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什么是苟且?</p><p><br></p><p> 苟且,就是立足于当下,思考和解决当下的问题,以改善当前的状况,借以消除掉可以预见的对未来的不利影响,属于一种问题导向的行为方式。</p><p><br></p><p> 这么说,苟且不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吗?这不挺好嘛,有什么问题?</p><p><br></p><p> 有问题,问题很大。苟且的问题就是在于仅仅立足于当下,又仅仅去思考和解决当下的问题。缺乏具有恒常性的形而上意义的目标、价值、理念的引导,说通俗一点就是缺席于诗和远方。</p><p><br></p><p> 然而,苟且不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吗?</p><p><br></p><p> 对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得不苟且,但如果把苟且作为他的全部生活,那只能说明他要么生活没有打理好,要么就是一个不思考的人。</p><p><br></p><p><br></p><p> 我们身边很多人,一辈子忙忙碌碌,都为生存而奔波,从来没有抽出时间和兴趣去思考一些生存和生活以外的问题,包括个人尊严、生活理想和生命意义等大问题。这样的人也许始终被生活所困,一直在为吃饭穿衣、娶媳妇、看病、交学费、还房贷而打拼,如果他真的累的喘不过气,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指责他的。</p><p><br></p><p> 可是还有一种人,他们的物质压力早都不存在了,他们也没有实质性的精神压力,可是他们却热衷于苟且,或者说他们依然苟且的活在世上。他们要么是不想改变,要么是想改变而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他们也向往诗和远方,偶尔也会附庸风雅,然而总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总在感官刺激的层面上打转转,那些貌似高雅的追求,实际上是苟且的升级版,是另一种苟且,根本不值得标榜。</p><p><br></p><p><br></p><p>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还有一句话“当生活本身不再存在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而活着就会是一个大问题”,当然很快会有人端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来做对冲。吃饱穿暖,那是动物的生理需求,绝大部分人实际上也不会停留在这个层次上, 然而即便层次向上升,却依然用感官感受来测度和评价这个世界,那与“对生活的审视”依然相差万里。</p><p><br></p><p> 审视生活,是对生活进行理性思考的活动,是屏蔽了物质生活之后的纯粹的精神追求。它不具有现实的功利性,与地位、财富、学识有一些关系但远远不局限于此,而是完全超越于物质和感知层面,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官能触碰不到,一般的思考也触碰不到,只有深度思考才可以启动的心灵旅程,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p><p><br></p><p><br></p><p><br></p><p> 为什么要搞得那么高大上?人嘛,不就简简单单的一辈子,想那么多有用吗?</p><p><br></p><p> 我要坚定的回答:非常有用!为了不再庸俗蒙昧,为了不再苟且,为了过上真正有品质的生活,为了爱和理想,我们应当认真的审视我们的生活。</p><p><br></p><p> 缺乏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他的生命逻辑是多么的滑稽可笑,可以在此例举一下:官要越做越大,不论背景多么不堪;钱要越赚越多,不论手段是否道义;关系网越多越好,不论层次是否得到提升;面子要越足越好,不论是否浪得虚名。当然大部分人不会这么极端,或许是因为个人的条件和能力的局限,或许是他对所处环境中千丝万缕关系的综合平衡的考量,从而刻意选择了中庸路线,让生命逻辑变得模糊不清。然而独自静下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真切的问过自己,我的所作所为对我的生命到底有何意义?</p><p><br></p><p><br></p><p> 当开始追问意义的时候,人生境界才打开了。佛家讲“三界六道轮回”,处在“欲界”的人,其实他们玩的最嗨,但他们永远都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因为他们缺乏深度思考。觉悟者会认为这种简单的循环就是一种苦,然而缺乏悟性的人是激情十足的,完全跟着感觉走,完全由身体的欲望支配着,真切而直接地感受着每一个瞬间,每个遭遇都令他确信无疑,甚至自认为无可逃避。此间虽然有劳累、有焦虑,也有悲伤痛苦,但也不乏幸福快乐和荣誉,甚至为了博得这种荣誉甘愿受很多苦,还美其名曰苦中作乐。</p><p><br></p><p> 无论如何,我们对这种“苦中作乐”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容忍,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是没有多余选择的,但若为了追求这种“乐”而滋生出来的“苦”就让人不齿了,不巧的是这种笨人还真的不少。</p><p><br></p><p> 这种为“乐”而“苦”是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是一种多余的苟且,而笨人们却趋之若鹜而且乐此不疲,本文把它叫做“另一种苟且”。</p><p><br></p><p><br></p><p> 陷入“另一种苟且”的人绝不在少数,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一种高尚且惬意的精神追求,以此为乐也以此为荣,可叹可怜之处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低端境界。</p><p><br></p><p> 说它是低端境界,因为它基本上是对肉欲的满足,或者比肉欲高不了很多的感官刺激和激情的满足,比如物质利益、虚荣心、面子和七情六欲派生出的诸多欲求。这些追求拿不到众人的台面上,也不具有恒常性,仅满足一时一事之快慰,有时连自己都感觉腻味,但由于没有办法突破,只好领受了。</p><p><br></p><p> 尤其好笑的是,热衷于“另一种苟且”的人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出一种足以混淆视听的姿态,借以掩盖其“苟且”的属性。比如一些退休干部总以“闲不住”为理由找点事做一做,他为什么闲不住?因为他没有精神追求,他为什么还要做事?因为他还想顺便赚点钱。这逻辑如此简单,想验证他所谓的“高尚情操”,看当他赚不上钱的时候,还愿不愿意继续做事儿。再比如以闲情逸致为名游山玩水的大妈们,你不让她在微信圈得瑟,你看她能憋得住吗?我们当然没有权利取笑别人的生活,但自我陶醉于这种审美水平的,也绝不应当获得点赞和鼓励。</p><p><br></p><p><br></p><p> 一个人闲下来做什么,最能体现出他的三观和审美品位。看看当今网上搞笑段子、鸡汤文学、赚钱秘籍大行其道,原因是有庞大的受众做支撑。某知名大学网红女教授,眼看把哲学讲成了毒鸡汤,还美其名曰××幸福哲学,曾得到网民排山倒海式的追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肆意放大着民众插科打诨、情欲释放、极视听之所娱的需求。搞不清楚是卖家在刻意迎合了观众的口味,还是进一步拉低了民众的审美品位,但毋庸置疑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另一种苟且”的民众,以搞点业余爱好、搞点精神追求为名参与其中。</p><p><br></p><p> 今天说的够多了,那有没有办法摆脱“另一种苟且”呢?</p><p><br></p><p> 当然有,就是前面所说的审视自己的生活,对生命进行深度思考。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终将会死去,在我死之前还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想通透明白了,这些事情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儿,就应当作为我今天就要树立的的理想和目标,我的生命价值就是为实现它而努力,这才是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p><p><br></p><p><br></p><p> 老子说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小孩子虽然心智不够成熟,但他追求的一定是对他的小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最能悸动心灵的东西,除吃穿外基本上不具有功利目的。其实对于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无论多么高尚的追求都在现实当中,却不对任何一种现实产生利益诉求,它是悬置在头脑当中的纯精神追求的形而上的建构,像明灯一样照亮并引导着自己的一举一动。</p><p><br></p><p><br></p><p> 比如心无旁骛的做好自己手头的每一件事;比如健健身;比如做个公益事业或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比如和朋友大醉一场。可能未必高尚,却都是纯粹的精神追求,都不是苟且。</p><p><br></p><p> 境界还可以继续往上提升,让精神追求成为一种价值观,一种由内而外的优美感和愉悦感,向外人传递出高尚的情怀和不俗的审美品味,而且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不忘提升自己。</p><p><br></p><p> 人生境界没有顶点,总在不断爬升中,哲学就是它的梯子。</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