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红白喜事对联群对联讲课文稿 主讲:戴子喜老师

周湘云

<p>  </p><p> 二.寿联实用写作方法</p><p>1.关注寿龄切入法</p><p>2.关联寿日示意法</p><p>3.关切姓名嵌入法</p><p>4.关涉身份针对法</p><p>温馨提示:</p><p>a.谨防遣词虽优美,细品却在民俗中犯忌讳</p><p>b.谨防用典虽然明朗,切龄却失允当</p><p>(一)关注寿龄切入法:</p><p>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贺寿的岁数从“三十而立”开始。如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所以通常到六十岁才有庆寿的资格。年龄小的只能称作过生日。过寿一般是整寿,但为了讨个长长久久的吉利,大多将逢十的整寿提前一年庆贺,也就是俗话的做九不做十。当然也有逢五或其他寿龄过的个别情况。总之,关注寿龄编写寿联是司空见惯的方法,又分为:</p><p>1.运用数字明示寿龄</p><p>这是一种常见的写法,特点是直截了当,简洁明快。</p><p>联例:</p><p>①自称“旧闻记者”、誉称“补白大王”的郑逸梅五十岁生日时,好友高燮撰贺寿联云:</p><p>五十年华全绿鬓;</p><p>三千弟子半紅妆。</p><p>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五十年华:为确指,扣合寿龄。红妆:指女事盛妆。三千弟子:是泛指,用孔子“弟子三千”之典。称其所授徒中一半为女生。此联色彩鲜明,指代恰切,简洁生动,颇为喜庆。</p><p>②王蕴章五十岁时,写有自寿联云:</p><p>苟活五十年,奚以寿名,债累未完牛马走;</p><p>翻阅廿四史,从何说起,头衔只署猢狲王。</p><p>上联明示寿龄,下联暗切职业,尤以借“猢狲王”(旧称乡塾教师或小学教师)的戏称嵌入己姓,调侃中更增几分雅趣。</p><p>2.凭借特语晓示寿龄</p><p>古汉语中对一些数字或年龄,常常用一些特殊的词语作为代称。这些表数特语,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寿联写作之中。</p><p>联例:</p><p>①清末戴云蒸应乡邻邀,为邹姓绸缎商三十岁生日撰题贺联云:</p><p>纳谏讽齐王,正己唯先,屈指年华符地数;</p><p>经营同范蠡,兴家有道,赏心乐事叙天伦。</p><p>《战国策》中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上联点明受赠者邹姓。《易.系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十”。地数指二.四.六.八.十诸偶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联语以特殊表数好“地数”晓示受赠者的寿龄≡十。</p><p>②俞樾贺曹仙槎八月初三五十.寿联云:</p><p>平分百岁光阴,河图五,洛书十;</p><p>领略四时风景,秋一半,月初三。</p><p>“平分百岁”即五十,同时标明八月初三寿辰。</p><p>③林奎五茂才有戏贺其友五十联云:</p><p>二女二男,合成三个子;</p><p>半賒半现,共算百年春。</p><p>其友二女已嫁,旧有一婿为半子之说,两婿合为一子,加自己二男,合成三子。下联也用加法,半现已经过去五十年,半赊指欠五十年。二者加,共算百年春。巧于用数,妙算有趣,切龄贺寿,意尽其中。</p><p>(二)关联寿日示意法</p><p>寿日到来以示庆贺,在贺寿联中不论明示或者暗指具体的寿日,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能与寿龄结合在一起,更能产生特殊的效果。</p><p>联例:</p><p>①清罗士琳贺陈仲云六十寿:</p><p>有才子八人,采献莱衣,林壬大备;</p><p>先立春三日,厘延柑酒,花甲初周。</p><p>在以“花甲初周”点明六十寿辰的同时,更明确了受赠者的生日“先立春三日”。此联作于清道光二十一年,是年正月十三日“立春”,显而易见,寿主生日为正月初十。</p><p>②有王姓男士于三月初三过的六十六岁寿辰,孙皖樵为之撰贺:</p><p>三月初三,三槐堂上开寿宴;</p><p>六旬合六,六律声中祝大椿。</p><p>③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吴恭亨《对联话》卷五,俞樾为陆春江夫人撰贺联云:</p><p>六秩启华筵,恰好良辰过腊八;</p><p>三吴开幕府,再来使宅祝千秋。</p><p>又为王梦薇之母七十寿诞撰贺联云:</p><p>愿岁岁今朝,以腊八良辰,陈千秋雅戏;</p><p>祝婆婆老福,从古稀七十,到上寿百年。</p><p>此联吉祥祝福语,未涉及寿主具体生平事迹,以上联切寿日,下联切寿龄见长。虽应酬之作,倒也自有特色。</p><p>(三)关切姓名嵌入法</p><p>将寿主的姓或名采用不同的格式嵌入联中,以新组之词语表达贺寿之意,也是寿联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清代名臣陶澍贺王虎文寿联云:</p><p>虎啸风生红锦,锡光赐五桂;</p><p>文行气壮泥封,受宠荫三槐。</p><p>上联嵌“虎”,“五桂”,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红锦”指登科后之题名。下联嵌“文”字,“文行”指文章与德行。语出《论语.述而》。“泥封”借指书函。“三槐”指明王姓,还将寿主所居村名“红泥”二字嵌入,既富理趣,又饶情味,工巧得当,难能可贵。</p><p>嵌字入联由于所嵌的位置不同,也就有了各自的格名。下面结合我国第一位对联学研究硕士生导师余德泉教授七十华诞的寿联,予以简要介绍。这些嵌字格同样可以在其他联语的编写中运用。</p><p>①</p><p>德高望重,三湘四水李桃硕;</p><p>泉涌星辉,万户千家联墨香。</p><p>此为鹤顶又名凤顶格。将所嵌=字分置上下联的第一字。</p><p>②</p><p>硕德高风,更遐龄鹤算;</p><p>甘泉化雨,兼巨著鸿篇。</p><p>此为燕颔亦称凫颈格。将嵌=字分置上下联的第二字。</p><p>③</p><p>艺共德馨仁者寿;</p><p>文如泉涌大家风。</p><p>此为鸢肩亦称鹿颈格。将所嵌二字分置上下联第三字。</p><p>④</p><p>延年大德添龟寿;</p><p>流韵清泉润马蹄。</p><p>此为蜂腰亦称合欢格。将所嵌二字分置上下联的笫四字。古人以龟为长寿之灵物,故用“龟龄、龟寿”、“龟年、鹤寿”等词语比喻长寿。下联的“马蹄”指余老关于对联平仄运用基本规则的研究成果——“马蹄韵”。</p><p>⑤</p><p>老马奋蹄,德被南山松不老;</p><p>流光添彩,泉归东海水长流。</p><p>此为鹤膝亦称合跗格。将所嵌二字分置上下联的第五字。</p><p>⑥</p><p>华膺厚福文德盛;</p><p>远乐长春艺泉清。</p><p>此为凫胫亦称雁翎格。将所嵌=字分置上下联的第六字。“德”字新声与“泉”字同为阳平,又在“二四六分明”的位置上,本不应对。为使“德泉”二字对应工整,“德”字以古仄声字使用。</p><p>⑦</p><p>墨润神州彰盛德;</p><p>才培俊彦泽甘泉。</p><p>此为雁足亦称並蒂格。将所嵌二字分嵌上下联第七字。上联“德”字也以古仄入声搁置句末。另外,所嵌二字不对称的还因位置的不同有其他的格名,较为繁复,初学者可不必涉及!</p><p>(三)注意事项</p><p>1.谨防遣词虽然优美,细品却犯忌讳</p><p>忌讳是指因风俗习惯或其他理由,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汉王充《论衡.四讳》:“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今人不达,畏死畏祸,百种忌讳。”</p><p>宋孙奕所著《示儿篇》载,吴叔经有贺黄耕庾夫人寿联云:</p><p>天边将满一轮月;</p><p>世上还钟百岁人。</p><p>据载,此夫人生于阴历三月十四日,离十五月圆之日仅差一天。故借吟咏明月之圆满而寄祝贺之意。《楹联丛话》载,有人以为“将满一轮”也可指十三日,不如改成“犹欠一分”更能紧帖十四日。《丛话》的作者梁章钜认为这样改也可以,但是不能用于庆寿了。因为寿庆应避不吉利语。所指即“欠”字。这就提示我们在撰写寿联时,应当注意民俗中避忌的一些词语。如“三绝”一词,在旧联中时有出现。虽说“三绝”有其褒义,但在撰寿联中用到“三绝”,定是忽略了“绝”字还有“穷尽”之义。如“绝世、绝气、绝命”等都是指死亡。一“绝”即已辞世,“三绝”不是更加要命了。如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先生,为弟子黄侃五十岁生日所撰贺联时,这样写道:</p><p>韦编三绝今知命;</p><p>黄绢初裁好著书。</p><p>上联直接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韦編三绝”之典,称许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又以出自《论语.为政》的“五十而知天命”(略称“知命”代指五十岁。下联“黄绢”切寿指黄姓,可视为黄侃之卷。但《世说新语.捷悟》中有“黄绢幼妇”之解:“黄绢,色丝也”,合为“绝”字。幼妇,少女也,合为“妙”字。故又暗含一“绝”字。黄绢初得此联甚喜,后来经人提醒,才认识到联中有“黄绝命书”四字,乃不详兆当为联谶。不久黄侃因病撒手西归。虽为巧合,亦贻人口实。中国人传统的避讳学,偏偏被章老先生给忽略了。</p><p>当然也有用了“绝”字而无异议的,如黎元洪贺康有为六十的寿联:</p><p>上寿伏生传绝学;</p><p>通经高密擅名家。</p><p>且不说“上寿”已指高寿,就连秦代兴教授徒的“伏生”也寿高九十余岁,也正是他使得《尚书》未被焚毁,得以传世。鉴于此,自然不会将“绝学”往坏处想。“高密”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的祖籍,借以表达期望康有为超越古代先贤的祝愿。不过在通常的情况下,还是在寿庆联中尽量要避免“绝”。</p><p>这样容易产生岐义的字。此外,像“奠”字,虽有“奠基.奠定”之释义,也可用以“祭奠.奠仪”等。又如“辞”字,虽有“辞章.辞令”的释义,可也新组成“辞世.辞灵”的词语。故最好不要用“奠.辞”这样的字,也不可由上下联中各自成文的单字组成类似“安息、含笑、弃世、登仙、物故、隐化”等词语。还有“百年、千秋”好似指长寿,实为“死”的婉辞,当然不便使用了。白化文教授谈及此事时,曾这样说:“近见时人给老前辈贺寿,用(三绝人推老郑虔)之典。期期以为不可。“绝”字是绝不能在寿联中出现的,即使有意反用也容易出问题,何况正面呢!老先生哪禁得住“人推”?老前辈福寿骈臻,迥非当汉奸被充军的郑虔之比”。显而易见,在避讳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不少的,千万不可掉以轻心!</p><p>(四)关涉身份针对法</p><p>“身份”,指出身和社会地位,也用以指行为或本领。寿联的写作除以上所说顾及年龄、姓名、性别外,更要结合寿者的身世、职业、业绩、品德、性格等方面的实际来与,使之避免一般化,更具针对性。</p><p>联例:</p><p>①如清王叔兰为好友梁章银七十寿诞撰:</p><p>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p><p>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p><p>全联七十四字,宛如一篇人物小传。将寿主的仕宦之路及文章事业,概括凝练精致,描写得生动简洁。写法上先分述,后总括,上下联的前面部分又用自对之法,避免了字数不易工对的问题,兼之排句贯注而下,读来颇有气势,令人叹服。</p><p>②清诗人张维屏七十八岁,李紫辅撰贺:</p><p>诗称三子,学绩三馀,望重三城,福懋三多,寿祝三秋,愿松柏益健,菊节弥坚,文圃词场陪杖履;</p><p>身历四朝,名高四海,官尊四品,科连四世,堂开四代,况夫妻齐眉,儿孙晋爵,国恩家庆乐林泉。</p><p>上联从诗作、学识、德、福泽、寿诞诸方面对被贺者予以称颂,并借“松、柏、菊”的比喻送上祝愿,还用“杖履”表示对寿者的尊崇与就教之敬意。下联结合寿主的经历、名望、官品、家境等方面予以概述,对其退隐归田后仍怀忧国之心及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表明赞许与钦羡之情。此联对仗铺叙,复叠重现,感染力极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