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无需掩饰方能真</p><p> 一一读《我们的村》</p><p> -王 正 华</p><p> 弹指一挥间,离开农村己满一个甲子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子千万里,暮年不忘乡愁。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上朔几代人,农村是我们的根。它不仅是地理存在,更是我们一种无法割舍的精神渊源。</p><p>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土地流转、撤村设镇、农民工进城、留守儿童、孤寡空壳村、脱贫攻坚…好消息、坏消息交叉灌耳,真真假假…有欣喜,有崇尚,也有忧虑与疑惑。借用著名作家孔明的话,传统的农村早已渐行渐远,但有多远呢?“远”到了怎样一种状态?</p><p> 凭着职业性格,欲望親眼一观究竟,但家事不妥身体又欠佳,年年有想法,次次便落空,留下无奈的遗憾。</p><p> </p><p> 无巧不成书。一日,翻阅案头新到的《当代陕西》(9~10期)杂志,在读书栏目里,意外发现有孔明的巜我们的村,那是我们的根》;李敬寅的《乡村的画卷一一读我们的村》。特别是他们俩的共同心声:这是一个普通村庄的故事。是对她親近的、温情的,不加掩饰的记录。抨然触动我设法欲读《我们的村》的热情。随即微信《当代陕西》执行总编辑王化欣老师,建议期刊全文转载,满足读者阅读欲望。王总很快地回复,巜我们的村》是本刊记者下乡蹲点作品,正在筹拍电视剧,满足更多人的欣赏。並答应先快递两本给我。</p><p><br></p><p> 巜我们的村》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左京在渭北蒲城和大荔县交界处的龙池镇重泉村蹲点78天的心与身,观察与思考的结晶,110千字。精美纪实的文学读本。</p><p> 放下书,仔细琢磨,这本书为什么要读,好读?</p><p> 作者是引导员。</p><p> 她前行,我们随后。步尘走街串户,访贫问苦,踏进瓜果大棚。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村落巷道,门前屋后,在开创致富的道路上,认识了重泉的父老乡親,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千姿百态。认识了重泉村脱贫攻坚斗争中年轻的代头人一一党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孙满仓,驻村第一书记李鹏,村治保主任兼村合作社经理张三明,村产业园“三剑客”孙存良、孙兴铁、梁振民为代表的乡党们,在自己最基层的岗位上,执着豪气,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在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斗志昂扬,急乡村发展之急,想农民致富之所想,尽管细琐、枯燥、无趣,甚至淘气,被谩骂、被误解,但却依然的执着、坚强,初心不改,令人肃然起敬。</p><p> 作者是故事员。</p><p> 她讲的故事不扩大不缩小,沒有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场景,没有花丽胡哨的豪情壮语。赏读每一句文字,品味每一个标点,件件凡人小事,仿佛你就在其中,熟悉他们的面孔,朴实、厚重的关中腔调声韵,親近情深。平平淡淡,奉献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画卷。</p><p> 重泉村,地处洛河中下游。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蒲城建县时的第一座县城。当时因村中有一高一低两眼泉水,泉水相重,故为重泉县。</p><p> 洛河将大量沙土和淤泥冲击于此,土地肥沃,光照充分,适于种植粮食和西瓜。古有美誉的同州西瓜,重泉西瓜自然包括其中。</p><p> 西瓜是重泉村的招牌。产业园是重泉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抓手。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不作表面文章,因地制宜选址,扩建温冷两用棚,试种新品除吊蓝西瓜外,金香玉、玛德麟、西州蜜、羊角脆、玉玲珑、五月雪等品名繁多,外形欲滴,极富诗意的甜瓜,面市便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p><p> 今天的农村在发展,在变化,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到底怎么样?</p><p> 书中描写的梁小利在抖音上与网友诬陷农民给西瓜注射色素的“嘴仗”和村民自拍抖音视频“首届重泉村吃西瓜大赛”宣传重泉西瓜,颇具与时俱进和生生不息。网络销售,抖音传播这些新生事物刚刚兴起,从城市走向农村需要一个过程。重泉人很快接受,不仅在用,捕捉新的契机,注册商标,开淘宝店,微信销售,自建网站,编写抖音角本,自拍自导…走在了时代的前沿。</p><p> 变化虽细小,但却可贺可喜可望。巜我们的村》用事例和数据,情节与细节说话。</p><p> 2016年建档立卡时贫困63户,236人,如今只剩下3户4人。伟伟外出打工领回了慧子结婚生子,而不再光棍。早己摘去贫困户的帽子。新虎、雅号“博士”梁入学等人,通过帮扶和自身努力,己脱贫摘帽。兜底扶贫户孙明洋、谢金友,一个被纳入五保户,一个享受兜底帮扶政策的同时,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年收入也己越过贫困线。村子的产业园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竹木换钢架,大棚里的瓜果茁壮成长。乱搭乱建顽疾数月解决,房前屋后,村容街貌干净悦目。</p><p> 经过几年艰难卓绝的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教育帮困、医疗救助,兜底保障,重泉村整体脱贫水到渠成。</p><p> 作者是信息员。</p><p> 从书里,从作者的言语中,能看到、感悟到,新农民身上闪耀着的各种时尚因子,见证了他们为生活而燃烧的火热激情。</p><p> 作者初到重泉村,好多人困惑不解,跟前跑后地询问,“蒲城那么多村子,咋要选下重泉?”作者回答:重泉是老县城,历史悠久,集体产业发展好。最根本原因是普通。非典型。</p><p> 重泉仅仅是中国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敢这么创,能如此干,是因为自信,对大國崛起的自信,对乡村振兴的自信。党刊记者就是要沉下去,耳听眼观手记,身体力行,俯下身子和村民一起摸爬滚打在田间地头。发现、思索与梳理如何让瓜农走出“前些年忙挣钱,后些年忙看病”的怪圈,摆脱因病致贫的困扰?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离独子女的心理矫正及教育硬件的提升与隐患…等等。</p><p> 把乡村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借助党的好政策,正在酝酿一场生机的种种新变化,新气象,原原本本的记录,写给全国人民,让它去感染人,打动人,给人以信念和力量。</p><p> </p><p> 如何把农村当前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电商销售,医疗教育,留守儿童等等方面的隐患与忧虑,发现,反映,解决好。作者深入调研,敢于探索的勇气,胆识值得点赞,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人迈开双脚走进基层,真心实意地走到老百姓当中去,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彰显其心声,反映他们的酸辣苦甜…</p><p> 2020年9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