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p><p>记者廖泽平报道</p><p><br></p><p>半条被子传佳话</p><p>一颗红星耀中华</p> <p> <span style="color: rgb(28, 28, 28);">【习近平赴湖南考察调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8, 28, 28);">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16日赴湖南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以及村民家中,了解当地开展红色教育、发展扶贫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等情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8, 28, 28);">(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8, 28, 28);"> 摄影记者:李学仁、谢环驰、岳月伟 )</span></p> <p>本报记者廖泽平精心创作了数幅党建书画作品得到了《半条被子》博物馆管委会的一致好评,并收藏悬挂在博物馆会议室中。</p><p>图为廖泽平与博物馆领导黄飞、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建等同志合影留念。</p> <h3>《半条被子》博物馆领导签名送书</h3> <p>红色教育受洗礼 不忘初心自奋蹄</p><p> ---参观桂东汝城红色教育基地感怀</p><p> 天高云淡,红旗飘飘。今天,随离退休处党总支组织离退休老同志赴桂东汝城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活动,心情无比高兴和激动!</p><p> 穿上红色丅恤, 别上红色袖章,戴上红色军帽,高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红色主题和氛围一下子就凸显出来。车子一路浩浩荡荡,向革命老区桂东前进!前进!</p><p> 大巴车上,笑声朗朗,歌声飞扬,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旋律在车厢内回荡。</p><p> “我们这次组织离退休老同志赴桂东、汝城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宗旨和誓词,不忘初心,继续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作贡献。”趁拉歌的间隙,离退休党总支书记王同志简明扼要地讲明了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p><p> </p><p> 〈一〉</p><p> 下“炎汝高速”不远,来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收费站。再前行一点,第一军规广场到了。由当年参加红军长征,并担任过红六军军团长的肖克上将亲笔题写的“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在阳光照耀下巍然挺拔、熠熠生辉。“第一军规颁布地,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与“一、四方面军的战友”在此胜利会师后,欢呼雀跃,也拉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横幅标语,一起在纪念碑前来了张大会师、大团圆的合影。大家神彩飞扬、精神振奋,仿佛也回到了当年的情景。我手擎红旗,笑得更是格外开心!</p><p> 来到沙田古戏台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座古戏台,建于清代,1928年,工农红军先后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等多次登台演说。我伫立在台前仔细聆听,见台前黑漆木柱一对,题承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联语虽为两句口号,其中却深深地印上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烙印。</p><p> 戏台东侧,是著名的“万寿宫”。这座江西会馆,在大革命时期为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桂东时住此。在此期间,曾召开县、乡、村工农兵代表和赤卫队负责人会,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工农兵政权。上厅堂墙上一幅大型油画巜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排队合影留念,我趁空档看了看说明,得知1928年4月3日上午,毛泽东在沙田三十六担坵稻田的土台上,集合工农革命军进行军纪教育,向部队正式颁布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掰着手指逐条逐项详细解述,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指明了方向。望着眼前的画面及油画前的八仙桌、长板凳,还有展馆内真实记录军民团结互助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我们党、我们军队,正是依靠毛主席颁布的第一军规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才步调一致得胜利,才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一步一步走向辉煌!</p><p> 〈二〉</p><p> 离开沙田不远,来到“长征桥”。这是红军西征的第一桥。1934年8月,由红17、18师组成的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正式成立,并誓师西征,从此揭开了长征序幕。伫立在长长的木桥上,望着并不宽大的河流,我仿佛聆听到了军团长肖克用嘉禾塑料普通话在作战前动员报告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看到千军万马、铁流滚滚过独木桥的场景。开路先锋,壮怀激烈,不容易啊,我对英勇的红军战士的壮举表示深深的敬佩!</p><p> 不到一个小时,来到一处四周绿树环荫,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村庄(桂东流源村山口组)。导游小廖告诉我们,这就是邓力群的故居。邓力群,如雷贯耳,久闻大名,是我们郴州在中央的副国级领导人,曾任中宣部部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是我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想不到如此高官,竟出生于如此封闭的山沟沟里?带着好奇和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邓力群故居”。古朴、宁静是故居的特点。为了宣传邓力群光辉伟大的一生,政府在他的故居内设了陈列博物馆。展馆内陈展的很多珍贵史料我是第一次看到,弥足珍贵,非常感人!如展出邓力群于1969年秋,因为拒绝检举批判刘少奇,被迫害、下放在河北石家庄郊区东营村“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的一组照片就非常扎心:照片上的邓力群,身穿黑衣黑裤,身系一条围布,双手推着一桶猪粪,活像一个地道的农民。看着真有些凄凉和不平!欣慰的是,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休息间隙,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在认真看报学习。</p><p> 吸引我的还有左右书房内各建有一座国内罕见的室内牌坊、分别书有“功德”、“云亭”二字。牌坊为青砖结构,是邓力群的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考取进士后,由皇帝给予御赐所建,属于功德牌坊。把如此高贵的牌坊建在屋内,不显摆张扬,说明邓力群一家低调行事、谦和为人,受到当地村民的深深爱戴和尊敬!</p><p> 出得旧居,门口宣传栏两则对联对邓力群一生作了高度概括和诠释:铮铮铁骨一生正气;探索真理百年不已”。</p><p> 〈三〉</p><p> 今天参观最后一个景点是“唐家大院”。</p><p>离院子还很远,就看到一尊汉白玉的“毛泽东1928年在桂东”的全身塑像。左右两边是毛主席手写的著名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标志我早在八十年代来桂东出差就看过,但了解不深。此次有机会专程来瞻仰学习,我看得非常认真,也弄清楚了个所以然:1928年8月,红军从井冈山分兵进军湘南,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部二度进入桂东,迎还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8月28日,两支部队会合后,在这座唐家大院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八月失败“的教训,议决重返井冈山,从而使井冈山根据地得以恢复和巩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次生死悠关的会议,为中国革命积累了经验。也是毛泽东与朱德、陈毅深厚的革命友谊的体现,从此,“朱毛”再也没有分过家,一直携手并肩战斗在一起,统领党和军队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直至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桂东这个革命老区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 </p><p> 〈四〉</p><p> 桂东的天似乎比郴州亮得早,六点多醒来,巳是朝霞满天,不久,天空又升起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好像是特意欢迎我们这群“老革命”!依依不舍地离开红色土地桂东,又来到了“半条被子,温暖半个中国”的汝城沙洲村。这里我是第四次来了,但百听不烦、百看不厌!我直接来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又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小儿子、年已八旬的朱中雄老人。与朱老合影留念后,他用汝城塑料普通话给我们娓娓讲述当年发生的故事:</p><p> “ 1934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中央红军卫生部进驻到我们沙洲村。受地主豪绅的反面宣传,村子里的人大都跑到山里躲起来。我妈妈因为裹小脚又背着刚满一岁的哥哥,没有来得及走远。当时我妈发现那些红军不仅没有搞破坏,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帮村里人劈柴、挑水、打扫卫生,就叫躲在山上的人快快回来。妈妈发现一些红军睡在了</p><p>自家门前,就开门让红军进屋并让3名女红军和自己挤在一张床上睡。喏,床就在隔壁间。”</p><p> 听朱大爷一说,大家都争先恐后进屋瞧个仔细,并拍照留念。我挤进那间阴暗窄小的房间,但见一张约一米二宽的旧木床摆在屋角,稻草枕头、印花被,普通得很。难以想像能同时容纳睡下5个人。</p><p> “怎么睡啊?”一名女同事不解地问。</p><p> “怎么睡?大家共同盖着一条红军被和一件蓑衣、一条烂棉絮,五个人挤着睡。”朱大爷笑着告诉我们。</p><p> “那怎么变成半条被子呢?那半条被子怎不见踪影?”大家都对那半条被子十分好奇和关心。</p><p> “部队开拔时,3名女红军看到我家没有一条像样的被子,便要将行军被留下来,我妈执意不肯收,推来推去,争执不下,一位女红军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我妈。遗憾的是3名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敌人清乡队搜出烧毁,我妈也因此受牵连,被关押在祠堂罚跪了大半天。”我被这则军民渔水情的感人故事深深感染!</p><p> 1984年11月7日,徐解秀老人跟前来采访的巜经济日报》社“重走长征路”记者罗开富讲述了这个故事。平时,她经常给儿孙们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取胜的真经!</p><p> 谢过朱中雄老人,来到“半条被子”雕塑广场,只见国画“半条被子”的作者、湘南学院美术教授唐凤鸣,我也非常激动,紧紧的拉着唐教授的手,在“半条被子”雕像前咔了一张,以作留念。</p><p> 来到沙洲村前,见立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木牌,我站在铁锤镰刀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决心“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p><p> </p><p> 〈五〉</p><p> 红色之旅结束了,大家收获满满,情犹未尽,在返回的车上议论纷纷:感谢党委关心我们这些“老革命”,让我们有机会再次走出去接受红色教育。感谢离退休处党总支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性教育和锻炼。感谢金色年华红色之旅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看得过瘾、吃住安全开心。</p><p> 不少老同志对此次学习参观感触颇深,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继续做好思想、作风、文化、家风等方面的传承;继续关心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继续发挥余热,为党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年近八旬、腿脚不便的老局长李光辉,参观后精神大振,干劲倍增,在车上搞起了合唱知识的辅导,用歌唱家李谷一刻苦学艺的精神激励大家,非常令人感动。</p><p> 山上火红的夏鹃还在迎阳盛开,车子在山腰中慢慢穿行,我本想眯眯眼、打打顿,但兴奋和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p><p> </p><p> </p> <h3>参观《濂溪书院》</h3>