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片:大包干展览馆</p><p>文字:大包干展览馆</p><p>编辑:江天</p><p>音乐:网络</p> <p>在2020年国庆来临之际9月15日随旅游团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一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观光旅游,也算是接受一次红色教育。</p><p> 安徽省凤阳县江淮分水岭,淮河中游南岸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群雄逐鹿,战争不断,加之旱涝灾害不断,给凤阳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但是在苦难的同时也造就了凤阳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涌现出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合作化的带头人陈学孟等历史风云人物。而小岗村位于凤阳县小溪河镇西南部,离县城28公里。从解放初期几经周折到1978年为平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共有二十户人家,它经历了刮共产风放卫星和文化大革命,只抓革命不促生产,成天忙着揪斗走资派。旱涝成灾,蝗虫满天飞,田荒了,庄稼断收了,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挣0.22元只能买一包光明香烟,根本填不饱肚皮,只能靠国家救济粮度日子。每到冬天就成群结队出去讨饭。</p><p>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在严立华家由严宏昌为首的十八人经过深思熟虑大胆的提出了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想法。他也深深地知道在那个年代有这种想法和做法是要做牢甚至于要杀头,真是凤阳人敢想敢做敢作为,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十八位纯朴憨厚的农民兄弟写了请愿书,每个人签名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请愿书的內容是: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做)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p><p> 十八位农民大胆创举惊动了中央,省委,县委,轰动了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又有那些极左路线思想阻止大包干的推行,新闻媒体产生了交锋说法不一。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刋豋了张浩来信并配发了编者按《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3月30日刋豋了《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并加了编者按。同年8月8日安徽省农村工作部部长周曰礼撰写的《凤阳县农村工作实行大包干的办法值提倡》的署名文章在安徽日报一发表顿时轰动了全国。</p><p> 十八位农民的大胆创举也得到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肯定,,凤阳县县委领导班子巧立名目为他们掩护,把包产到户改为大包干。事实证明通过包产到户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前大锅饭,磨洋工的现象。粮食产量翻翻。建立了现代化产业园,2019年收入达到25600元。户户住上了新瓦房,过年过节又唱歌又跳舞。</p><p> 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提供了借鉴。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递,从而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腾飞,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崛起。</p><p><br></p> <p>当年大包干请愿书,上面有十八位农民的按的鲜红的手印。(原件收藏在国家历史搏物馆)</p> <p>五八年大跃进的年代,放卫星,粮食产量过万斤,敢超英美。</p> <p>文革时期只抓革命,不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处揪斗走资派。</p> <p>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人拉手扶忙种田,到年底家家亏欠,填不饱肚皮。</p> <p>冬闲季节成群结队出门讨饭。</p> <p>“左倾思想”阻止,政策明令禁止。</p> <p>十一届三中全会若干规定。</p> <p>县委领导班子开会研究为小岗村巧立名目把包产到户改为大包干。</p> <p>大包干后粮食产量翻翻了农民收入高了住上了新房。</p> <p>过年过节载歌载舞。</p> <p>沈浩同志是农民的儿子,是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是省第二批下派的优秀干部,是小岗村第一任党组书记。刚到小岗村他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实际行动赢得乡亲们的信任,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逢年过节都要请沈浩吃饭,当沈浩任期结束时大家依依不舍,最后又联名再一次按下红手印要求沈浩留下来再任书记,沈浩同志也舍不得离开大家,再一次写了请愿书要求留在小岗村。沈浩同志由于劳累过度导至心脏病于2009年11月6日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內。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沈浩夫人(照片未拍下来)</p> <p>小岗村第二次按下的红手印,要求把沈浩同志留下来做他们的带头人。</p> <p>胡锦涛主席题词。</p> <p>习近平总书记题词。</p> <p>小岗村立交桥合拢。</p> <p>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p> <p>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大包干的带头人严金昌全家。</p> <p>到小岗村投资的外国客商。</p> <p>虎门无犬子,当年按红手印的带头人严美昌的孙子严昭在校连续评为品学兼优,三好生,美德少年。他的格言:学无止境</p> <p>微语:无论风云如何幻,天总是蓝色。在大包干展览馆里看到一张张照片,听到农民的豪言壮语,仿佛看到中国农村几十年来的改革,最终是让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富裕,也是中国老百姓最想要的小康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