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纪念“9.18”事件,提醒全体师生勿忘国耻,同时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在突发事件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今天“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园开展了防空逃生演练活动。</p> <p> 活动前期,全体老师在班级组织幼儿了解“9·18”历史故事,认真学习避险知识。在演练活动准备阶段,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多次召会议,对演练方案和人员分工做出多次讨论,要求相关负责人实地考察撤离路线,明确疏散秩序,模拟演练流程,确保演练活动安全高效进行。</p> <p> 上午九点十八分,随着防空警报的拉响,一场防空防灾紧急疏散演练拉开了序幕。各班立刻停止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做出反应,紧急避险,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至应急避难场所。</p> <p> 整个疏散过程组织有序、严肃认真、紧张而不慌乱,没有拥挤、推搡现象,从警报响起到全园师幼安全集合操场,整个过程用时2分45秒,成功完成了演练活动。</p> <p> 活动中,园长妈妈给孩子们普及人防知识并强调此次活动的重要性。</p> <p> 在这次演习中,幼儿园教职工分工明确,各行其责,整个活动井然有序。</p> <p> 此次演练既是对幼儿进行的一场纪念“9.18”事变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增加幼儿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也是全体人员应急避险的一次体验,让全体师幼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逃生方法,能够遇事不慌、积极应对,达到了贯彻“安全无小事,警钟要长鸣”此教育方针的目的。</p> <p>科普小知识⭐</p><p> 本次九一八防空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叫做“预先警报”,这种警报用于空袭发生之前,特点是“长间隔”。而“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叫做“空袭警报”,这种警报用于空袭发生之时,特点是“短间隔”。“连续鸣放,持续3分钟”则叫做“解除警报”,代表空袭结束,这种警报的特点是“无间隔”。你知道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