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

kangkang

<p>  这并非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读后感,因为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才读了30页,这并非文字晦涩难懂,而是这普普通通文字拼凑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认真思考,以至于每天30分钟的读书时间显的是如此短暂。</p><p> 今天看到一句话,说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现在想想,这句话是多么重要,从我自身和周边的很多同龄人的例子可知,很多人都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以至于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小时候希望做父母眼里的乖小孩,不敢闯祸,不敢坏事,规规矩矩。长大了希望做领导眼里的老实人,所以中规中矩,不僭越,不偷懒。但是心里也总是觉得缺点什么,那点任性已经被隐藏的太深以至于忘记了它的存在,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过着,过着,日子就走了。</p><p> 今天听李玫瑾说孩子的成长有三个阶段,六岁之前,十二岁之前,十八岁之前。六岁之前,又分两个阶段,三岁之前是情感赋予,六岁之前是性格养成,十二岁之前是习惯养成,前面两个阶段基础打好了,之后家长就是半陪伴半建议的状态。但六岁之前的陪伴还是重要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始终内心忐忑,不知如何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听起来也是一道毫无逻辑的命题。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有时候也会想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路,不焦虑,有规划,多陪伴,多倾听,孩子也会自己长大。今天好朋友说自己开始焦虑了,说不清焦虑的原因,其实谁心里不焦虑呢,小孩刚上一年级的妈妈为辅导孩子的作业而焦虑,即将毕业的孩子家长为孩子的高考而焦虑,上大学的孩子为自己是否考研而焦虑,大多数人在为自己的工作而焦虑,这似乎成了一个社会常态。我经常告诉自己,心态要好,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即使暂时不能理解,也尽量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谁是谁非。</p><p> 今天看到壁纸上的一句话形容孙莉,说温柔的气场。忽然觉得这句话还挺好,好好地做一下自我评价,或者说多问问自己究竟最看重什么,最怕失去什么,什么事情会让自己觉得喜悦,那就去做吧,别人的评价就好像那湖里随风起的一片涟漪,荡一荡就没了痕迹。</p><p> (今有生问问题,他人觉不可思议,便窃窃私语,但予私观之,无羞赧之色,心中佩服之至。忽忆起高中时代,师玩笑之,边觉有嘲笑之意,至此便闭口不问,并非心中狭隘,恐留下不慧之印象。)</p><p> 洋洋洒洒,信口拈来,毫无逻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