“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展现我国特色鲜明、生动多样的乡村民间艺术,深入发掘传统民艺的文化原生动力与时代价值,为留住乡味记住乡愁、全面完整阐释中华文化进行的最新探索。</p> <p>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抱大海,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勤劳朴实的山东人民在利用自然、经营生活的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塑造了兼具黄河文化和滨海文化特点的民间艺术。功能各异的农具和柳编、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花样繁多的饮食器具、凝聚巧思的织绣和印花布、精美考究的节俗用品、趣味盎然的儿童玩具,无不传递着山东人民对富足与美的追求。本次展览分农事器用、康乐人家、衣裳锦绣、游艺乡风四个单元集中展示1500余件(套)山东民艺藏品,打破工艺类别,还原传统民艺使用方式与文化语境,全面系统反映山东地区传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及蕴于其中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p> <p>  三楼南第2展厅 《格物匠心》一一福建传统工艺展。</p><p> 随形古朴的莆田木雕,莹洁如玉的观音德华瓷像,金碧辉煌的鎏金脱胎大鼎……荟萃福建传统工艺的“格物匠心”,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物局承办,福建博物院协办。展览分为“艺韵百态”“工致精巧”“千文万华”“石以名志”“东方神韵”五个单元,位于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期预计2月。</p> <p>  此次展览通过古代与近现代日常生活器具及民俗用品展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福建民间工艺。华美生动的金漆木雕,面容风趣的木偶、姿态幽默的木雕、造型逼真的石雕、精致传神的剪纸、多彩灵秀的畲族刺绣等都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p> <p>  中国博物馆西大门两侧2一3楼为复兴之路大型展</p> <p>  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 <p>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让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p> <p>  中国博物馆有十大镇馆之宝。</p> <p>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p> <p>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p> <p>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p> <p>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p> <p>  5 、利簋,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p> <p>  6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p> <p>  7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p> <p>  8 、九龙九凤冠,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盖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饰以九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珍珠宝石做成的珠滴,与九龙对应的是八只同样口衔珠滴的金凤,加上凤冠后侧正中的一条金凤,一共是九龙九凤。这件凤冠上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p> <p>  9 、太平天国玉玺,清代。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所以在近代和现代文物中各选了一个代表。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p> <p>  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军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p> <p>  10 、开国大典油画。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p> <p> 2001年去法国考察,曾挤出时间参观了世界著名博物馆卢浮宫。</p><p>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p><p>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p> <p> 法国巴黎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p> <p> 维纳斯雕像 一一 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 204厘米,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p> <p> 蒙娜丽莎 一一 这幅油画又称为《乔空达夫人》。在达·芬奇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油画,可谓苦心经营。后来他把这幅画献给了法兰西斯一世,之后一直被保留在卢浮宫内。</p> <p>  萨姆特拉斯胜利女神 - 这是胜利女神尼凯的立像。她站在船头,展开华美的翅膀,威风凛凛地宣告胜利的到来。据说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大约是罗得斯岛的军队战胜叙利亚的安提欧克斯三世,为了谢神,在萨摩色雷斯岛的卡比利神殿树立了这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其它珍藏简介。</p> <p class="ql-block"> 世界四大博物馆是指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它们被称为世界四大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英国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 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p> <p>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p><p>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翼“艾尔米塔什”(名字源自古法语hermit,意为“隐宫”。由法国建筑师让·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Jean-Baptiste Vallin de la Mothe设计),该博物馆由此得名,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p> <p>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p><p>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文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收藏有300万件展品。</p><p><br></p><p> 对比世界四大著名的博物馆,我深深遗憾中国博物馆稍逊于这四大博物馆。距离、厚载、精萃、时空,似乎差那么一点点,这或许是我的梦幻中不愿看到的,也凝聚着我无量的期盼。</p> <p>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观览出来,思绪万千、感慨万端:</p><p>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记载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史诗与神韵,这里蕴藏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文化、政治、经济、艺术的灵魂与精神,这里承载着中华民族先人创意、创造、创作、创举的历史瑰宝与奇葩,这里铭刻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沧桑艰难与人类的辉煌灿烂。</p><p> 中国国家博物馆除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国之瑰宝外,同时重视通过收藏展览鼓励引导广大艺术工作者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用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p><p> 通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仿佛使我享受了一番历史文化的薰蒸,犹如博读了一本厚实的中国几千年文化蓬勃发展的史书,恰似补上了几十年逃缺的历史、政治、文化、艺术课。骤然使我深感自己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志大才疏、管窥蠡测。人生处处皆学问,世事洞明尚须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世理要躬行。</p><p> 如果你未曾相识中国国家博物馆,建议你走进她;假如你走马观花游览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希望你再次透识她;倘若你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就请你深度认知她。受益良多,获益匪浅,不虚此行,这绝不是笑谈和夸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