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原创】最后的皇家粮仓——南新仓</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图视频</b><b style="font-size: 20px;">\云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2012-6-22</b></p><p><br></p><p><b> 说到粮食的重要性,人们一定会联想到“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成语!而作为储粮的粮仓,尤其是皇家粮仓,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b></p><p><br></p><p><b> 历史上,元、明、清三代皇家粮仓规模宏大。据</b><span style="font-size: 15px;">(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9571</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705/1.html)</span>《皇家粮仓有余香——北京历史文物志》一文介绍:</p><p><b>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京杭大运河自1292年贯通以来就成为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京城东墙内外的若干处古仓廒,作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粮仓,也就闻名于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元代,在北京建立元大都,“为解决大都城的粮食供应,疏浚水道,实行‘南粮北调’,设京畿都漕运使司,并陆续在大都城内建起各种仓廒50余座,存粮百万石。”</p><p> “明代,……在齐化门附近,七座粮仓沿城而建。即朝阳门的禄米仓、东四的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富新仓和北新桥的北新仓、海运仓。据说,这七座仓可储粮518万石,除供应百官禄米外,有时也用于平抑市场粮价和赈济灾民。”</p><p><b> </b> “清代,除扩建外,又建了六座新仓,其中四座在今朝阳门外护城河岸边和通惠河北岸,由北向南有万安仓(后分万安东、西两仓)、太平仓、裕丰仓、储济仓。另两座建在西城的德胜门外丰裕仓和丰益仓,总称京城十三仓。”</p><p><br></p><p><b> 随着历史的变迁,皇家粮仓不仅失去它原有的作用,而且多数都已经拆除,名仓不是仓,名存实亡。今天尚存的皇家粮仓为数不多了,南新仓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尚存的皇家粮仓的代表——这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实物史料。</b></p><p><b>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之一。明永乐七年(一四零九年)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起建,民国时作为军火库,解放后,改作日用百货商品仓库。一九八四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b></p><p><br></p><p><b> 从地铁东四十条西南口向西约六、七十米便是东门仓胡同,从这里可以看到皇家粮仓——南新仓的部分围墙和屋顶。</b></p><p><b> 站在南新仓桥上朝东南方鸟瞰,可以看到位于东四十条22号的部分皇家粮仓——南新仓被行道树和高楼大厦包围着。</b></p><p><b> 走近皇家粮仓——南新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灰黑色的低矮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它跟四周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形成巨大的反差;它的建筑色调与皇家建筑常用的红色和黄色相比,大相径庭,如果说,皇宫和皇家园林建筑风格注重堂皇富丽,那么皇家粮仓则更注重防火,在中国五行学说里黑色主水,水能克火,也许这就是皇家粮仓的建筑色调之所以采用灰黑色的缘故吧!</b></p><p><br></p><p><b> 南新仓,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巨人。站在它面前,仿佛听到它诉说着600年来的风风雨雨、改朝换代的经历——</b></p><p><b> 诉说着从皇家粮仓到军火仓库到日用百货商品仓库到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变迁;</b></p><p><b> 诉说着明清时期的粮仓重地和民国时期的军火重地,那戒备森严的情景;</b></p><p><b> 诉说着当年京杭大运河上浩浩荡荡的运粮船队,南粮北运、粮食进仓的繁忙景象;</b></p><p><b> 诉说着每次战争前,这里出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紧张气氛;</b></p><p><b> 诉说着灾荒之年,这里调运粮食、赈济灾民的忙碌景象;</b></p><p><b> 诉说着每个朝代从开朝后的开明、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到后期的官员腐败、国力衰弱,直至灭亡的历史教训;</b></p><p><b> 诉说着改朝换代时,皇家粮仓人事更迭的情景;</b></p><p><b> ……</b></p><p><br></p><p><b> 如今的皇家粮仓——南新仓,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加以利用,以仓养仓。保留了原来的外貌,而它的内部已经有了新的内容。仓前的招牌和广告上的文字,诸如:宫廷小厨、茶苑、咖啡、会所、奇异庄园、牡丹宴、鼎圣轩、餐厅、海鲜、剧场、《婚走》、昆曲《牡丹亭》、……等等,说明皇家粮仓已经成为美食、会务、商务、文化、休闲活动的场所,堪称“旧瓶”装“新酒”,古为今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最后的皇家粮仓一一南新仓视频(原创)</span></p> <p><br></p><p>(2)南新仓照片31幅(原创)</p><p><br></p><p>1</p> <p>2</p> <p>3</p> <p>4</p> <p>5</p> <p>6</p> <p>7</p> <p>8</p> <p>9</p> <p>10.-11.南新仓历史沿革石碑</p><p>碑文:</p><p>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之一。明永乐七年(一四零九年)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起建,贮米、黑豆饲料等。储粮的仓库称为廒,每廒三间、五间不等。清代粮仓规模扩大,清初为三十廒,乾隆时增至七十六廒,道光以后民间粮栈兴起,官方储粮大幅度减少。民国时作为军火库,解放后,改作日用百货商品仓库。原主要建筑有:廒房、龙门、官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室、科房、大堂、更房、仓神庙等。南新仓现存仓廒九座及局部仓墙。仓廒是古代粮仓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技术有重要的价值。一九八四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11.南新仓历史沿革石碑</p> <p>12</p> <p>13</p> <p>14</p> <p>15</p> <p>16</p> <p>17.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公元1231一1316年)的铜像矗立在这里</p> <p>18.郭守敬铜像碑文:</p><p>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是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p><p> 他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并完成多处河、渠、堰的治理,有功于北京的京密引水工程、永定河引水工程和大运河的治理工程,是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巨匠。</p> <p>19</p> <p>20</p> <p>21</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2.<span class="ql-cursor"></span>嵌入地面的南新仓历史沿革石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碑文:</span></p><p> 南新仓,俗称东门仓,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之一。明永乐七年(一四零九年)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起建,贮米、黑豆饲料等。储粮的仓库称为廒,每廒三间、五间不等。清代粮仓规模扩大,清初为三十廒,乾隆时增至七十六廒,道光以后民间粮栈兴起,官方储粮大幅度减少。民国时作为军火库,解放后,改作日用百货商品仓库。原主要建筑有:廒房、龙门、官厅、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室、科房、大堂、更房、仓神庙等。南新仓现存仓廒九座及局部仓墙。仓廒是古代粮仓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技术有重要的价值。一九八四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23</p> <p>24</p> <p>25</p> <p>26.“大运河 .南新仓”雕刻</p><p><br></p> <p>27.“大运河 .南新仓”雕刻</p><p>碑文:</p><p>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和天津、北京两市,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南新仓”位于京杭大运河终点,是明清两代皇家粮仓。</p> <p>28</p> <p>29</p> <p>30</p> <p>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