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4:扬州个园

fanmouyoudao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个园的情趣与内涵</b></p><p class="ql-block"> 扬州的古典园林,若论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和最具艺术价值,当数“个园”。若论情趣内涵,也是“个园”。</p><p class="ql-block">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各色竹子和主人情趣。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p><p class="ql-block"> 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亦官、亦僚,亦商、亦文,现在可能搞不清他是怎样的原始资本积累,催着他在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建了这个园子。他怎麽也不会想到,170年后,他的“劳什子”竟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其游客如织,摩肩接踵,不明究竟,唏嘘不已。</p> 汉学堂是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平平安安”。中堂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可以感受到主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向竹一样正直、虚心、有节。据说此联为郑板桥真迹。 “清美堂”是黄家接待一般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以清为美,寓意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此厅楹联两副,一曰:“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一曰:“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情怀。<br><br> 清颂堂是黄氏家族聚会与祭祀场所,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之。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br><br> 此厅梁柱取材楠木,称楠木厅,是黄家的餐厅。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厅内中间是三个大理石镶面的圆桌和圆凳。屏门悬宋人山水及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立柱楹联是:“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取圆木圆形表团圆之意。 黄家的“厨房”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房屋,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想象当初厨仆来往穿梭、精制佳肴的场景。 个园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用不同石料堆叠“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br> <b>春景</b><br> 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b>夏景</b><br> 夏景叠石以太湖石为主,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奇如峰;近视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池塘,深入山腹,碧水衬山格外灵秀。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曲桥直达夏山幽洞,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登至山顶,紫藤迎面,悠游间岂有烦忧。 <b>秋景</b><br> 秋景用黄山石堆叠,植物配置以枫树为主。山势高耸奇险,山体峻峭凌云。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每当夕阳西下,红枫和黄石相映,宛然置身于秋日山林之中。 <b>冬景</b><br> 冬山南墙下,终年不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石头几乎没有棱角,堆叠得如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示冬,不仅雪,还有风。 <b>  “壶天自春”</b>取自《个园记》“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意。 <p class="ql-block">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一条几十米长的小路,竹干挺拔,竹叶青翠,竹影横斜,竹香清幽。行至竹径尽头,赫然可见一匾额上书<b>“竹西佳处”</b>。唐朝大诗人杜牧有诗为证:“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南宋词人姜夔又有<b>“淮左名都,竹西佳处”</b>的名句。这仿佛在提示游人:此处竹景最佳。 </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淮左名都"国际大酒店,酒店的餐厅名为"竹西佳处"。读到姜夔的这首词,才明白酒店为什么是这麽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文人爱竹,不仅是因为她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是她“正直,虚心,有气节”。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p><p class="ql-block"><b> 竹,个园的精魄。</b></p><p class="ql-block"><b> 竹,个园的灵魂。</b></p> <p class="ql-block">  文人爱竹,不仅是因为她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是她“正直,虚心,有气节”。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p><p class="ql-block"><b>竹,个园的精魄,竹,个园的灵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