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招牌书法浅谈

自在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b>  「街市書法廊」之我见</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 漫議滬上招牌書法藝術</p> <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b> 筆走招牌上, 史留翰墨里。</b></p><p class="ql-block"><b> 如斯集大成, 海上獨吾迷。</b></p> <ul><li>招牌,一般泛指挂在店铺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主要用来标明店铺的名称记号乃至主要经营范围。有横招,也有竖招。或在门前牌坊上横题字号,或于屋檐下悬置巨匾,或将字镶在建筑物上等。</li></ul><p><br></p> <ul><li>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书法爱好者,当我信步于上海城区的繁华街市、通衢路段,或涉足店家院校、楼堂馆所等,改不了一个“嗜好” —— 喜欢留意商店等各类招牌上林林总总的字样,甚至产生过一种奇异的遐想:那店铺招牌上的文字如同天然的书法盛展,好似一轴望不到尽头的书法长廊。举目间,古今书家和高官名士墨宝荟萃,犹如徜徉游弋在这书法艺术的海洋,令我目不暇接,不时驻足欣赏。细细品味那鳞次栉比的商店招牌匾额,于我可谓一大享受。</li></ul><p><br></p> <ul><li>人世沧桑,岁月荏苒。上海滩上不少精湛的招牌书法因商家转制、市政动迁等诸多原因,先后迁址难觅、匿迹流失。但在笔者的记忆里尚依稀库存。籍此留下些许痕迹——</li></ul><p><br></p> <ul><li>民国著名文人书法出现在店招上,堪称沪上一绝。“上海书城”、“上海古籍书店”,以及上海的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美术电影制片厂、电影集团等均是集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那简穆古朴,深得魏晋风度的书风而成。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并有特色,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其字一般字迹偏小,但用笔高度娴熟,线条细腻流畅,结构圆转,这种书写能力得益于他早年长期不辍抄校碑帖书籍以及热衷搜集碑帖拓片所下的功夫。</li><li><br></li></ul> <ul><li>“上海书店”和“上海旧书店“的招牌出自于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先生的手笔。他给各种报刊报头题名颇多,如《报刊文摘》、《文学报》、《小说月报》、《随笔》、《新文学史料》等。有人称其字有点“瘦劲体”味道:线条坚挺、落笔干净、清雅秀逸的书风,令人联想到杜子美的名句“书贵瘦硬方通神”。</li></ul> <ul><li>“中国银行”、“上海大厦”、“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师范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外文书店”,还有“燕云楼”饭店等招牌是一代文豪、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手笔。郭老曾自况道:“心无汉唐,目无钟王,老当益壮,兴大到如狂”——招牌上的寥寥数字或可一窥其笔下神韵。</li><li><br></li></ul> <ul><li>坐落在上海浙江中路的“程裕新茶号”,是以经销徽、浙名茶而闻名的百年老店。该店招的题写者是胡适先生。胡乃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li></ul><p><br></p> <ul><li>“鸿翔时装公司”是沪上首家由中国人开办的专营女子时装的特色店,其店招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题写。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附:蔡元培当年分别为“鸿翔”的有关题词)。</li><li><br></li></ul> <ul><li>“中华职业学校”校名的题写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先生。还有坐落于本市川沙的百年老校“观澜小学”(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也是黄炎培先生题写校名。</li><li><br></li></ul> <ul><li>“上海三联书店”是近代著名评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所题。邹韬奋先生逝世后,毛泽东曾评价其“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尔后,以他命名的“韬奋新闻奖”,即是为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而设立。</li><li><br></li></ul> <ul><li>沪上有几位不可多得的“高产店招”的书法名家。当代女书法家、原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是当仁不让的一位。百年老店“永安百货”四个字就是她题写的。(注:“永安”有过“永安公司”、“第十百货”,“华联商厦”,而后又翻牌“永安百货”的店史)。而如今除了店招之外,在上海各处——隧道前、影城外、广场上、报刊头、豪宅前,我们时常能欣赏到周慧珺那元气淋漓、用笔精熟、结体奇巧的“慧珺体”。</li><li><br></li></ul> <ul><li>提及“多产”书家,我不由联想到“五芳斋”、“上海邮票公司”、“国际照相“等招牌的题写者——任政先生。有人曾戏称,论当年南京路上店招书写的数量,他老人家堪称首屈一指。之所以人们如此钟情于“任体字”,是因为他具备“大众审美”的一切特性:外表光洁、线条丰满、结构匀称、布局整齐。据说,郭沫若曾经用“精俗”两字评论“任体字”。“精”不难理解,乃精良、精美、精湛;而“俗”,则“通俗”乎?“俗气”乎?不得而知。总之,此论不过是郭氏一家之言罢了。无论如何,“任体字”是最早收入电脑字库从而惠及天下。就此而言,任老先生真无愧“藏书于民书法家”称号。</li><li><br></li></ul> <ul><li>说起“高产店招书家”,还有一位也不容忘却,即原担任过上海市商业局和手工业局长的胡铁生(笔名鲁人)。当年南京路、福州路的“上海老周虎臣笔庄”、“上海第一医药用品商店”、“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店”、“王星记扇庄”等店招均是“胡体”,而如今则相继为其他人字迹替代。胡铁生的字粗狂凝重,颇具魏朝书风。惜乎胡老早年手书的店招如今已不多见。</li><li><br></li></ul> <ul><li>今年清明时节赴金山“松隐山庄”祭祀亡友夏君,抬眼陵园牌楼,胡老的墨迹赫然跃入眼帘。日前途径“瑞金宾馆”,有幸再度领略铁钩银划的“胡体”</li><li><br></li></ul> <ul><li>“华联商厦”(即如今坐落在南京东路的“永安百货”,也曾称“上海第十百货商店”)四个遒劲浑朴、苍健老辣的大字,乃饮誉海内外的泰斗级当代书法家、擅长榜书的沙孟海(曾任西泠印社社长)题写。 另,初创于明万历年间的著名佛教比丘尼道场匾额“沉香阁”三字也出自沙孟老的手笔。</li></ul><p><br></p> <ul><li>既涉及书法艺术,店招上的字自然少不了老牌书法名家的墨宝。南京路上名闻遐迩的“朵云轩”,是集“宋朝书坛四大家”之一的米芾的墨迹瑰宝。</li></ul><p><br></p> <ul><li>位于南京东路的“老介福”绸布商店,原是著名书法家唐陀所书,后则改由汪道涵所题。唐陀幼年驼背而人称唐驼,他题签的名著《孽海花》首用“唐驼”之名,一时传为美谈。他与沈尹默、马公遇、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据说他六年内写了三万副对联,雇了两三人磨墨,由于费时又费力,所以研制发明了磨墨机。</li><li><br></li></ul> <ul><li>坐落于南京西路人称“闹市佛国”的“静安寺”(该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初名沪渎重玄寺。1008年,宋真宗敕改名为静安寺),其匾额是著名书法家邓散木于1945年题写的。邓散木的擅书法篆刻,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在艺坛上与齐白石并称,有“北齐南邓”之誉。</li><li><br></li></ul> <ul><li>福州路上的“杏花楼”,是光绪三十年末科榜眼、清末民初书法家和文章家朱汝珍题写。其实,那年的“状元”本该属他,但因慈禧变态心理的“作梗”,屈居第二(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见有关史料)。</li></ul><p><br></p> <ul><li>“童涵春堂”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出身名医世家的状元公陆润庠题写。“文革”时期改名风潮席卷,“童涵春堂”易名“人民药品商店”。原店招的金字招牌被视作“四旧”废品出售。正巧被一位邬姓顾客意外发现,花了10多元钱买下,带回家给孩子做铺板。1980年童涵春恢复原店名,邬某路过小东门童涵春店,向店堂负责人打趣道:你们店堂已恢复原来大名,可金字招牌还睡在我家里呢!尔后表示无条件“完璧归赵”。</li><li><br></li></ul> <ul><li>“交通银行”是清末民初人郑孝胥题写。郑书风格独特且融多家之长,其楷书线条富有弹性,视觉效果颇佳。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的郑孝胥曾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因此历史上备受争议。但其题写的“交通银行”招牌能沿用至今,或出于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考量。</li></ul><p class="ql-block">‍</p> <ul><li>“中国工商银行”这块金字招牌原出自时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段云先生之手。遗憾的是,“工行”有关部门在重新设计门面招牌时,没有继续沿用段先生的字。</li><li>‍</li></ul> <ul><li>而近现代书法名家的字迹,在店招上也不能或缺。老上海都知道,延安中路上昔称“中苏友好大厦”而今谓之“上海展览中心”的题写者,是首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的舒同先生。铁路“上海站”、“宋庆龄故居”和本市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如“复旦”、“同济”、“华师大”及笔者子媳的母校“华政”),还有“上海十六铺客运站”等也是舒老所题。他戎马生涯半辈子,其书法功底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练就的。有人评价舒体字形飘洒圆秀,弯弓盘马,恣肆中见逸气,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也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如今“方正新舒体”也列入了电脑字库(该字是舒同的弟子、山东书法家孙志皓书写)。</li></ul><p><br></p> <ul><li>当出入境经过国际机场时,我注意到“中国边检”四个清秀雅致的四个字——它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启功老的手迹。启功先生不仅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更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鉴定家、红学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学者型书法大家。我曾聞不少有关他坚拒携重金索字的权贵,而对平民所求则尽可能满足的轶事。</li></ul><p><br></p> <ul><li>名扬四海的“功德林”素菜馆之店招由我国卓越的佛教领袖(中国佛协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可以说最恰当不过了。“上海西泠印社”、“华山医院”也是他的笔墨。此外,不少寺庙里也有他的题款。有评价:赵老用笔刚柔相济,其书法之章法堪称和谐的典章,有世理,有内涵,疏密有道,浓淡成禅。</li><li><br></li></ul> <ul><li>豫园商城中的“亚一金店”是著名书法家赵冷月所题。赵冷月先生晚年“变法”,推出稚拙生涩的书体。中年时期的笔者曾在方浜中路的“上海晶明眼镜经营部”的店招上见识过其“大巧若拙”的格调。世人对此毁誉参半。他不避王安石所说的那种“险远”,而期期于得见“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照”的精神令人起敬。至于原“晶明”的店招恐怕早已渺无踪影。</li><li>‍</li></ul> <ul><li>“上海华侨商店”六字,曾是当代以山水画出名的赖少其笔下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体”—— 独具一格,随意赋形,不受法度。不过,后来的“华侨商店”招牌书法易帜为“慧珺体”了。</li><li><br></li></ul> <ul><li>当年显赫一时的“华侨饭店”早已改换门庭。该楼宇外部如今被各类标识、广告环绕。而特醒目的是“佐丹奴”三字——出自家喻户晓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的设计者黄永玉。此公获得过“奥林匹克艺术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li><li><br></li></ul> <ul><li>“豫园旅游商城”及商城内“上海五香豆商店”,还有“沈大成”、“王宝和”、“绿杨邨”、“上海国际贵都大酒店”等招牌,都是上海著名书法家胡问遂所书。其字浑厚凝重,洒脱灵动,气韵高雅,意态从容,乃海派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li><li><br></li></ul> <ul><li>“王宝和大酒店”的前身是“王宝和酒家”,素有“酒祖宗、蟹大王”之誉。书画鉴赏大家谢稚柳先生曾为“王宝和”题写过招牌。此外“上海书法家协会”、“艺苑鉴赏社”等招牌也出自于谢老手笔。遥想当年笔者举办婚宴的“扬州饭店”(当时坐落在南京东路上)招牌也是他题写。谢稚老擅长书画及古书画的鉴定,曾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li><li><br></li></ul> <ul><li>本市的“中山医院”、“上戏实验剧院”、“向明中学”的招牌分别是著名书画家(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佩秋先生题写。值得一提的,她是谢稚柳先生的夫人。这是一对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有“当代赵管”(即当代的赵孟頫、管道升夫妇)之誉。</li><li><br></li></ul> <ul><li>享有“全国十佳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殊荣的“上海梅龙镇酒家”招牌,出自号称中国画坛“南刘北徐”(徐即徐悲鸿)的泰斗级人物刘海粟先生笔墨。至于“上海老饭店”店招,据有关资料显示,乃刘大师于1994年3月30日所题(他老人家于同年仙逝)。另外,当年我走在萧条的福州路上,曾目睹过一个不怎醒目的也是刘海老题写的“上海美术用品商店”招牌(且有落款),无奈世事变迁,该招牌之手笔已无从寻觅。</li></ul> <ul><li>沪上著名老字号点心铺“沧浪亭”、“鲜得来”以及“上海天成典当行”招牌是钱君陶先生题写。钱老乃鲁迅先生的学生,乃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人称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钱老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据传“沧浪亭”店招最早是吴湖帆先生所题,但因特殊年代而流失,如今乃钱先生补题)。</li><li><br></li></ul> <ul><li>“浦东图书馆”的馆名题写者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其书风,有人称之为独具风格的“草隶”。即以严谨规整的汉隶为本,用行草圆劲飞动的笔触,掺入任意挥洒的笔意,区别于诸家隶书。</li></ul><p class="ql-block"><br></p> <ul><li>被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赞誉为“当代小楷华夏第一”的徐伯清先生,曾为“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题写招牌。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购置过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草书部分的五千字即他所写。记得四十多前亲聆他授课,其笑眯眯的开场白记忆犹新:“啥叫书法,书法就是写字……”。</li></ul> <ul><li>坐落在浦东张杨路上的“齐鲁大厦”,是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武中奇先生题写。据传他幼曾拾荒为生,以青麻作笔,方砖当纸、清水代墨。他还题写过“南京站”等牌匾及饭店酒楼店招。上海解放时,曾为上海总工会大楼书写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标语。他书法个性突出,透着一股沉着酣畅的劲。而其楷书也个性鲜明,既有碑帖功夫,又兼收隶意。</li><li><br></li></ul> <ul><li>坐落在上海老南市“文庙”附近的“孔乙己酒家”的店招,乃出自原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的继任——周志高(如今为市书协名誉主席)的手笔。</li></ul> <ul><li>近年,本市地铁站上偶见书法名家题写的站名。敝宅附近的地铁“东明路”站,便是现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先生的手迹。还有,地铁“成山路”的站名是我国著名金石篆刻、书法家髙式熊题写。他生前曾任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高老先生享年九十八岁。根据该站名书法的落款来看,此乃其临终那年的笔墨。另,豫园商城内“上海筷子店”的店招也是高老生前的手迹。</li><li><br></li></ul> <ul><li>“上海音乐书店”,在我印象中已迁址三度。该店招是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贺绿汀先生所书。在下有幸忝列这位前辈之“本家”。文革浩劫期间,他饱受磨难却宁折不弯的风骨,令人敬服。(有兴趣者不妨浏览叶永烈撰写的《风暴中的硬骨头——不屈的贺绿汀》)</li><li><br></li></ul> <ul><li>“上海音乐厅”是当代著名文化老人章如奭题写。章老出生书香世家(章太炎是其亲属)。他擅诗书精外语。尤其他的小楷享誉海内外,人评“小字中有大气象”。他为人处事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风骨,早在八十年代主动退出书法家协会,耿介之气可 见一斑。除书就沪上音乐殿堂招牌外,“上海点心大王”之“王家沙”的店招也出自章老手笔。</li><li><br></li></ul> <ul><li>“上海图书公司”和“华宝楼”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先生题写。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据悉他与毛泽东有三个共同的老师(杨昌济、袁吉六和符定一)。周谷老享年98岁。</li><li><br></li></ul> <ul><li>毗邻上海戏剧学院有家“上戏艺术书店”,店名的题写人则是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他的“文化散文”吞吐古今,驰骋中外,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其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借我一生》、《何谓文化》等是我的枕边书。其字,显然属学者型书法之列。</li></ul><p><br></p> <ul><li>有着百年历史的优秀多层建筑“泰山公寓”,坐落在本市繁华地段淮海路622弄内。“泰山公寓”四个字是原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题写。</li><li><br></li></ul> <ul><li>坐落在福州路上的百年老店“老正兴菜馆”招牌的题写者,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被人尊称为“现代园林艺术之父”的陈从周先生,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li><li>附:“老正兴”及此后“老半斋”菜谱上的题词,出自原上海市长汪道涵手笔。</li><li><br></li></ul> <ul><li>老字号餐馆“老半斋”是著名书画篆刻家王个簃先生所题。王老曾任上海画院名誉院长及中国美协和书协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其书画特色体现于“以书入画,善运用篆籀之笔”,老半斋“三字可一窥其笔墨功力。而每每途径福州路举目该招牌,便不禁旧忆绵绵——长兄生前即居住“老半斋”楼上。</li><li>‍</li></ul> <ul><li>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是著名寿星画家、画坛一代宗师朱屺瞻题写。另,本人少年时代的启蒙母校是“中华路第一小学”(如今原址已成幼儿园),与“中华路第三小学”毗邻。前不久途径,发觉改建后的校名招牌已换成朱老的墨宝。朱老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和西冷印社顾问。值得一提的是,他100岁时被吸收入党,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位中共新党员。</li><li><br></li></ul> <ul><li>“小绍兴”三字出自中国海派书画家程十发。程在人物、花鸟画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其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li><li><br></li></ul> <ul><li>“上海老街”,除了吕正操、汪道涵的牌楼题字外,在豫园商城内圈还可看到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的笔迹。另外,“美丽园大酒店”、“大师玉雕联盟定制中心”等招牌也出自韩天衡之手。有家餐饮店门面“泰煌鸡”三字也疑似其手笔。韩老先生艺术职位颇多,其作品获得高档次的奖项也不少。有人认为他的书法虽不是专业的“碑帖派”,但体现了别具一格“江湖派”的不凡造诣。</li><li><br></li></ul> <ul><li>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的范曾先生,为沪上热门连锁饭店“顺风大酒店”题写过招牌。上海召稼楼古镇景区的牌楼匾额也出自其手笔。朝野间对此公褒贬不一,但观其“自评”,尚属客观。</li></ul><p><br></p> <ul><li>“春风松月楼”是擅长中国画和中国剪纸艺术的林曦明先生题写。林先生曾经为毛泽东纪念堂作过《湖上渔歌图》。他还担任过现代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剪纸协会会长等职。其作品曾荣获“世界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国际性奖项。</li></ul><p><br></p> <ul><li>沪上白斩鸡连锁品牌店“鼎振鸡”的店招是以隶书蜚声书坛的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森题写。本市不少楼堂馆所,我常能欣赏到他那放意自得、充满节奏感特色的字迹。</li></ul> <ul><li>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国际饭店,是本市年代最久远的饭店之一。而洒脱舒展的“国际饭店”四个大字,则是由一般人不太熟悉的林同济教授所题。斗转星移,日行月逐,该饭店不曾另请伟人或大师重新题写,可见其兼收并蓄的胸怀,不仅反映在建筑风格、企业文化、餐饮特色上,窃以为,或许也是一种阅尽人间沧桑而依然从容淡定的体现。</li></ul> <ul><li>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店招也少不了本市高级行政长官乃至国家领导人的手迹,而这些大人物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底蕴乃至书法功底。“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总工会”、“人民公园”、“科学会堂”等,均出自诗人元帅、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手笔。</li><li><br></li></ul> <ul><li>本市南汇永福园内有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铜像和纪念馆,“徐特立纪念馆”的馆名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上海第一家五星级国际豪华酒店“华亭宾馆”馆名的题写者也是胡耀邦。“诗书画篆”全能的大家王个簃先生(原上海美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也为该宾馆题写过馆名。</li></ul><p class="ql-block"><br></p> <ul><li>“李白烈士故居”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题写者,是中共元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li></ul><p class="ql-block"><br></p> <ul><li>战争年代的红小鬼“阿丕”—— 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晚年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要职的陈丕显,曾题写过“上海金店”店招,实为难得(大概是八十年代笔者曾在南京东路上目睹过)。无奈该店招已无从寻觅,且借用一下老人家的硬笔资料聊补之。</li></ul><p><br></p> <ul><li>作为上海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的“和平饭店”,历史上曾名噪一时,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社会名流。其店招的四个字是毛泽东称之为“潘小开”的原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题写。如今它已成为上海地标性建筑。</li><li><br></li></ul> <ul><li>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晚年任中纪委秘书长的魏文伯题写的店招,既有阳春白雪的“上海文物商店”,也有经营大众饭菜特色的“上海德兴馆”。</li><li><br></li></ul> <ul><li>“上海老街”是老资格的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题写。其晚年曾任政协全国副主席,享年106岁,乃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注:“上海老街”题写者有两个版本,另一位是当年主政上海的汪道涵先生)</li></ul><p><br></p> <ul><li>原主政上海市长的汪道涵,其字颇有几分书卷气。他题写过“老介福”、“惠罗公司”等店招。“上海老街”的题字有两位——因老街两头各有牌楼,分别由吕正操、汪道涵题写。</li></ul><p><br></p> <ul><li>“上海电讯博物馆”的馆名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题写。此外,这位上海市老领导(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不仅为本市书法名家题写“周慧珺书法艺术馆”、“胡问遂艺术馆”馆名,还为老南市区的“市南中学”题写过校名。</li><li>‍</li></ul> <ul><li>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为原南市区“敬业中学”题写的校名及校训。个人觉得乔石同志的字主打“启功体”筋骨,有瘦硬的特点,颇显端庄大气。</li><li><br></li></ul> <ul><li>“南汇图书馆”的馆名是开国上将、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题写。</li></ul> <ul><li>“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上海实验小学”是原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题写。</li></ul> <ul><li>在店招上,我们偶尔也能领略到伟人书法的不凡神采。精益眼镜商店的“精益”两字,出自于国父孙文那精气神十足的墨迹。据悉1918年中山先生莅临该店检目配镜时欣然题写“精益求精”四个字。</li><li><br></li></ul> <ul><li>与同行“精益眼镜店”几乎齐名的“茂昌眼镜公司”,想必佩戴眼镜者也不陌生,然其店招墨宝出自哪位高手,迄今未明(评论似有中山先生笔风者,但未定论)。有次途经淮海路,本人特地跨入一家装修挺有特色的“茂昌一九二三境界”,承一名俊朗的店堂负责人热情接待,然对我的咨询则一脸茫然。</li><li><br></li></ul> <ul><li>潇洒恣肆的“新华书店“四字,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笔锋。他为本市名校“复旦、交大”题写过校名。笔者之子就读的高中“格致中学”招牌也是“毛体”。除上海,京城的“北大”(在文革中毛泽东又题写过“新北大”)、“清华”和北京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天津的南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招牌亦出自他的手笔。</li><li><br></li></ul> <p class="ql-block"><b><i>(上图/ 毛泽东为京津名校题写的校名)</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 <ul><li>“黄浦剧场”、“鲁迅纪念馆”、“人民出版社”、“中国海关”等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笔墨。有人评价他中年的书法是其书风形成时期,藏而不露、浑朴凝重;晚年的书法是造极时期,敛放自如、雄俊伟茂,神完气足,乃其个性和才情的流露。</li><li><br></li></ul> <ul><li>“上海电视台”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题。他还为上海题写过“南浦大桥”、“龙华烈士陵园”等。邓公书法柔韧圆劲、气韵流畅,点画曲直、长短肥瘦等富于变化,起笔往往浓重,行笔却不失涩劲,有人称其有黄山谷舒张放逸之书风。</li><li>‍</li></ul> <ul><li>“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儿童书店”、“六一儿童用品商店”、“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店招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充满爱心的手迹。被周总理称之为“国之瑰宝”的孙夫人擅长英文,其翰墨功底有限,但较稀罕,弥足珍贵。</li><li><br></li></ul> <ul><li>前上海市委书记、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沪留下不少题字。“上海邮政博物馆”即其中之一(该馆上端则是毛泽东手书的“人民邮电”)。此外如“东方明珠”、“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海上豫园”等,不胜枚举。记得他还为豫园商城一家不怎显眼的“上海旅游品商店”写过店招。</li><li><br></li></ul> <ul><li>因言及上海老城隍庙(豫园商城),不由想起改革开放初期,老庙入口处大牌坊上的四个字不是如今的“保障海隅”,而是沪上老书法家蒋风仪所题的“豫园商城”。当然,蒋老不属“政要”之列。豫园商城内的店招星如棋布,名流云集,不胜枚举。行笔至此,不由忆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名不见经传的笔者也曾滥竽充数,忝列“商城店招群”—— 应邀为豫园商城的一商家题写过“豫园食品商店”六个字。记得当时该黑底金字的店招匾额还是去苏州定制的呢。一晃三四十年,时过境迁,拙迹自然早已不知去向。于今想想蛮好玩,便借此留下一笔。</li></ul><p><br></p> <ul><li>综上所述,上海店招的书法手迹无外乎出自于书画巨擘、名流学者、政界要人等。不难理解,作为商家学府等出于“品牌”的深层含义考虑,为提高自身知名度而为之本无可厚非,而商店招牌一经名人名家书法的点缀,无疑也为上海都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li></ul> <ul><li>需要说明的是,囿于记性、视野和有关资料的局限,本文不可能囊括全市店招书法之精华而面面俱到,只是粗略介绍若干书家的掌故并作浅显的点评,挂一漏万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为此,敬请方家不吝雅正,助我修正完善。</li></ul><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贺志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0年秋初稿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秋修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