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一篇介绍三个地方:Halifax,Mahone Bay小镇,和Lunenburg小镇(蓝鼻子帆船二号)</p><p> <br></p><p>八月28中午我们到了Halifax它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省会,大西洋沿岸诸省中最大港市.位于新斯科舍半岛东南岸中部,战略位置很重要,有"北方卫士之称".1749年英国苏格兰移民在此定居.1841年建市,1905年前为英国陆,海军基地.港口为一溺谷型海湾,入口处深达26米,港道最浅处也有15米。</p> 我们到Halifax第一站来到了The Waegwoltic Club <p>Waegwoltic俱乐部成立于1908年是会员制的,但它有111年的历史.有十二个网球场.四个壮观的室外海水游泳池.其游泳池最好的旅游时间段是5月至10月,游泳池的水温度保持在23-30摄氏度.还有四十个帆船航海项目,还有个日营和自助餐厅,景色宜人.</p> <p>见到Jim(我们十几年前相识在国家公园的露营地,他很喜欢中国,喜欢社交,也喜欢美食,喜欢我做的面条,喜欢老干妈,辣酱,每次来渥太华我们都带他吃四川food)之后我们骑自行车绕</p><p>Point Pleasant Park转了一小圈, 公园位于Halifax最南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娱乐,野餐的park,占地75公顷.这里有长达39公里的天然小路,有个标志性的建筑18世纪的防御建筑威尔士王子马特罗塔(Prince of Wales Martello Tower)还有军人纪念碑,多个炮台,紧邻halifax港出口,能远眺麦克纳布斯岛(McNabs Island)和North West Arm海湾,经常可以看到万吨轮出航.</p> <p>这边有各种型号的帆船,正是我家喜欢的,看着帆船出海,女儿的眼睛都直了,知道她心痒痒想玩了.</p> <p>我们骑到了港口</p> <p>自行车骑完之后我们就沿着海岸边,Canadian Museum of Immigration at Pier 21,Halifax Seaport Farmers ,MarketHalifax Waterfront走了一圈. </p><p><br></p> <p>Jim当了一天的导游,整个Halifax的历史他都给我们讲了一遍.有很多细节原来都不知道. 感叹有个老外的朋友确实是很好的事情. </p> 第一男爵塞缪尔·库纳德爵士(Sir Samuel Cunard)是英加航运大亨,出生于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创建了冠达邮轮公司(Cunard Line).他是逃离美国独立战争并定居在哈利法克斯的木匠和木材商人的儿子 妇女和儿童在二战时间当志愿者纪念碑。<br> <p>著名的旅行景点:Halifax Harbour。</p><p>这里集中了很多旅行项目:海钓,帆船观光,水陆两栖车,军舰博物馆。</p><p>在这里介绍一下大西洋海洋博物馆,展出介绍的是大西洋航海,包括泰坦尼克号、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加拿大海军战舰等历史事件及相关物品。逼真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和收集的部分实物,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发生在二百多年前惊心动魄的情景中。</p> <p>进酒吧休息记住一定要上二楼,喝点啤酒,果酒,欣赏海边的美景,观光船和穿梭的帆船 ,有的时候还有个海上小飞机经过.神仙的日子不过如此.</p> <p>这椅子是装红酒的酒桶做的,很有年头了,要不是Jim介绍我们根本就不清楚.</p><p><br></p> <p>军舰博物馆,介绍二战时加拿大军人在大西洋与德国潜艇的战斗.</p> <p>1917年12月6日,对于哈利法克斯的居民们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港口码头照例一派繁忙.突然,一艘满载着5000吨弹药和炸药的法国军火船"蒙特-布兰克"号与一艘比利时救援船在海湾相撞,两船起火时,许多市民还涌到码头观看.谁知"蒙特-布兰克"号在燃烧后爆炸了,腾起的烟柱高达3000米,5平方公里的街区刹那间夷为平地,哈利法克斯大片地区被摧毁,连远在百公里之外的小城特鲁罗(Truro)的许多建筑的窗户都被震得粉碎.2000余人当场死亡,9000余人受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造爆炸物的爆炸,以至在事故发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哈利法克斯大爆炸这个词仍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坚强的哈利法克斯人用了25年时间才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如今,在俯视港口的FORTNEEDHAM的小土坡上,建着祭灵的钟楼,每年12月6日都会有人前去祭奠.而反映这幕惨剧的照片资料均展示在MARITIME MUSEUM OF ATLANTIC(大西洋海事博物馆)中.这里还同时保存着一把特别的帆布躺椅—它来自于那艘著名的泰坦尼克号.</p> <p> 2016年8月26日"最后一步"纪念拱门在大西洋海事博物馆后面的码头上揭幕,纪念一战期间,在哈利法克斯(Halifax)登船的大约35万加拿大男女被带到国外,约有60,000人未归 .</p> <div>逛完海湾我们驱车到jim的度假屋.</div><div><br></div><div>第二天天气不太好于是我们决定去看看Mahone Bay 小镇和著名的蓝鼻子帆船的家乡Lunenburg.</div><div>.<br></div> <p>Mahone Bay是个德国移民小镇,最近被Culturetrip.com评为加拿大十大最美丽的城镇之一,是一个必看的小镇,其风景如画的三教堂(Triple Churches)堪称完美.</p> 小镇五颜六色的房子很多,漂亮的一道风景.<br> <div>发现了非常有特色的汽车图书馆----The mobile library</div><div>里面图书很丰富,还有DVD,CD.更为神奇的还有录像带.据jim介绍这个移动图书馆,周一到周五每天停留在南海岸的不同的小镇.<br></div> Honda居然还生产这么小的摩托应该叫scooter,看成色年份很久远。<br> 离开小镇开车不到20分钟就到了Lunenburg.<br><div>卢嫩堡小镇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北美最好的英国殖民地样板.它建于1753年,是凭借海洋商业繁荣起来的海边城镇.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卢嫩堡古镇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建筑色彩明亮,饭店,旅馆云集,还有许多艺术家的个人画廊.其海边码头也是大西洋渔业博物馆和"蓝鼻子号"帆船的所在地。</div> 钢铁厂酒厂(Ironworks Distillery),它建在一座旧钢铁厂内并以此得名,是一家传统工艺的手工酿酒厂. Bluenose II它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出名的赛用帆船的复制品,被称为加拿大的象征.幸运者还可以买票跟着它扬帆出海,进行两个小时的海上航行.<br>第一艘“蓝鼻子号”帆船是1921年在Lunenburg造船基地建造的.船长43.6米,宽8.2米,排水量285吨.建造这艘船的最初目的是开着它到纽芬兰岛东面的大西洋外海上捕鱼.这艘船能装很多的鱼,而且航行的速度也很快.当时对船主和船员来说,帆船航行的速度非常重要,因为越先回到岸边,卖出的鱼价钱也越高.<br>当年在休渔季节,加美两国的捕鱼船主们会举办渔船大赛,看谁的船快. 蓝鼻子号不仅当年参赛就赢得了冠军,而且在此后17年时间里,战胜了所有和它比赛的美国渔船.它还参加世界各地的帆船比赛,也几乎是战无不胜,为此声名远播。<br>由于“蓝鼻子号”给加拿大带来了如此的荣誉,令加拿大人觉得无上光荣.1937年时,它被选作10分钱硬币背面的图案,而且至今未变.<br>1938年是“蓝鼻子号”最后一次参赛并再次夺冠.此,,二战爆发,国际渔船赛不再举办.1942年,它被卖到西印度运货,四年后不幸在海地触礁,载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沉没海底.<br>加拿大人不甘心这样一艘承载着往日辉煌与荣耀,已成为加拿大航海遗产的重要部分的"蓝鼻子号"帆船就此消失.于是原船厂在1963年按原图纸又重新建造了一艘,命名为“蓝鼻子2号”<br>现在看到的“蓝鼻子2号”耗资1,590万加元于2012年9月29日在卢嫩堡于90多年前的“蓝鼻子号”同一地点下水. <div> 码头边的大西洋渔业博物馆(Fisheries Museum of the Atlantic), 向人们展示了这个海滨小镇的历史和渔民们的海上生活。博物馆内设有捕鲸展,在水族馆中则可以观赏到龙虾、比目鱼和鳕鱼.同时还展示了当地朗姆酒走私的历史.<br><br><br></div> 船头上经常有着各种女性的雕像称为船首像。<br>用来取悦海神,从而抵御狂风,带来好运,并且可以指导船舶正确的航行. 同样小镇的建筑也是五彩缤纷。<br> 蓝鼻子模型 <div>逛完旅游点,我们来到了当地比较有名的The Knot Pub餐馆.</div><div>地址:4 Dufferin Street,Lunenburg, Nova Scotia 它不在旅游景点,而且外面就一个小门根本不起眼,外地人肯定开车就错过了。</div> 吃完饭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坐了段很短的ferry回到Mahone Bay 回度假屋半路看到了用废旧汽车做的艺术品我们就下来瞧一瞧。<br> 艺人骑着摩托来加油 汽车修理站 机器人?<br> 狗狗? 滑雪小伙 <p>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这就是艺术。呵呵</p><p><br></p> <p>最后总结一下:这一篇应该是全部旅游者都要经过的路线,其实去看蓝鼻子二号帆船,经过我介绍的小镇一定要停下来,看看没有被旅游商业化的海港,非常地漂亮。</p><p>下面是视频:</p> 雪雪问问题Jim解答.<br> 美丽的Halifax Harb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