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英雄战歌,悠长的家国情怀(下)

牛亚平

<p>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 —志愿军第47军广州地区后代们的父亲和母亲</p> <p>历史照片提供:志愿军第47军广州地区后代</p><p>美篇制作:牛亚平(47军广东后代)</p><p><br></p> <p> 2020年9月26日,广州地区四野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5军后代和东北军大后代、海军南海舰队后代、广东省委后代的代表,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联谊活动。</p><p> 活动中,播放了志愿军47军部分后代提供的父母和他们在朝鲜前线的历史照片。</p><p> 这些珍贵镜头,记录下血火硝烟中一抹温馨的色彩。抚今追昔,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更加敬仰无数革命先烈和父辈们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赴汤蹈火、打出国威军威的伟大牺牲精神!</p><p> (部分合影照片中,除提供照片的后代们的父母亲以外,还有不少认不出来的叔叔阿姨,也许就有我们之中某位后代的父亲、就有你的母亲…请仔细辨认)</p> <p><br></p><p> 杨柏的父亲杨德荣,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0师副师长。</p> <p> 1954年,杨柏的父亲(右一)抱着她在朝鲜坑道前的小树林中留影。</p> <p><br></p><p><br></p><p> 郭伟谊的父母亲</p> <p> 郭伟谊的父亲郭士英,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1团后勤军需科主任。母亲王忠惠,时任141师后勤财务处会计。</p> <p> 下图是辽宁锦州新立屯47军留守处,郑甲丽的母亲、郭伟谊的母亲与郑甲丽、李志欣、郭伟谊3个孩子的合影。</p> <p> 照片左一郑甲丽母亲刘甲禾,左二郑甲丽,左三李志欣,左四郭伟谊母亲王忠惠,最右侧是郭伟谊。</p><p> 照片中的几个孩子都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出生。</p> <p><br></p><p><br></p><p> 翟东朝、翟南江的父亲<span style="color: rgb(17, 17, 17);">翟尚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 17, 17);"> 入朝时在志愿军47军军教导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 17, 17);"> 翟东朝、翟南江的父亲翟尚志,曾参加1950年全国英模代表大会、1987年和2007年全军英模代表大会。1943年至1970年,翟尚志先后6次在各种英模大会上受到毛主席接见。</span></p> <p> 翟尚志1987年参加第二次全军英模会后的留影。</p> <p> 翟东朝、翟南江的母亲邱文钰,也是志愿军老战士。下面与战友合影的照片中,中间是翟东朝、翟南江的母亲邱文鈺。</p> <p> 下面是翟东朝、翟南江的父亲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p> <p> 三级国旗勋章背面,编号38004非常清晰。</p><p> 下面的照片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授勳证明书。</p> <p> 授勳证明书上注明了勋章编号:38004,与勋章背面打印的38004完全对应。</p> <p><br></p><p><br></p><p> 赵伟利的父亲赵新文。</p> <p> 赵伟利的父亲在朝鲜用过的马褡子。</p> <p><br></p><p><br></p><p> 刘明的父亲刘峰,1928年11月出生,河南沁阳人,1945年入伍。1951年4月入朝,历任志愿军47军139师416团青年干事、干部助理员、营教导员。</p> <p> 刘明的父亲刘峰在朝鲜与战友合影,左一刘峰。</p> <p> 刘明的父亲回国后任139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到地方后任广东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退休享受副省级待遇。</p> <p> 刘明的父亲刘峰荣获的三级朝鲜人民军纪念章。 </p> <p> 刘明的父亲保存的志愿军用餐券。</p> <p> 刘明的父亲刘峰老前辈近照。</p> <p><br></p><p><br></p><p> 马志鲜的父亲马玉峰、母亲李书贤在朝鲜。</p> <p> 马志鲜的母亲李书贤,1948年入伍,参加过黑山阻击战、湘西剿匪、抗美援朝。随志愿军47军入朝时任野战二所护士</p> <p> 马志鲜的母亲参加这次四野和志愿军后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联谊活动时的照片。</p> <p><br></p><p><br></p><p> 刘琳琳的父亲刘洪刚,1949年3月平津战役后,从47军139师417团民运股长调任四野炮兵第2师民运科长。</p> <p> 刘洪刚于1950年10月22日随志愿军炮2师第一批入朝,支援志愿军第13兵团38、39、40、42、66、50军出国首战,参加了朝鲜一至五次战役。</p><p> 炮2师还参加了志愿军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阵地防御和战术反击作战(含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含金城战役)。其中,曾在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中以炮29团配属西海岸47军夜月山、天德山、大马里一线防御作战。</p> <p> 炮1师、炮2师在朝鲜第一次战役支援39、40军云山战斗中,因紧贴39军主力,这支装备日式150毫米、美式155毫米榴弹炮的重炮部队曾陷入与突围美军骑1师犬牙交错、距敌最近仅200-300米的近战险境,以致一个炮兵师政治部的科长——刘琳琳父亲,竟带队抓获了6名美军黑人战俘,演绎了朝鲜战场上的“大炮上刺刀”。</p> <p> 照片右一是刘琳琳的父亲刘洪刚。</p> <p> 刘琳琳的母亲魏爱民,时任志愿军炮2师医院护士。</p> <p> 照片前排右一是刘琳琳的母亲魏爱民。</p> <p> 刘琳琳的父亲抱着她在哈尔滨绥化炮2师后方基地留影。</p> <p><br></p><p><br></p><p> 钱湘源的父亲钱锡侯、母亲邓远梅。1951年3月入朝前合影。</p> <p> 在朝鲜,钱湘源的父亲先后任志愿军47军139师417团副团长、140师418团团长。</p><p><br></p> <p> 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干部合影。左起,团长钱锡侯,团参谋长冯殿元,团政委张东辰。后排团政治处主任苏克。</p> <p> 钱湘源的母亲邓远梅,入朝时任志愿军47军139师417团宣传员。</p> <p> 1951年,志愿军47军139师417团宣传股合影,第二排左一为邓远梅。</p> <p> 1952年邓远梅与儿子小凱在朝鲜留影。</p> <p> 1954年钱锡侯、邓远梅与大女儿新源合影。</p> <p> 1951年入朝修机场时,钱湘源的父亲(左二)等与当地朝鲜群众合影。</p> <p> 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邓远梅</p> <p><br></p><p><br></p><p> 陈晶的父亲陈树棠,1954年在朝鲜西海岸汉川留影,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6连指导员。</p> <p> 陈晶的母亲田连华,入朝时任志愿军第47军文工团团员。照片为1953年在朝鲜临津江47军文工团驻地留影。</p> <p><br></p><p> 陈晶父母亲近照。</p> <p><br></p><p><br></p><p> 郑长艳的父亲郑文,赴朝时为志愿军第47军141师宣传队队员。</p> <p> 回国后驻广西桂林,任47军141师军需科科长、广东翁源421团副团长。曾两获抗美援朝三等功军功章,并曾获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解放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和湘西剿匪、解放重庆等纪念章多枚。</p> <p> 上世纪70年代,郑长艳与父亲郑文的合影。</p><p> 下图是郑长艳父亲的晚年照。</p> <p>  </p><p><br></p><p> 李娅的父亲李拔训。入朝时在志愿军47军139师电三台。</p> <p> 李娅的父亲李拔训与139师电台战友们的合影。</p> <p><br></p><p><br></p><p> 李志欣的父亲李国忠在朝鲜。</p> <p> 下图是李志欣的母亲赵秋鸣,入朝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0师医院手术室护士。</p> <p> 李志欣在新立屯出生不久,就随母亲到朝鲜平安南道肃川郡慈老里,还带去一位小保姆。</p><p> 这是小李志欣与母亲、小保姆在朝鲜的照片。</p> <p> 照片背面的文字说明。</p> <p> 140师医政科全体成员在朝鲜合影。前左一是李志欣母亲赵秋鸣,小保姆抱着小李志欣。</p> <p> 医政科合影照片背面的注记。</p> <p> 志愿军叔叔们与小李志欣留影。</p><p> 下图是照片背面的注记。</p> <p> 在朝鲜,一位志愿军叔叔(一直不知晓他的姓名)抱着小李志欣。</p> <p> 李志欣的母亲、小保姆和她与在朝鲜140师医院同志们和朝鲜房东大娘家人一起合影。照片背面是说明。</p> <p> 1955年,李志欣母亲从朝鲜回国转业,在重庆与李志欣的照片。</p> <p>  </p><p><br></p><p> 杨力莉的父母亲。</p> <p> 杨力莉的父亲杨敏,入朝时任47军141师政治部主任。</p><p> 杨力莉的母亲赵洪章(健在),入朝时任141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 </p><p> 照片中孩子是杨力莉的姐姐杨力群(广州石榴岗海军疗养院医生,已退休)。</p><p> 照片拍摄时间约为1952年2月。当时杨力莉的母亲带着她姐姐到了朝鲜,在住的房东家门口所拍。那时杨力莉的姐姐杨力群出生仅三个多月。</p> <p> 上图前排左一是杨力莉的父亲杨敏,左二是杨力莉的母亲赵洪章,孩子是杨力莉的姐姐杨力群。</p> <p><br></p><p><br></p><p> 张光军的父亲张春芳。</p><p> 1951年入朝时任志愿军47军140师直工科组织干事,曾荣获二等功。</p> <p> 张光军父亲张春芳 辽宁本溪人,在东北参军47军140师,参加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与湘西剿匪。1951年随志愿军47军入朝参战,时任140师直工科组织干事。回国后,1960年任广州战士歌舞团政治协理员,1966年任军体院体工大队队长,1975年任战士杂技团政委。1982年转业到广东省文化厅任副厅长,后在省文化厅离休。</p> <p> 张光军的母亲肖明义,湖南芷江人。1949年在湖南参军,1951年随志愿军47军入朝参战,时任47军140师司令部打字员。回国后,1957年转业,任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药房主任,1990年退休。</p><p> 上面的照片是张光军的父母亲在朝鲜西海岸47军140师师部。</p> <p> 张光军的父亲张春芳在朝鲜的工作照。</p> <p> 张光军的父亲张春芳在朝鲜与战友合影。</p> <p> 张光军的父亲、母亲参加这次四野和志愿军后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联谊活动时的照片。</p> <p><br></p><p><br></p><p> 丁晓倩的父亲丁原昌。</p> <p> 丁晓倩的父亲丁原昌,时任志愿军第47军139师参谋长。1954年在朝鲜平壤与47军干部合影。右一丁原昌,右二黎原(时任139师师长)。</p> <p> 1954年,丁晓倩的父亲与战友在朝鲜合影。后排左一为丁晓倩的父亲丁原昌。</p> <p> 丁晓倩的父亲丁原昌(左一),1954年摄于朝鲜回国前。</p> <p><br></p><p><br></p><p> 朱林陵的父亲和母亲。</p> <p> 朱林陵的父亲朱秀生,入朝时任志愿军47军141师干部部任免助理员、干部科科长。母亲郭云霞,时任47军141师司令部卫生所司药。</p><p> 1954年7月回国前在朝鲜留影。</p> <p><br></p><p><br></p><p> 戴洪明的父亲和母亲。</p> <p> 戴洪明的父亲苏克,时任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政治部主任。这是他所在的418团主要干部合影,团长钱锡候(左),苏克(中),团政委张东辰(右)。</p> <p> 戴洪明的父亲苏克抱着儿子戴洪晶(左)、钱锡候团长的长子钱凯源(右)在朝鲜留影。</p> <p> 戴洪明的母亲李叶浓,时任140师医院宣传干事。这是在朝鲜抱着戴洪明的两个哥哥留影。</p><p><br></p> <p><br></p><p><br></p><p> 张锐的父亲和母亲。</p> <p> 张锐的父亲张耀先,时任志愿军47军141师423团政委。母亲张申秋,时任141师423团后勤处书记。这是他们1953年在朝鲜合影。</p> <p> 141师423团部分干部合影,1953年11月朝鲜。张锐的父亲张耀先(第二排左二),母亲张申秋(前排左二)。</p> <p> 上边的照片,是张锐的父亲珍藏、张锐提供:1951年刚入朝时,141师宣传队的合影。</p> <p> 这张照片也是张锐的父亲珍藏、</p><p>张锐提供的:1951年秋,141师宣传队在前沿阵地上演出。</p> <p><br></p><p><br></p><p> 胡柯的父亲和母亲</p> <p> 胡柯的父亲胡杰在朝鲜前线。时任志愿军47军141师宣传科科长。</p> <p> 上图是位于朝鲜板门店以北的开城积善桥,是朝鲜著名风景区。中朝牺牲军人遗骸交接处就在附近。</p> <p> 下图是抗美援朝战争牺牲军事人员遗骸交接处的牌楼。胡柯提供。</p> <p> 上图是胡柯的父亲在遗体交接办公帐篷外,与朝鲜人民军军官的合影。</p> <p> 上图是中朝双方交接组成员在停战分界线标牌旁合影。左二为胡柯的父亲胡杰,左三为陈有才。其余为朝鲜人民军交接组成员。</p> <p> 下图是朝鲜停战分界线标牌。</p> <p> 下图是1954年,胡柯的父亲胡杰在志愿军在西海岸部队为朝鲜修建的建龙水库旁的帐篷外就餐的照片。左一为胡柯的父亲胡杰。</p> <p> 胡柯的父亲抱着胡柯留影。</p> <p>  </p> <p> 这是胡柯的母亲姚静纯。1951年从军并入朝,时任47军文化教员、文工团团员。</p><p> 下图是胡柯的母亲着朝鲜妇女民族服装的留影。</p> <p> 胡柯的母亲姚静纯与战友合影。</p><p> 上图,左一是胡柯的母亲,右为高波。</p><p> 下图,胡柯的母亲(左)、凌云(中)、滕淑贞(右)。</p> <p><br></p><p><br></p><p> 龚明山的父亲龚骏光,入朝时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文化教员、宣传干事。</p> <p>  </p><p> 龚骏光,1927年4月出生,重庆忠县人,1947年就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组织学生运动,加入中共重庆外围组织,投身革命。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47军招青年学生入伍,在141师422团,任文化教员、宣传干事等职。</p> <p> 下图,龚明山的父亲在缴获的美军坦克上留影,左上是龚骏光。</p> <p> 龚明山的父亲1954年回国任解放军第34文化速成中学教员。1958年调入47军政治部宣传处。1967年到广东参加国防工业三线建设。1989年 ,在广东省国防科工办离休。</p> <p> 龚明山的父亲在朝鲜前线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我们已计划将他父亲留存下来的照片(附底片)制作47军朝鲜战场历史照片专辑。</p> <p> 让我们先睹为快,看几张龚明山的父亲当年拍摄的47军部队在朝鲜前线的珍贵照片。</p> <p> 指挥员观察分析敌情。</p> <p> 战前阵地动员。</p> <p> 坚守防御。</p> <p> 抓获联合国军俘虏。</p> <p> 141师422团5连,被授予“天德山英雄连”。</p> <p> 天德山战斗,422团5连伤亡极大,仅剩下9人。</p> <p> 战地表彰坑道战中立功受奖的指战员。</p> <p> 追悼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p> <p> 归国之时。</p> <p> 向英雄的志愿军先烈和父辈们致敬!</p> <p>  </p><p> (全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