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千帆阅尽叹名著,历久弥新是经典。2020年9月18日晚8:00,在这“9•18”纪念日里,我们伴着桑落晚风,于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如期开展了第二十九期“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悦读分享会,本期分享主题为《从<从出师表>了解诸葛亮治国》。</p> <p> 本期主讲人杨磊老师是思茅实验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标准的理工男,却有着一颗文史的内心,23岁开始写作,热爱三国历史,研读“三国”十遍之多,视诸葛亮为偶像。本次活动中,杨老师立足《出师表》,从不同的层面,剖析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的治国之道,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位天纵奇才之人。</p> <p>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章,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刘禅提出修明朝政的三条建议,包括“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第二部分回溯了自己勤于国事的经过,以及北伐中原、谋求统一的坚定决心。诸葛亮用其质朴无华的笔触,书写出他的真情实感,深深感染着世世华夏儿女。</p> <p> 前有项羽仗剑驰骋沙场,后有周恩来执笔为戎战革命,诸葛亮却以谋略加身指点“江山”。“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诸葛亮,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尚空谈,夯实肯干,作为臣子,他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实现“托孤之重”,“夙夜忧叹”,提出“五月渡泸”,推行“和”“扰”政策,解除后顾之忧的艰辛行动,为了北定中原,统一全国的坚定信念,他真诚、热切地向后主请战出征。</p><p>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巨星再闪耀,也有陨落的一天,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远大抱负,但诸葛亮深沉而真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却令每个人为之敬仰。</p> <p> 活动中,杨老师结合现下社会,从以下六个方面,为我们细细阐述了诸葛亮的治国之道:</p><p>【君权和相权】诸葛亮官拜丞相,“政事无巨细,咸决与亮”。刘禅乐于放权,贵为皇帝,只负责礼仪、祭祀之类的场面活,“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实际上这需要君主和臣子都对对方坦诚相待,刘禅放权而不争权、诸葛亮专权但不弄权。杨老师认为诸葛亮没有愚忠、刘禅一直在亲政。类似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首相是国家政府实际领导人。</p><p>【依法治国】“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不弄权,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依法治国,制定出《蜀科》。</p><p>【经济建设】“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自身条件,实行军屯耕战,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p><p>【人才兴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很注重培养人才,马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诸葛亮为了培养马谡,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马谡,这正说明诸葛亮注重培养人才。</p><p>【民族自治】“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诸葛亮对南中地区采用民族自治的政策,即“南人治南”,南中地区得到开发,“军资所出,国以富饶”。</p><p>【统一思想】“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国人都希望维护祖国统一,施展政治抱负,在诸葛亮的团结统一下,蜀汉全体将士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举国北伐。</p> <p> 活动末端,在场的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p><p> 徐群老师表示钦佩于杨老师一部名著能读十遍的精神;退休教师付培英活到老,学到老的阅读精神更是鼓舞着每一位在场的教师。</p> <p> 赵红英老师说,她是个理工女,却也像杨老师一样有着一颗文史的心,通过倾听杨老师的讲说,她幽默的自评到自己应该进一步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用心,用笔,认真读书,她从诸葛亮联想到了当下的疫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临危受命”,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的。</p> <p> 本次活动,更是吸引了一位特别的学生家长,我们从他慷慨激昂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浓烈的学习热情。无论从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还是从仁义礼智信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表示有幸参加于这样的读书分享会活动,让自己的认知得到了不断的提高。</p> <p> “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张苹华老师说,杨磊老师是“儒雅”一词最好的诠释。</p><p> 唯有多读书,生命才多姿多彩,阅读能产生力量,如果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力量,就能以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人和事。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如果能以不卑不亢的态度过完一生,对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p><p> </p><p> </p> <p>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诸葛亮是谋士,更是智慧的化身,正确引导孩子们阅读名著,也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要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p><p> 活动中,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杨老师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法一一做出了解答。</p> <p> 本次活动,杨老师的读书精神更是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多读书,读好书。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作为教育新生力量的我们,应该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阅读,用新的途径去获取知识,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做到不骄不躁,不断提升自己。</p> <p> “走遍天下书为友”,一本好书就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愿我们的生活,有人可敬,有书可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