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男)在罗霄山脉井冈山北麓的万年山盆地中,有一个名叫厚塘村的村庄。它三面被群山环抱,其中东部的珍珠頂海拔1113米,是永新县境内为数不多的海拔超过千米的高峰;而在西北方却是一块狭长的丘岭地带,320省道从这里穿过。发源于万年山的陈澜江在水口分成左、中、右三条溪流,其中居中的这条流经厚塘村的东侧,经东边、黄溪、黄陂洲汇入龙源口河。从地理位置来说,厚塘村正处在万年山盆地的中心地带,它距烟阁、四教、墩上这三个永新南部主要集镇均在二至三公里左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清水秀的优越环境哺育了厚塘村一代又一代人,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A2.(女)厚塘村的乡亲们世代以农耕为生,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以至穿衣缝被的布料大都自给自足。村庄的东面出口,是村民前往县城,乡政府和烟阁集市的主要通道,2017年,国家扶贫项目投入60万元将原有的水泥路面予以整修,加宽,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南面出口至今仍是高低不平的土路。再下来就是机耕道了。近几十年来,南面出口由于很少有人走动,逐渐变得冷清,荒凉。加之村口的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房屋因主人大多出外谋生而长期空置,以至破烂不堪甚至倒塌。 A3.(男)从村庄东部流过的溪流,平时看它温柔可亲,可到了发大水季节,它就会变成一只凶残且无法驾驭的野兽,冲毁河道、冲垮农田、冲倒桥梁,使乡亲们饱受其害。溪流中有一险处名叫秤钩湾,因溪流的河床在此拐90度弯,形状象秤钩而得名。秤钩湾内水深莫测,我下放回老家时,每逢夏天,就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们从湾边的悬崖上跳入水中玩耍。 A4.(女)横跨在溪流之上的水泥桥是村民向东前往四教、龙源口等地的咽喉要道,这里原是一座单孔曲面砖拱古桥,八十年代万年山河发大水,洪水将桥两边的桥墩掏空倒致垮塌,到九十年代村民集资重建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同时对桥墩基础进行了加固,新桥落成后虽经多次洪水冲袭,近三十年仍安然无恙。 A5.(男)厚塘村现有农户约110户,其中文姓家族70户、賀姓家族只有40户,总人口400人左右。且文姓村民大都居住在村庄西侧;贺姓村民的房屋则建在村庄东侧。文氏家族在厚塘的始祖十八世和中翁,明洪武年,即公元1368年由本县北乡五都固塘迁至厚塘开基立业,繁衍至今巳有二十三代,长达600多年;贺氏始祖贺璟从本县南乡长富贺家坊迁居厚塘,现子孙繁衍也有二十一代。几百年来文,贺两姓之间和睦相处,同村异姓通婚现象非常普遍。 A6(女)这是厚塘村最古老的老房子,石头门窗,内带天井,为清代古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当时村里保有两栋。后来房主为建新房将其拆除,它的旧貌终以照片形式保留下来。村内现在还有许多因长时间无人居住而被废弃的老屋,铺着鹅卵石的小巷里长满了青苔和杂草。 A7.(男)村庄的东侧的溪流旁边有座古庙,“古不二庵”四个字的横匾就悬挂在古庙的小院外。这座古庙也不知是哪个朝代建在这里的,当时庵内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一位尼姑。村民尊称老和尚为太师,称尼姑为师太。并把古庙周边的几亩地留给他们自食其力。每到农忙时节,村里的人就会来到这里,帮助他们插秧和收割,太师也会做几道拿手的好菜招待。菜肴都是用素食原料烧制而成,菜名却取了荤菜的名字,而酒则是自己酿制的米酒。文革时期,太师和尼姑均被赶出寺庙,不久两栋僧房因河水掏空了基础而先后垮塌,后庵内的砖瓦乃至生活用品全被人搬空拆光,现在旧址上除了杂草外一点古庙的痕迹都找不到了。<div>A8.(女)离古庵不远处有棵老鴉树,一条小路从树下经过。由于附近有墓地,自古传说这里经常闹鬼,晚上偶尔有人经过此地时免不了心惊胆战的,爱搞恶作剧的我60年代末就曾多次与小伙伴们躱在树下吓唬过路的行人。</div> <div>A9(男).古庵被毁后,有村民梦见仙人福君托梦给老者,保佑全村老小平安,遂建起了福君庙,此后多年无病扫灾。</div> A10.(女)在农村,兴建祠堂是一个家族光宗耀祖、牵涉到子孙后代繁衍兴旺的大事。这些年来,永新民间兴起建祠之风,而且相互攀比、愈演愈烈。我的老家附近一个只有七十户人家的社下村,动辄一百多万元的资金,在原来老祠堂的隔壁又建起了一栋比老祠堂大一倍的新祠堂。建祠堂的资金全部来自族人集资和捐款。每个成年男性集资超过一万一千元;而捐款每人不得少于一千元,多的达两万元。元月十六日是新祠堂的落成典礼,该村不仅大办宴席,而且连唱几天大戏,一时宾客云集、盛况空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11(男)文氏新祠从农历2005年三月初十日始䢖,同年十二月十三日竣工,历时九个月,造价近十七万元人民币。落成后的文氏新祠承担文氏家族婚、寿、三朝、入学等喜事的操办事项,同时也是村里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厚塘村的文氏宗祠(老),文氏新祠2005年建成后,这里只承担文氏家族(齐寿堂)的丧亊办理亊項。 A12.(女)公历2005年12月21日,文氏新祠落成庆典录像剪辑。 A13(男)原立在文氏宗祠(老)外的"举人牌坊"残存石柱,右侧刻有"取演中式第四十六名举人文崑泰",左侧刻有"嘉庆二十三年仲冬月吉日立"。中间上楣为"恩科"二字。牌坊拆毁后这些文物成了村民过水渠的填脚石。大家知道,"举人"是各地秀才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录取者,功名档次仅次于"进士"。地方上给文崑泰立举人牌坊说明对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视。 A14(女).贺家的可爱女孩。过去农村的女孩子是不唸书的,很小就得干活,打猪草、带弟弟、砍柴⋯⋯,什么都得干。长大了就嫁人,找个好婆家生孩子,忙家务。生下的女儿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可现在不同了,在厚塘村女孩子不要说读中学,上大学的比比皆是。贺桂凤一个叔伯侄女,父母都是农民,她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这在过去真是不可思议。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在变,从守旧变成开放;从野蛮变成文明,不论你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 A15(男)积庆亭位于320国道东侧的山口,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建这座亭子是提供给行人休息的,估计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永新地区许多古代道路都修建有这样的亭子。其中最有名的是七溪岭上的望月亭。而这座积庆亭与其他不同的是:它是烟阁附近村民去县城的必经之地。我60年代从老家去县城永新中学唸书时,就经常在这个亭子里休息。当时亭子外面墙上还保留着苏区时期红军刷的标语:"武装起来,支持苏维埃政权"。现在这些文物也消失了。这座凉亭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每当看到它,心中就涌起一阵特别的亲切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16(女)油菜田旁,道路中间,那数百年来历尽沧桑、古朴端庄默默佇立、乡间独有的"凉亭",为路人遮风挡雨,歇息乘凉提供庇护。是最明显的"公益"(路人皆可享受),亦是民众的智慧。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的便利,曾经在乡间随处可见的"凉亭",绝大多数已不复存在。作者拍攝照片中的"凉亭"保存还算完好,作为历史遗存,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希望若干年后还能如此,而不是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17.(男)去年腊月,厚塘村里分外的热闹。无论文家贺家,娶媳妇的、嫁女的、新房过火的,一家接着一家。有时会踫到同一天两家办喜事的,两个祠堂供不应求,真让人大饱眼福和口福。这当然是由于出外打工的都回家过年,有时间办成这件事。且亲戚朋友都在家,有人捧场,能把喜事办得热热闹闹的。 腊月廿四是小年,良辰吉日不等闲。迎亲嫁女众家选,婚车挤爆烟阁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18(女).文家村民嫁女。新娘子穿着传统的嫁衣,头戴银饰,在新郎、母亲和鼓乐队的护送下,一路上吹吹打打,到文氏新祠举行出轿仪式。过去新娘进祠堂自己是不能走的,要由她的长辈比如伯伯、叔叔、母舅背进祠堂才行。现在这个旧习俗早就不时兴了。 A19.(男).厚塘村办喜事自古以来就有好多习俗:比如男孩娶亲家里是要连续三天办酒的,且喜酒还有正餐和便餐之分。重要的客人比如舅舅、老舅、姑父、姨父、姐夫等,要派人上门迎客。到时这类客人挑着酒坛和猪肉去赴宴,酒至少要送一坛,肉则要送一头猪(120斤左右猪肉),现在送礼改为包红包代替就简单多了。每当正餐开席之前,男家派人敲着锣满村子转,叫声"逢客入席呐!"赴宴的亲戚客人就会向祠堂集中,因为酒宴马上就要开始了。女孩出嫁的出轿饭相对比较简单,没有这么长时间。 A20(女)祠堂戏台上方挂有四个礼包,上面写有新郎的舅舅、老舅、姑父、姨父他们名字,与台下酒席的四个席位相对应。我估计这些礼包挂在那里也是象征性的。 A21.(男)安席,这是农村办酒席的规矩。最靠戏台的两桌酒席中,上面四个座位是舅舅、老舅、姑父、姨父坐的,其他十二个座位是陪酒的。婚礼主持挨个请他们入座,叫"坐席"。这些重要客人入席后马上上菜、倒酒、鳴爆奏乐,其他客人方可入座,酒宴正式开始。 A22.(女)在永新南乡农村,正餋酒席上菜也是有规矩的。一是菜不管是菜是汤,都用"扣肉碗"盛上;二是菜的品种,必须是规矩定好的十个菜,包括肉圆、扣肉、鱼汤、富子汤、鸡肉、粉丝、牛肉、肉皮、炒肉丝、肚丝等,基本上都是荤菜,其中扣肉为主菜。过去上扣肉时是要放爆竹的。现在也不时兴了。何况春节前后天天有酒席,多吃几次就腻了。看这桌上,其他的菜吃了不少,而扣肉却几乎未动。 A23(男)"烘孝"这是男家收亲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大概是与新郎或他的长辈敬祖宗有关吧。 A24.(女)农村凡男方迎亲接新娘时,都会聘请一支喜乐队隨婚车同行,好多村庄都有自己的鼓乐队,增加喜庆气氛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男方要封喜钱给乐队,但标准不一样。 现在农村用婚车接新娘子也己和城市接轨了。迎亲车队动辄十几辆司空见惯,体面的还会动用高档车,比如这辆"路虎"。 与厚塘村相邻的屋塘村,今年有新郎成亲还摆开了更大的架势,租用十多个"彩虹门"分别放在祠堂外和家门口,气派十足。 A25(男).春节临近,农村农贸市场交易异常活跃。我的老家周边的四个农村集市中,每逢农历逢单为墩上、四教交易日;而逢双则是烟阁、 秋溪交易日,其中以墩上、烟阁规模最大。照片显示元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烟阁乡农村集市现场和部分农副产品当天售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26(女).春节期间,有外籍妇女扮成狮子专找建了新房的农家,借耍狮灯的名义讨钱,这是乞丐们玩出的新花样。 春节期间老人小孩最喜欢玩的赌博"遊戏",名曰"跌三满","跌"是永新土话,实际是"甩"或"扔"的意思。就是用三块银元甩在硬石板上,如果三块银元都显示图案(俗称"满")一面,则甩的人就赢了,其他人下的赌注都归她。外人也可以在旁边用现金买赌注。这种赌博方式简单,赢输立竿见影。当然老赌徒是不玩这个的,镶牌九、打麻将、开九点半这都是永新农村最普遍的赌博方式,且历史悠久。 A27(男).经历大年三十起整整十多个小时的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清晨整个村庄笼罩在呛人烟雾当中。 A28.(女)大年初一上午九时在村口集合的拜年人群。 贺姓村民前往文氏新祠拜年时,受到文姓村民的迎接。这拜年的程序是有规矩的,站在前面第一排(一般安排四人)是斯文,也就是读过书有文化的人;第二排是老生,也就是老年人;以后才是同姓的全体村民。而迎接的也是如此,双方见面三躹躬,然后迎接者给予指路。 贺姓村民到文氏新祠拜年,向文氏始祖们三躹躬。进入祠堂后受到文氏村民的热情款待,这种仪式巳形成惯例。 A29(女).近几年,集体拜年的习俗扩大到了外村。这是2017年大年初一厚塘村贺姓村民集体前往附近村庄刘家拜年的情景。 大年初一,文氏《齐寿堂》村民集体前往贺璟翁祠向贺氏《谟烈堂》村民拜年的录像剪辑。 A30(男).阳光明媚、暖风习习。大寒节气刚过,盛开的油菜花就已染黄了广袤的田野,家乡的春天提早报到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A31.(女)2019年春节湖南寻祖<div>A32(男)合家团聚。</div><div>A33(女)结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