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一个精神可以“裸奔”之地, ——2020年8月可可西里行摄记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  只有将生命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才算没有白活。对此,我甚为赞同。</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一直以为,决定生活品质的是金钱物质,如今年岁渐长,才明白真正影响生活的是心态。仔细算算,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天,与其在繁杂琐事上忧心过甚,不如放空自己放松生活。24岁那年,便定下了“50岁前为事业而活,50岁后为自己而活”的人生规划,现在,人生下半场开启。</p><p class="ql-block"> 下半场给自己的三大任务其实是三大爱好:一是游泳,强身健体,少进医院;二是自驾摄影,看世界,看众生,看自己;三是读书,读文字书,读天地书。冀盼实现“健康、冶情、悟道”三大目标。</p><p class="ql-block"> “自驾摄影”拟定了“自驾西藏,自驾新疆,环中国边境行,穿越可可西里,穿越罗布泊”等几个大的目标,此次可可西里之旅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想去可可西里,缘自陆川电影《可可西里》,关于一个人和一群羊的命运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在心里埋下了可可西里的情愫。</p><p> 可可西里横跨青海、西藏、新疆三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p><p> 因海拔高,道路崎岖,没有通讯信号,周围主要是无人区的原因,这里的盐湖、沙漠、雅丹、雪山、湖泊、草原,都保持着原始风貌。你踏上的一脚,有可能便是这里人类的第一个脚印。</p> <p>  2020年 7月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6名摄影爱好者齐聚格尔木,参加“可可西里之旅”的旅拍活动。</p> <p>  从飞机上看,格尔木是建立在一片荒凉的大漠之上的。</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b></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第一站 察尔汗盐湖</b></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盐湖。在这里可感受天空之境的纯净,更有千奇百怪的盐花将你带入缤纷的彩色世界。</p><p><br></p> <p>  去察尔汗盐湖的路上,漫漫黄沙漫延开去,车行其间,仿佛穿行在天地之间。此刻很想听到那清脆的<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驼铃声从远处传来,忽大忽小,忽远忽近,声声击中我的心坎……</span></p> <p>  这里的风景依然保持着一种原生态。察尔汗周边为戈壁,湖面广阔无垠,因盐而致这里寸草不生,甚至连鸟儿也不从上空飞过。但这里却一年四季都会盛开一种美丽的花——盐花。那斑斓梦幻的纯净色彩,恐怕只有上帝才能调出吧!</p> <p>  <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有的地方竟会形成洁白无瑕的美丽盐柱。</span></p> <p>  同行的美女们纷纷留下美丽的倩影。</p><p><br></p><p> </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二站 雅丹地貌</b></p> <p>  柴达木雅丹群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由于目前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罕有游人前往,仍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原始状态。我们的车队行驶其中,似行军打仗,烟尘滚滚。</p><p><br></p> <p><br></p><p> 曾自驾过两次青海,也知道雅丹地貌。但唯有这次,我才知道雅丹地貌有三种不同的呈现:沙雅丹、水雅丹、山雅丹。</p> <p>  这是沙雅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p> <p>  同行的两位瑜伽爱好者颇有创意地在茫茫戈壁摆起了pose。</p> <p>  这是水雅丹,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其实原来这里并没水,也是山雅丹,听说有一年那棱格勒河暴发山洪,造成河水改道,使这片山雅丹被淹,形成了这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p><p><br></p><p><br></p> <p>  碧蓝的湖水,鬼斧神工般的雅丹地貌,天空鸭鸣雁啼,水上波光粼粼,朝阳橙霞,沙丘湖泊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金色雅丹波光倒影,美不胜收。</p><p><br></p> <p>  当晚,我们扎营于一片盐碱地无人区,以便拍摄日出日落。从空中俯拍,颇有“沙场点兵”之气势。</p> <p>  被太阳日复一日晒得发硬的盐碱地泛着暖暖的金色,脚踩上去,发出“咔咔”的脆响,在这空旷寂静的原野上甚是动听。我便专踩那爆烈的盐碱皮,一路脆响,一路愉悦……</p> <p>  作为摄影爱好者,日落是最爱的拍摄题材。而在大漠无人区拍日落,则是第一次。随着太阳的渐渐落下,光影也露出最令摄影师迷恋的美态。<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天地为幕,光线为笔,将这世间的美好刻入记忆。</span></p> <p> </p> <p>  这边夕阳尚未完全落下,那边皎月已经升起,匆匆赶来接替太阳照亮这片<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寂寥的天地。比起夕阳的温暖,月亮则将它清冷的光辉洒满旷野,苍凉凄美,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悲壮感和孤独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华为手机可以拍星轨,这次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我专门试了一下,用3个小时获得了这张手机星轨片子。左上角划破苍穹的一颗流星,算是给我孤独蹲守几个小时的意外惊喜吧。</p> <p>  近年来,越来越喜欢拍这类环境人像。这类片子不是比人有多美,而是将人物融入到场景之中,人景呼应,使人直接感受到画面的环境气氛,既可渲染厚重的情感色彩,也可以丰富画面,产生很多联想。</p><p> 这组片子是第二天早上,在一个盐湖边拍的。同行的美女猪猪身着红裙,光脚站在湖边洁白的盐地上,若有所思。我赶紧抓拍下这几张,希望“在寸草不生的盐湖世界,这惊艳的一抹红,能给’死亡之地’以生命灵动之感”。</p><p><br></p><p> </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站 西台吉乃尔湖</b></p> <p>  在西台吉乃尔湖,再次见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湖水在一条公路的分隔下竟呈两种不同的颜色,一绿一蓝。置身梦幻圣境,这便是“诗和远方”吧。</p><p><br></p><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第四站 火星模拟基地</b></p> <p>  冷<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湖火星营地是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营地四周荒凉而嶙峋的景色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火星一般。营地建设风格也模拟未来人类移居火星后的生存环境,搭建有“总部大楼’‘、“火星舱’等,使体验者有身临其境之感。</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站 俄博梁无人区</b></p> <p>  俄博梁无人区因荒芜干旱、人迹罕至,呈现出非常独特富有个性的雅丹地貌,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也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p><p> 这里的地面是<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被千万年风雨腐蚀过的,无边荒原,一片灰黄,松软脆碎,非常像火星表层。若穿个太空服,行走其上,真的就像在探索火星。张烈给当地旅游部门出个主意,开发俄博梁,出租太空服,估计生意会挺好的,哈哈哈。</span></p><p> 俄博梁是我此行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想再去之地。这个无人区目前尚未开发,里面没有手机信号,若无当地人带领,极易迷路,请大家千万不要自行前往。我们此行的车辆师傅皆是格尔木本地的,安全。</p> <p>  </p><p> 也许你不相信风是一把刀,一把斧,但在这里,你一定会深信!千百年来,这把刀斧将隆起的荒原千锤万凿,凿刻出这片<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波澜壮阔、形态万千的雅丹</span>风光。</p><p> 你也很难相信,这里原是大海,是地壳造山运动中沧海退去的结果。倘若爬到高高的山梁上,便有“沙场点兵”之感,连绵不绝的沙丘土堆就像千百万军容齐整的战士,列队等你来检阅。</p> <p>  这组片子在俄博梁无人区拍的日出、日落。</p><p> 这里没有污染,海拔又高,使得光线通透,色彩近乎失真。苍凉悲怆,残阳如血,此时最易让人心绪攒动。<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人生的喜怒哀乐,生活的悲欢离合,不正如日出日落么?</span></p> <p>  这是用无人机航拍的俄博梁无人区日落,很喜欢这既悠远又安宁的画面,这是我此行最满意的片子之一。</p> <p>  这是给同行的猪猪、娟子两位美女拍的一组雅丹环境人像。在夕阳的余辉里,我不断按下快门,定格这份美好。雅丹独特的地貌与美女靓丽的身影融合,让画面充满暖暖的诗情画意和无尽遐想。</p><p> 摄影于我而言,它只让我看到这个世界的美,而忽略这个世界的丑。</p> <p>  我们在俄博梁无人区的营地。这里的风特别大,帐篷若不用行李箱和摄影包压住就会被风吹跑。为抵抗风力,我们特意选了两个土丘之间的一小片空地,再用汽车挡住另外两边。即使这样,<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7);">天黑之后,</span>风“呜呜”怪叫,真<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7);">像鬼叫一般,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帐篷外面逛来逛去,还疯</span>狂地拍打着帐篷,试图将帐篷掀翻……加上海拔较高,人是很难有深睡眠的,让人整晚都睡得不安稳。</p><p> 还好,我这人“打得粗”,啥环境都能适应。多年的锻炼,面对高海拔也能从容应对,全程没有任何不适感。</p> <p>  由于俄博梁无人区的地形独特,清冷的月亮升起后,不同高度的土堆便在沙地上拖着长短不一的惨淡影子,空旷寂静的无人区便显得光影幢幢,诡异恐怖。加上耳边“呜呜”啸叫的凄厉风声,极易形成一种“鬼叫”的心理暗示,仿佛置身于<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幽暗阴森的鬼</span>魅世界。</p><p> 胆小之人,夜间钻出帐篷“方便”都得鼓起十二分勇气。尽管很怕,还得出去,哈哈哈。</p> <p>  第一眼,你肯定认为这是轮太阳,日出或日落。但我告诉你,这是一轮“超级红月亮🌙”。</p><p> 说来也怪。当天凌晨五点,计划拍日出的闹钟将我闹醒。钻出帐篷,拿上相机和三脚架,打开头灯,往头天傍晚看好的地方走去。天仍是黑黝黝的,忽见右边被土丘挡住的天空泛着暗暗的土红色。我还以为自己起床迟了,太阳都冒出来了。但又一想,不对呀,昨晚记好的东方不是在左边吗?怎么跑到右边了?赶紧往前跑了几十米,终于避开土丘的遮挡,才看清西边天际间正悬着一轮似太阳般的月亮,透着暗红色,将其周边的云朵和天空也渲染成一片红色。月亮正慢慢西沉,即将没入云间……</p><p> 作为摄影人,我曾有过多次面对光影“稍纵即逝”的教训,赶紧端起相机,连三脚架都没架,甚至连参数都来不及设置(幸好昨晚拍过夕阳),手持拍了几张不太清晰的片子。待我架好三脚架,准备拍几张清晰的片子时,月亮已经隐逸于云朵之后。另一摄友则是先架三脚架,结果一张都没拍到,一连后悔好几天……</p><p> 这不仅是我第一次拍到红月亮,也是第一次拍到“月落”。</p><p><br></p><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第六站 茫崖翡翠湖</b></p> <p>  面对翡翠湖,只能说,这是上帝的翡翠盒撒落在人间了。</p><p> 记忆中,我还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棵翡翠白菜上见过如此纯正的翠绿,而茫崖翡翠湖则四处都散落着这纯正的翠绿色。</p><p> 这里其实是挖盐而成的盐床,翠绿的湖水晶莹剔透,苍翠欲滴,颇似翡翠色,当地人便称之为“翡翠湖”。</p><p> 欣赏翡翠湖的最佳角度在天上。<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从上空俯瞰,你会发现翡翠湖就如同一颗颗的翡翠嵌入地面,犹如玉石抛入人间,美的惊心动魄。</span></p><p><br></p> <p>  这是为我们的车队拍的一张倒影片子,美吧?</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令户外爱好者高兴的是,当大量游客聚集大柴旦翡翠湖的时候,这颗<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被誉为"上帝的眼泪",</span>镶嵌在祖国西北大地上的“翡翠”,很多人却不知晓,目前尚<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未过多开发,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还不收门票。</span></p><p><br></p> <p>  哈哈,也许是我们这群人的人品好,在翡翠湖再次遇到了夕阳。夕阳的七彩遇见翡翠湖的翠绿,你闭上眼睛都可以想像出这是个色彩的世界。梦幻、浪漫、唯美、瑰丽、璀璨……请不要吝啬,这些词语都可形容它。</p><p> 人生最快乐的抵达莫过如此了。</p> <p>  同行的雪梅美女是个瑜伽爱好者,我用无人机拍下了她独一无二的瑜伽片子,令她高兴得连连道谢。</p> <p>  此片中架着三脚架正辛勤工作的是俺哈。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环境人像的主角啦,哈哈哈。</p> <p>  这是我在翡翠湖放飞无人机时,同车的黄姐给我抓拍的。注意看,无人机在我头顶偏右处哦,你所看到的好多片子都是它拍的。</p> <p>  夕阳已经西沉,暮蔼笼罩大地,返回途中,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抽油的“瞌头机”。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和公平,在大西北人烟稀少、荒漠遍地的高原上,却有着美丽的翡翠湖和宝贵的黄金液体。</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七站 恶魔之眼艾肯泉</b></p> <p>  知道<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恶魔之眼”艾肯泉是在抖音上,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颇为吃惊,世上还有如此神奇之景?</span></p> <p>  </p><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 在青靠近昆仑山的附近有一片叫阿拉尔的草原,这里绿草茵茵。在这样一片繁茂的草原中间,有片荒凉的戈壁滩,却寸草不生,鸟儿不飞。“艾肯”在蒙语的意思为“可怕”,因为硫磺含量过高,泉眼周围飞鸟野兽不敢靠近,泉水流经之处寸草不生,泛着浓浓的红褐色。</span></p><p><br></p> <p>  </p><p><span style="color: rgb(119, 119, 119);"> 从空中俯瞰才能看出艾肯泉是只眼睛,若从地面看,它就是一个普通的硫磺温泉。因此无人机便成了必备设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19, 119, 119);"> 从上帝视角看去,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眼睛:泉眼里不断喷涌的泉水是眼球;因长期蒸发,泉水里的硫磺在土地上沉淀出深红色环带状的上下眼睑;而围在泉眼四周观赏的游客从空中看去恰好成了生动的眼睫毛。</span></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八站 人间秘境阿尔金</b></p> <p>  按原计划,我们要进阿尔金山去旅摄的,却在外围就被拦住,因已设立自然保护区而不许进入。只得在外边用长焦拍了这几张照片,从中可以窥见阿尔金山的美丽一二。</p><p> 对设立保护区,我一直是持强烈赞同的态度,也对政府开始实施长江和五大淡水湖十年禁渔计划而点赞!虽没进入,却更为高兴。再不保护,恐怕片中美景也只能在照片中看了。</p><p><br></p><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九站 王母瑶池野牛沟</b></p> <p> </p><p><span style="color: rgb(64, 64, 64);"> 昆仑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之为“中华龙脉之祖”。而</span>野牛沟就位于昆仑山的一条山沟中。 </p> <p>  <span style="color: rgb(64, 64, 64);">野牛沟的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水源丰盈,是野牦牛、雪豹、藏野驴、藏羚羊、盘羊等2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的栖身地。其中最多、也最有名的当数野牦牛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野牦牛的总数,可能不超过1.5万头,而野牛沟约占三分之一,它比藏羚羊更为珍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4, 64, 64);"> 遗憾的是,我们此行在野牛沟一只野耗牛也没看见,我们的师傅亮子解释说“这段时间大多在雪线附近活动,冬季则下山来,那时随处可见”。这话在最后一天得到印证。</span></p> <p>  在野牛沟第一次拍到此羊,以为它们就是我很想见到的藏羚羊,很是兴奋。亮子师傅说,这是藏原羚,不是藏羚羊,两者最明显的区别便是藏原羚有着独特的心形白屁股。藏原羚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哦。</p><p> </p> <p>  当时我们正从王母瑶池返回,忽见四五百米外的草地上,一只藏野驴正撒开四蹄欢快地向前奔跑。亮子师傅赶紧将车停在路边,让我在不抖动的情况下从容地拍下这组片子。回来一看,自己也很满意,藏野驴奔跑的整个动作不仅连贯、清晰,还把踢踏的飞扬尘土也拍下来了。</p> <p>  西王母瑶池其实就是一个高原湖泊。传说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都要在瑶池之畔举行蟠桃盛会。我们既没看到西王母,更没吃到蟠桃,只看到一群皈依者在瑶池边念经做法。</p> <p>  在西王母瑶池为美女们拍的一组片子。</p> <p>  野牛沟的野生动物很多。近年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得藏羚羊、野驴、耗牛、狼、狐狸等动物已不罕见。我专门拍了为保护老鹰及飞鸟而设置的“老鹰桩”,可以看到上面其实就是老鹰站立、休息的一个窝。据亮子师傅说,这是格尔木一个动物保护者私人设置的,而且沿野牛沟设置了多处。</p> <p>  没想到,在行驶的车上,我还能拍到两只高原鼠兔亲昵的片子。</p><p><br></p><p><br></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十站 索南达吉保护站</b></p> <p>  在中国版图上,但凡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沾着边,都不好惹,而可可西里的核心区,就在这片高原的东北角。它横跨青海和西藏,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p> <p>  沿青藏公路,翻过昆仑山口,便随处可见“禁止入内”的牌子。</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36, 136, 136);">  1977年,可可西里正式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令人感动的是,在昆仑山口,青藏公路的旁边矗立着一位英雄的雕像——索南达吉。陆川电影《可可西里》主角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它们是这片高原上的骄傲。1990年,可可西里发现金矿,近10万人涌入淘金。2年后,淘金事业下滑,淘金者们瞄准了藏羚羊。当时6张藏羚羊皮毛,就可以编制出让欧洲贵族追捧的披肩,价值几千甚至几万美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暴利的驱使下,无数藏羚羊倒在枪声之中,皮毛被剥,尸横遍野。藏羚羊锐减至不足两万只,成为国际濒危物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吉带着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1800多张藏羚羊皮,押送偷猎者出山。不料途中被偷猎者持枪反击,倒在了枪下。直到战死,仍保持着射击的姿态。在冬天零下40度风雪里,被冻成了冰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索南达杰牺牲后,他的妹夫组建起“野牦牛队”,接过保护藏羚羊的担子,随后也不幸遭遇枪击离世。他们用生命,让濒临灭绝的藏羚羊被世人看到。可可西里被国家正式列入自然保护区。</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现在,人们建了这座纪念碑来纪念这位“藏羚羊之父”。对于为国为民的英雄和大师,我向来崇敬,而膜拜则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以前在成都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腾冲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重庆张自中烈士陵园、庐山陈寅恪大师的墓前我都曾三鞠躬。今天在索南达吉塑像前,我也肃立,恭敬地三鞠躬,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敬意。</span></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97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把自己的长江源探险经历写成一本书——《长江魂》,用义卖书的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在海拔448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吉自然保护站</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有力促进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他于2006年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特别要说的是,这位杨欣是咱们成都人,其创办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的总部也在成都。(杨欣照片来自网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在返回格尔木的纳赤台,我竟遇到了绿色江河的志愿者,这些年轻人正在将收集来的垃圾装袋,开展“义卖”和“带走一袋垃圾”活动。我买了一本可可西里画册和几枚动物徽章,并主动请求与他们合影,算是对环境保护一个小小的支持。</p> <p>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早已实行封闭式管理。仅<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在青藏公路沿线,已建有4个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二道沟保护站。</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十一站 北麓河冻土站</b></p> <p>  这是我在青藏公路旁的中国科学院北麓河冻土站拍的可可西里草原上的植物。</p><p> 可<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可西里由于气候寒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因此不能生长树木甚至灌木,植被类型属于高寒草原,连草也长不高, 一般20厘米左右。形状也与低海拔地区草原不同,呈匍匐、丛生、莲座,叶面多缩小成刺,被毛,以适应高寒、干燥、大风等极端气候。</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可可西里无人区有着独特、稀少和绝妙的自然地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可能是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沿青藏公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行驶在可可西里中,那种苍凉、辽阔和气象万千,非照片所能感受,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天人感应。</span></p> <p>  可可西里是人类“生命禁区”,却是藏羚羊最理想的栖息繁衍地。全球40%的藏羚羊生活在可可西里。因此,也有人说,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精灵,是可可西里的主人。</p><p> 能见到藏羚羊是我此行最大的愿望,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在野牛沟错把藏原羚当成藏羚羊时的激动和兴奋。而沿青藏公路进入可可西里后,路边的藏羚羊就越来越多了,吃草,休憩,怡然自得。有的即使离公路非常近,也不怕人,还偶尔抬头来看看你,惹得大家用长焦镜头拍个不停。</p><p> 可可西里设立保护区后,藏羚羊据说巳从不到两万只发展到七万余只,也正因此,我们一路才能不断地见到成群的藏羚羊。</p> <p> 在可可西里我们见得最多的不仅有藏羚羊,还有藏野驴。 藏野驴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喜群居生活,而我们见到的最多的也是三五成群的,甚至还见到过一二十只成群结队的。当然,也有单个的野驴在草原上游荡。</p><p><br></p> <p>  辽阔寂静的草原上,一只小驴依偎在妈妈身边,而驴妈妈则警惕地望向我们,一大一小,一深一浅……母爱这种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和温馨透过照片也能到达我们的心扉。可惜相隔太远,焦长不够,拍得不太清晰。</p> <p>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生活着以藏羚羊为代表的230多种野生动物,被誉为“世界第三极”。这里也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没有被人类完全染指的净土。</p><p> 放眼望去,纯净的天空,不带有一丝杂质。天空之下,是自由奔跑的藏羚羊和藏野驴。高低起伏的丘陵像荒原上跳动的音符,以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谱写着可可西里的壮美。它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丽少女,美到让世间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用心去感悟。</p><p> </p> <p>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前后两只野驴不知发生了什么,前驴竟然用后蹄蹄之……这么有趣的画面能抓拍下来,是我的幸运。可惜相隔太远,焦长不够,不太清晰。(此片是放大5倍后裁剪而成的)</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大威胁还是来自大自然。高海拔、低气温、缺氧,这些对人都是致命的打击。这里天气变幻莫测,前一秒是晴日,后一秒则风雪漫天。我们在北麓河冻土站附近就遇到了在盛夏的8月,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冰雹。好在冰雹较小,仅有豌豆大,但从中也让我们亲身经历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天气的恶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知怎的,从取景框看到这只孤独站在山脊线上的藏野驴时,就让我想起齐秦的《北方的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凄厉的北风吹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漫漫的黄沙掠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一匹藏野驴。我们驱车路过见到时,它正静静呆在离青藏公路仅仅两三米的小山坡上,任来来往往的汽车从其身旁呼啸而过……那瞬间,我下意识地举起镜头,将静静的野驴与飞奔的汽车合并入镜。一静一动,一大一小,一个动物,一个钢铁……这样的画面是想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进物退的人之贪婪”,抑或其它?我也不知,读者自酌吧。我只追求:摄影师的镜头是有情感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关于藏野驴,还让我想到《橄榄树》这首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初这首歌的名字不叫《橄榄树》,而叫《小毛驴》。主题,是关于流浪,名字是当初三毛自己这西班牙流浪时,在原野上看到过太多自由奔跑的小毛驴而得来的。当时,她即觉得这样的场景如同童话一样美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后来歌曲改名为《橄榄树》,主要缘由也是因为三毛自己特别爱橄榄树,不止因为它的美,还因为自己的丈夫荷西的故乡——西班牙南部有着很多橄榄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想,假如三毛到可可西里看到这么多可爱的野驴自由自在生活在这片纯净土地上,又该写出怎样的文字呢?</p><p><br></p> <p>  在先后拍到国家一级动物——藏羚羊和藏野驴后,很想拍到另一个国家一级动物——野牦牛。</p><p> 令人失望的是,尽管我连续几天鼓起两个疲惫的“二筒”四处搜寻,就是不见其影。当地人讲,这段时间它们基本都在雪线附近活动,所以难以见到。当汽车即将驶出可可西里,我也做好“下次再来拍摄”的心理准备时,素有“鹰眼”之称的亮子师傅突然说“一点钟方向,快看”,我条件反射般端起长焦望去,只见四五公里外靠近青藏铁路的雪峰下有一二十个小黑点,也不知是什么,赶紧聚焦,高速连拍了二十多张片子。在相机屏幕上放大一看,天呐,是它,真的是它们!感谢上帝,也感谢亮子,让我没带遗憾地离开可可西里。</p><p> 人生就是这样,不努力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结果会是什么……</p> <p>  在严春友写的一篇散文《敬畏自然》中,是这样写的“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做自然的主人。”</p><p> 可可西里的确有着独特的美丽,它独立在高原之上,拥有净化一切的力量。但这里是属于藏羚羊们的家,它只能安放下敬畏和信仰,却唯独承受不起世人的掠夺,和那一份份虚妄情怀下的纷扰。</p> <p class="ql-block">  关于宇宙,关于生命,我们一直知道的很少。有人说,人类可能只了解这个世界的5%。不知道这个数据有没科学依据,但对这个世界我们确实了解甚少。</p><p class="ql-block"> 在可可西里北麓冻土站住宿的那晚,我特意半夜起来独自拍星星。高原的夜空真美,大地寂静无声,天上繁星闪烁,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时不时有一颗流星划过神秘的天空。整个世界瞬间好象变成了一个苍穹,我仅仅站在星空覆盖下的一小块平地上……</p><p class="ql-block"> 刹那间,我突然感到万物有灵,沙丘、高山、小草、小花、旷野、星星以及此刻看不见的各种大小动物……它们似乎都在述说着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我要向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也顿时涌进心来:面对浩瀚的星空,我们是从哪颗星球来的?</p><p class="ql-block">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其实无论是出生,还是死去,我们都是同样地毫无还手之力,任凭“上帝”安排。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话很精辟——“你来到这个世界时,爱你的人在笑,你在哭;你离开这个世界时,爱你的人在哭,你在笑”。仔细想想,其间的哭与笑仅仅是哲理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知道,人一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即人是向死而生的。不仅人类,包括这个世界,这个宇宙,都是向死而生的。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人到世间走一遭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可可西里拍星星的这个寂静夜晚,面对满天繁星,让我明白一点——人生匆匆几十年,我们其实都只是匆匆过客,一位既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去哪里,甚至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的过客。</p><p class="ql-block">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明白这点,其它还重要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第十二站 格尔木将军楼公园</b></p><p class="ql-block"><br></p> <p>  在即将返回时,利用候机的半天时间,游览了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p> <p>  公园以当年青藏公路建设总指挥慕生忠将军的住所和筑路部队办公楼旧址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军垦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通过园林设计、雕塑艺术等手法,再现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所带领的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内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场景。</p><p><br></p> <p>  <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格尔木的第一座建筑,就是这座将军楼。</span></p> <p> </p><p>  公园主体雕塑是纪念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纪念塔,高度为39.16米,寓意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里程之和3916公里。</p> <p>  这是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的沙盘模型。</p> <p>  当年慕生忠他们到格尔木开始修建青藏公路时,格尔木还是一片荒漠之地。如今,格尔木已成绿洲,公园里的沙枣正是成熟期,游人在树下快乐地拾枣。</p> <p>  到格尔木,不能不提青藏公路,不能不去拜谒将军楼。因为将军楼的主人,是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而格尔木因青藏公路而生。 </p><p><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从一条公路到一幢楼房,从一幢楼房再到一座城市,在将军楼,格尔木的历史就这样既简单又明晰。</span></p> <p>  展厅里展示了多幅当年筑路大军修建青藏公路的艰辛和不易。</p><p> <span style="color: rgb(89, 89, 89);">青藏公路在1950年开建,1954年就开始通车。当时的建造很艰辛,当时的青藏公路穿行在青藏高原上,其平均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沿线的气候特别恶劣,地质条件也恶劣。但筑路大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自己的双手和钢钎、铁锹、十字镐等简单工具,五易寒暑,不仅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人类公路史上的奇迹,也留下了宝贵的“两路”精神。</span></p> <p>  公园里的这座“<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span>雕塑让我有不同看法。</p><p> 丝毫不否认,没有慕将军就没有青藏公路。但筑路大军匍匐在地,慕将军高高在上的雕塑思路,我实难苟同。这与昆仑山口青藏公路边的索南达吉雕像形成鲜明对比。</p><p> <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为了这条青藏公路的建成,762名烈士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他们的灵魂也是青藏线之魂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这样的雕塑还是少点为好。</span></p> <p>  专门拍下展厅墙上这行红字,以此向慕将军和筑路大军们致敬。</p> <p>  可可西里,世间的最后一片净土,它的魅力如此迷人,它的美丽永远深藏。</p><p> 行走即是修行,体验方能感悟。可可西里 ,我还会再来。</p><p><br></p><p> </p><p><br></p><p> 以此文特别感谢格尔木驾驶和摄影技术俱佳的亮子师傅;感谢我们快乐5号车的巴比娃娃、郑洁may关心支持;感谢此次同行的26名摄友。与你们同行,甚好。 </p><p><br></p><p><br></p><p>图/文:蓝冬季</p><p><br></p><p><br></p><p> 蓝冬季</p><p> 2020年9月于鹃城家中</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