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上海(1)

老生常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章 沧桑月多</span></p> <p> 上海,这个中国的最大城市,中国最东方的滩头堡,最先呼吸到来自海洋的新鲜空气,也最先感受到世界列强们的欺辱。那些外国海盗们,无论时从远处来的还是近处来的,无论是从西边来的、东北来的还是北边来的,无论是长腿大脚的还是五短身材的,无论是留着八撇胡子的、连鬓胡子的还是人丹胡子的,只要到这个地方一落脚,就不走了,把她割成一块一块的,各霸一方,不准中国人随便进来。明明是中国的地方,却要根据他们自己的习惯起上英文、法文、日文的街名。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的那一天,外国列强就一脚踹开中国的东门,涌进上海,中国半殖民地的近代史就从那里翻开第一页。 </p><p> 上海,最能感受到中国的历史脉搏,最能感受到华夏命运多舛的昨日,最能感受到神州热血沸腾的今天。那么,就请您跟我一同再一次走进上海,一起重温这段令人心旌摇曳的历史。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部分 我城我土</span></p> 上海,顾名思义,与海密切相关。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在唐朝时,上海还在海里呢。 明朝时的老城厢。 嘉庆年间的上海地图。 被帝国主义强佔的租界图。 十九世纪中叶的老城厢。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位于上海城东南,由弯曲的人民路、中华路围成,占地约200公顷。它是上海城的起源地,而且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何为城厢?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为了防御倭寇侵袭,这里建造起了环城墙,城墙内称“城”,城墙外热闹处称“厢”。这就是老城厢名称的由来。 十九世纪80年代老城厢的老北门。 <p>十九世纪中叶,从浦东看外滩。 </p> <p>十九世纪中叶,吴淞口海关。 </p> <p>1869年,上海外滩近景。 </p> 十九世纪70年代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过去,苏州河近黄浦江的河口,一直靠摆渡过河。而且有好几个渡口,其中最靠河口的叫“外摆渡”。1856年,一个叫韦尔斯的英国人在外摆渡的位置造了一座木桥,就叫“外摆渡桥”。这座桥对外国人免费,对中国人则要收费,结果引起上海国人的反对。1873年,上海工部局在上游方向离“外摆渡桥”几十米的地方也造了一座木桥,取名“公园桥”,供市民免费通行,所以市民又把它叫作“外白渡桥”,也就是toll-free bridge的意思。 这是1908年的外白渡桥。1906年,为适应有轨电车的通行,工部局将原木桥拆掉建铁桥,并于1907年建成通车。 十九世纪70年代的南京路。 十九世纪80年代的南京路(之一)。 十九世纪80年代的南京路(之二)。 十九世纪90年代的南京路。 1907年的南京路。 十九世纪60年代的北海路,曾称作六马路。早期的上海的街道是编号的,这应该是洋人的主意。 十九世纪80年代苏州河上的新闸路石桥。 十九世纪90年代的山东路。 19世纪80-90年代的外滩。 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今天的武康路)上的洋人别墅。 1902年:靜安寺路/南京西路(Bubbling Well Road)上的江海关。 1907年,福州路。 清末水运繁忙的苏州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部分 芸芸众生</span></p> <p>1865年,街头问斩。观众似乎对摄影镜头更感兴趣。 </p> <p>1865年,带枷的囚徒。站着的那位有点林冲的架势,而坐在地下的那位却显得有点窝囊。 </p> <p>十九世纪70年代,三位女囚。 </p> <p>十九世纪70年代,上海商家妇人</p> <p>十九世纪80年代,老城厢的居民。 </p> <p>十九世纪80年代,外国海员来上海的第一天。 </p> <p>十九世纪90年代,洋人在上海的网球俱乐部。</p> <p>1898年,新来的外交官带夫人上街体验上海特色。 </p> 外国女士们也都有此好。后座上的男人带个俄国的皮帽子。 <p>1898年,这样大块头的乘客该多交车钱吧? </p> 以捡拾烟头为生的男孩。英文说明把他称为“小瘪三”,显然有轻辱之意。 清末上海码头上的老年乞丐。 <p>1898年,一位华人富商坐洋车经过外滩。 </p> 身穿大清军服的男孩。 清末法庭。大堂前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跪在前面的犯人不知是何罪。 死刑犯的站笼。犯人只能用脚尖着地,直至力衰气绝而亡。 <p>1890年,打麻将的上海女孩。别看有那个胖男人支招,对面这位看来要胡了。 </p> <p>1898年,吸食鸦片的上海老爷。 </p> <p>1898年,英国贵妇和她的私人司机。 </p> <p>1900年,囚犯和外国警察。 </p> <p>1902年,要过年了,福州路上的女人们换上了新衣。 </p> <p>1905年,这位反清义士革命尚未成功,却不小心先被自己的炸弹炸死了。 </p> <p>1907年,刚被押送到警察局来的新犯人。 </p> <p>1907年,年轻的理发师。如果今天能享受如此热情的服务,小费要大大地多给。 </p> 女子学校的学生们。 <p>1908年,这些囚犯都是反清的革命党吗?不知他们能否捱到三年后的“解放”。 </p> 李鸿章雕像。李鸿章(1823-1901)曾官拜相当于今天江苏省省长的职位,上海归他管。后来又升官去了中央,又大力提倡洋务运动,对上海的现代化起过一定作用,因此上海人对他有好感,特此树碑纪念。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三部分 商业起步</span></p> <p>十九世纪下半叶,虹口集市。 </p> 十九世纪90年代的虹口集市,足见当时上海的商业活动已经相当活跃。 那时虽然有外权的欺辱,但毕竟没有战争,老百姓可以从容地讨自己的营生。 <p>十九世纪下半叶,一品香饭店,既有中西餐饮,还可留宿。 </p> 鸿康钱庄。从招牌上看服务项目多多,金子银子外汇都做。 清末颇具规模的纺纱厂。 十九世纪80年代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位于外滩9号,福州路的拐角处。 十九世纪80年代的美华照相馆,生意已经做的相当大。 十九世纪90年代街上卖糖炒栗子的。比起上面那家照相馆虽说是小本经营,但同样有做大生意的气魄。 清末永盛号水果店。 清末鸟笼店。 清末五芳斋食品店。 <p>1906年,宝成银器店。 </p> 上海最早的双排坐公交车。乘客满员。 <p>十九世纪中叶,租界区马拉的救火车。 </p> <p>十九世纪80年代,锡克警察和洋车夫。 </p> 最早的上海火车站,1898年开始经营淞沪线。1908年上海北站建成后便不复存在。 十九世纪90年代江西路的水塔。 以上图文来自网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