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b></p> <p><b>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政治思想、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榆树市第三实验小学校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韶辉同志的领导下,在靳玲玲副校长的精心组织下,于2020年9月11日举行了“德能学行,做博爱领众之师”主题师德演讲活动。</b></p> <p><b> 此次师德演讲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老师们对职业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践行职业使命。这项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活动,每年都在教师中举行,以老带新,以新促学。</b></p> <p><b> 四位班科任代表的演讲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他们精心准备,讲出了自己走进三实验小学以来的感知、感悟、感慨、感动以及感谢,讲述着对德能学行,博爱领众不同程度的理解。</b></p> <p><b> 吴云鹤老师一路成长经历、工作方法经验的分享让我们由衷的感受“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的深刻含义。</b></p> <p><b> 马红老师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着淳朴真实的工作。</b></p> <p><b> 殷雪飞老师感情饱满、激情昂扬、励志初心,躬行使命。</b></p> <p><b> 齐梦娇老师年纪轻,却有着执着、精进的理想信念。</b></p> <p><b> 四位教师用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动情的经历,讲诉着对教育工作的感慨,对这份职业的感言。</b></p> <p><b> 教师们认真聆听,静心思考,从不同的层面为自己设定了提升目标。</b></p> <p><b> 高雪、陈圆圆老师用“无形、无色、无味”剖析“德能学行,做博爱领众之师”的内涵。尹丽娜、程光亮老师在演讲中诠释了“用博爱之心,铸师德之魂”。</b></p> <p><b> 孙爽、李鑫老师始终坚持用真诚开启学生的心灵。毕书山讲道:“教之本在师,善之本在教”。于广艳、苏丹老师用心诠释着“爱心”这两个字的真谛。</b></p> <p><b> 李爽、刘立影老师认为教师的寄托和精神支柱便是师德。姜海洋、许佳琳老师在演讲中着重强调越分越多的就是“爱”。</b></p> <p><b> 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把“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重塑自己高尚的职业形象”作为坚定的目标追求。</b></p> <p><b> 此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在17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圆满落幕。全体三实验小学教师互相借鉴学习,从内心对照自己,查摆自己,腾升一种前行的力量,决心做与三实验小学同发展,共命运的教师,让家长、学校、社会都为自己点赞的教师。</b></p> <p><b> 重德为师,三实验小学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力强,让家长、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b></p> <p><b>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能、学、行,德行、品德是学识、才能的统帅。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教师的学识眼界、思维方式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博爱领众,为人师者,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只有自己身上有正气,心中有大爱,才能成为让学生信赖和信服的好老师。</b></p> <p><b> 榆树市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韶辉同志寄语:教育是一项“仁而爱生”的事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把德行、品德作为学识、才能的统帅。因此,教师要用有德之学启蒙学生智慧品格,用优良学风、学养感染、影响学生向善求真。更应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担当精神。这既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尊重、关怀与关爱广大学生,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也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仁爱之心和具体管理之间的关系,找到教师领导力与关怀心的平衡点。每一名教师都是三实验小学的代言人,三实验小学的一张名片。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责任,教师的魅力就是教师的实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负韶华 逐梦前行</b></p><p><br></p> <p><br></p><p>审 核:刘韶辉</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策 划:靳玲玲</span></p><p>图片文字:殷雪飞 齐梦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