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p><p><br></p><p>之前有媒体报道,有个七岁的小孩被送去上学,但是总是哭,不让妈妈离开教室,还必须拉着他的手。许多刚刚读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闹个几天就好了,但他是一直闹,所以搞得学校的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很糟心。</p><p><br></p><p>其实啊,这就是孩子缺乏独立人格的表现。什么叫独立人格呢?它指人的是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独立人格的孩子,在生活经验方面会非常匮乏,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法独立“生活”。</p><p><br></p><p>那么,父母们如何才能帮助孩子们重新建立起独立人格呢?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本书里,作者就认为,想让孩子拥有独立人格,首先应该让孩子思想独立。</p><p><br></p><p>那么,怎么样孩子学会思想独立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p><p><br></p><p>第一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着手做事。</p><p><br></p><p>父母们要明白,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让他们成为言听计从的妈宝,而是要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照顾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负责。</p><p><br></p><p>比如,孩子的房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打扫;孩子吃完饭后的碗筷,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清洗。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思考如何去做事、如何做得更好,这样就能逐渐提升自己的独立性。这种事情虽然简单,但是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独立性。</p><p><br></p><p>第二步,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做错的事负责。</p><p><br></p><p>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还这么小,如果他在培养独立性的过程中做了错事怎么办?</p><p><br></p><p>比如,孩子如果在学校打了其他孩子怎么办?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先去赔罪,然后回家把孩子狠狠地教育一顿。有时候,有些父母甚至觉得——哎呀,我孩子有什么错?是他同学自己打不过人家,这能怪谁呢?</p><p><br></p><p>其实不管真是的情况是怎样的,父母既不能经常为孩子辩解,也不能为孩子的错误埋单。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处理。比如,打伤了同学,那你就该自己去道歉;甚至,你该自己去思考如何弥补对方,比如给对方买点水果,或者带他去看看医生。</p><p><br></p><p>第三,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父母要有耐心教孩子独立的方法和技巧。</p><p><br></p><p>有些父母让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孩子哭着说:“妈妈,我不会嘛,呜呜呜呜。”这时候父母就心软了,心想:“哎呀,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这种屁大点的事,我们自己做就行了,怎么忍心让他这么小的孩子去做呢?”</p><p><br></p><p>你看,这种思维在父母中很常见。但是,你越是这样,孩子的成长就越慢,就越依赖你。你不教他们的事,将来社会就有可能教他们。到了那时候,孩子可能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所以,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孩子不会的事,就多教几遍;孩子不懂的事,就多叮嘱一遍。一天学不会,没关系,明天或者后天接着学。</p><p><br></p><p>这些小技巧、小方法,虽然很小,微不足道,但对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却是潜移默化的。</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