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第六小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教研工作纪实

任莹莹

<p>“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在这样一个秋意浓浓的时节,濮阳县第六小学一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于9月18日(本周五)上午十点十分在我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如期开展。</p> <p>此次教研活动在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王亚楠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一年级各班语文任教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各自的教课心得,以及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研讨、氛围浓厚。</p><p><br></p> <p>首先,组长王亚楠老师明确此次教研活动主题,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活动共有两部分组成,反思本周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探讨规划新一周的语文教学计划。</p><p><br></p> <p>备课中,教师们能够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入手,结合我校实际教学计划进度,以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情基础为出发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p> <p>教学思路上,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p> <p>在识字教学上,武巧亚老师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与用相结合。更强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高效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她还积极分享出了自己的PPT,用动画播放的形式演示生字的演变,以及笔画顺序,相信对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字一定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br></p> <p>刘小雨老师提出:某些家长反映孩子书上空白太多,没有笔记,课文中某些生字不会读的情况,如“站如松”的“松”字。大家提议可以把语文课文中难认的又不在教学目标里的生字注音拍照,发送至家长群,让家长给孩子在书上标注出,并读会读准。</p><p><br></p> <p>在生字书写时,各班作业布置写几遍为宜,要不要写笔顺及笔画数,经过商讨与交流,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以第三课《口耳目》为例,四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的话,各写两行。具体视不同课文教学目标而定,重在多写多练。</p> <p>“新枝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说的正是,新手的成长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榜样引领。我们一年级语文的郑东昌主任给我们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他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为刘佳莹老师解决了困惑。语文群里消息太多,无法快速识别定位语文作业信息怎么办?建立微信语文作业群,相比只用企业微信的大群效果要好上很多!针对一年级学生第一单元识字教学,郑老师还推荐家长自行购买凹槽字帖和握笔器,以规范孩子正确书写姿势和写字运笔习惯。在写字教学中,给予我们切实有效的口号指导——“小手指,点点点。一笔……,二笔……,三笔……,几笔写成……”</p> <p>郑老师细致耐心的“口号识字”教学指导</p> <p>最后,在下周的拼音学习单元,依照教学进度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王亚楠组长推荐有着一年级教学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孙少敏老师和武巧亚老师通力合作,制定一份拼音教学思路并分享到群里。大家集体修改补充,用集体智慧形成高质量的拼音教学方案。</p> <p>集体教研备课,就是教师间的思维碰撞。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了许多我们教学中的困惑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丰富了我们一年级语文组教师的教学经验。</p> <p>采撷清亮水花,滋润干涸心灵。守住一泓清泉,涤荡人性的天真至纯,让生命散发诗意。</p> <p>在六小,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充满激情、积极向上、好学勤奋;我们互帮互学,团结进取,脚踏实地。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定会风雨同舟,携手并进!</p>

教学

语文

一年级

老师

教研

生字

识字

王亚楠

备课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