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急救常识和技能,保障幼儿生命安全,提高突发事件急救能力,我们幼儿园特别邀请了叶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及护士对老师们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p> <p>大多数时候,身边有人在进食时被异物呛到或卡住喉咙,民间的急救方法是拍拍背又或是大口吞咽馒头米饭希望能把异物“带下去”,但其实这些做法都存在危险,很容易让异物越陷越深,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p><p>1胡乱拍背</p><p>如果胡乱拍背,可能会导致异物越陷越深,特别是当患者自己有呼吸,同时在主动、大声咳嗽排出异物的时候,拍背会干扰患者自主咳嗽的节奏,不利于异物咳出。</p><p>2大口吞咽食物</p><p>大口吞咽食物,很可能导致较大的鱼刺或骨头在食道里卡得更深,甚至进一步下滑划破食道或主动脉,造成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还有一些人会把手指伸入喉咙试图取出异物,除非伸入手指是为了刺激食道,通过引发呕吐或咳嗽来咳出异物,否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可能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p> <p>正确做法:海姆立克急救法</p><p>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p><p>这一急救方法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p> <p>具体做法:</p><p>1.三岁以下的孩子</p><p>遇到幼儿异物卡喉的时候,大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p><p>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p> <p>2. 成年人</p><p>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p> <p>3. 自救</p><p>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p> <p>培训结束,老师们运用所学技能分组进行模拟实操练习,让老师们真正掌握急救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p> <p>孩子异物卡喉</p><p>记住“剪刀、石头、布”简单三步</p><p>当孩子进食时,突然出现无法咳嗽,不能说话,或脸色发青几乎无法呼吸时,即可确认为异物卡喉。</p><p>完全梗阻窒息的抢救:黄金时间4分钟。如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即使孩子救过来,人的大脑也会受到极大的损伤。</p><p>在此强烈推荐“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是针对于气管完全梗阻导致窒息的一种急救。海姆立克的原理:增加腹腔的压力使膈肌上抬,增加胸腔的压力,排出气道中的异物。</p><p>家长们只需记住“剪刀、石头、布”,简单三步!即:</p><p>剪刀:孩子肚脐上2指;</p><p>石头:用手握住拳头顶住2指位置;</p><p>布:用另一只手包住“石头”,快速向后上方冲击5次,直到孩子把异物咳出。</p> <p>此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应对突发紧急事故或意外伤害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自救互助能力,减少和防范因异物卡喉所带来的危害后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